付秋菊
摘 要:以交通走廊引導城市發展,用客運軌道聯系海城市與鞍山市以及海城市區與副中心西柳、南臺的交通,緩解海城市區的交通壓力,使交通快捷,形成大容量客運交通網絡,協調海城市內外交通聯系;以公交優先支撐中心區發展。
關鍵詞:軌道交通城市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c)-0245-01
海城市作為遼寧省縣域經濟的典型,城市未來發展必須與周圍城鎮以及鞍山等中心城市保持緊密的聯系與協作,同時海城也是一個具有良好經濟基礎和擁有廣闊市場的中等城市,如何通過“內優外聯”提高海城市的地位,并為未來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是現階段交通發展考慮的主要內容。
1 以交通走廊引導城市發展
海城市交通發展的一個重點即是在鞍山與海城之間如何建設快速交通系統,用客運軌道聯系海城市與鞍山市以及海城市區與副中心西柳、南臺的交通,緩解海城市區的交通壓力,使交通快捷,形成大容量客運交通網絡,協調海城市內外交通聯系??焖俳煌ㄏ到y的選擇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發展軌道交通,二是發展城際公交。
1.1 軌道交通規劃
以快速軌道交通為骨架,構筑海城市區與鞍山之間的客流走廊,減少地面交通設施需求。城市軌道交通以其運量大、污染小的特點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國各大中城市掀起了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熱潮。
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投資都很高昂,即使是經濟發達國家,在策劃建設地鐵或輕軌項目時,也是保持極其審慎的態度。因此,建設軌道交通系統,必須經過充分論證,探討是否符合建設的條件。根據國內外經驗,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概括地說應具備的主要條件有如下四方面:
一是城市人口的要求。通常認為,有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即可考慮修建輕軌交通和地鐵系統,至于是地鐵還是輕軌,或者兩者相結合,則要看城市的經濟實力和其他相關因素進行科學分析和科學評估來決定。
二是應有一定的客運量需求。建設部有關文件規定,軌道交通線路近期高峰小時單向客流量達到1萬人次時,可建設輕軌交通;當近期高峰小時單向客流量達到4萬人次時,可建設地鐵系統。根據我國城市情況分析,通常認為人口在100~200萬人的大城市,高峰小時形成2~3萬人次的客流現象較普遍,可以配備中等客運量的輕軌交通系統。
三是應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衡量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主要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GDP)。據有關文獻資料的經驗分析: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占該城市GDP的3%~5%是比較合適的;而公共交通包括軌道交通在內的投資比例又占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14%~18%,即公交投資約占城市GDP的0.9%,并認為這是一個合理而財力可以承受的指標。若取公交投資額的80%作為軌道交通的投資份額,則每年可有0.7%左右的GDP投資力度支持此項工程。按以上指標分析,我國城市修建地鐵的投資控制應不超過每公里4億元,而輕軌交通應不超過每公里2.5億元。據此推算,當城市每年的 GDP達到300億元以上時,則具備建設輕軌交通的條件;而每年的 GDP達到500億元以上時,具備建設地鐵的條件。而海城市 “十一五”末GDP力爭達到490億元,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到規劃期末GDP力爭達到1000億元,已經具備建設軌道交通所需求的經濟實力。
四是具有法定的軌道交通網絡規劃。軌道交通項目申報立項前,必須做好綜合交通規劃和軌道交通專業交通規劃。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海城市區現狀人口為40萬人,由于人口規模的限制暫時不具備獨立發展軌道交通的條件,但可以同鞍山一起考慮合建軌道交通系統,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發展快速的軌道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規劃應在道路斷面的選擇上為其預留軌道交通用地,為遠期發展軌道交通創造條件。
1.2 城際公交
規劃期內解決海城與鞍山的快速客運系統的另一種選擇就是發展城際公交。目前,海城與鞍山之間已經有一定數量的小公共汽車來組織兩地的客運交通,但是小公共汽車的運行存在管理不規范、發車不守時、車輛情況較差、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等較大的交通隱患,這些小公共汽車事實上已初步具備了公交化運營的雛形。
公共交通一體化是鞍海一體化的一個重要表現,規劃在鞍山與海城之間開通城際公交,同時還將逐步統一票價、統一站點、統一服務標準,并逐步推行IC卡結算方式。規劃的城際公交近期可以利用哈大公路作為主要通道,遠期隨著騰開大道的建設,交通條件的改善,可以將鞍山到海城的時間控制在40min左右,這樣,就會大大方便沿途城鎮乘客的出行。50年前,巴黎曾調查出居民能夠接受的最大出行時間為45min,事隔50年又做了同樣的調查,結論不變,說明交通方式雖然在變,但人的出行時間觀念相對穩定。應該說,城際公交的開通,無疑會給市民帶來便利,利于兩城市間經濟等多方面的溝通,加速鞍山與海城的同城化。城際公交的開通和發展更是客運市場上的一次變革,長期以來難以根治的“黑客運”也將隨之被擠出運營市場。據了解,從目前鞍山、海城的客運市場來看,都存在著違規行車、“黑車”等現象,因此,城際公交的開通,也是政府部門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將違規運營、“黑客運”擠出長途運營市場的重要手段。
2 以公交優先支撐中心區發展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先導性的行業?!肮粌炏取?是交通規劃中長期指導思想,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符合城市發展和交通發展的實際需要,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舉措。
規劃的一個重點是建立快速公交系統(BRT),它是一種介于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的新型運營系統,它利用現代公交技術、道路專用路權并配合智能交通的運營管理,使傳統的公交系統達到軌道交通的服務水平,但是投資及運營成本又遠遠低于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接近。
規劃應在局部(主要是在海城市區與西柳、南臺之間的聯系上)新建道路的斷面選擇上選取了預留軌道交通用地,設置公共交通專用車道,加速西柳、南臺向中心城區的積聚,在老市區內采取以控制為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公交車專用道。
參考文獻
[1] 邊經衛.大城市空間發展與軌道交通[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 陸錫明.城市交通戰略[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