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中圖分類號】G63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22-01
新課改后的政治教材《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有很多分析原因的探究活動,這些原因如果運用辯證法的內外因原理解釋,學生會更容易分清主次原因,會更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思維規律,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學透教材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學將大有好處。
一、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內部矛盾(即內因)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內外因關系與注意事項: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與他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內因和外因的關系是:第一,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它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有時外因甚至對事物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無論多大,也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要求:我們在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內因,又要看到外因,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對內因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對外因作“一分為二”的分析。反對割裂內外因辯證關系,忽視內因在事物變化中的根本作用而一味強調外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單純強調內因的決定作用而忽視外部條件在事物變化中的重要作用。
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以及應用:
(1)內因是事物的內在矛盾,外因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內外因的區分是就具體事物而言的,是相對的。(2)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第一位的原因。因為它是事物發展的自身的內在根據,歸根到底決定著事物發展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的效果大小,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3)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是第二位原因,它影響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和具體過程;在一定條件下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事物發展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二、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在政治教材中的應用
1.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
《新時代的勞動者》 這一節課我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擴大就業,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學生分別從三個角度(黨和政府、勞動者自己、企業)回答,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哪一個原因是最重要的,學生各抒己見,眾說紛紜。這時我引用了內外因原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內部矛盾(即內因)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秉h和政府要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企業應努力生產,增加就業崗位,但只有勞動者個人觀念的轉變才是能夠就業的最重要原因,是事物的內因。我又進一步升華,一個人學習好壞是否健康成長與學校家庭社會密切相關,但更起作用的是他自己。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這一節課,在講到我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怎樣處理好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系時,引導學生分析:
a.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首先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好國家的自身建設,要依靠自己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人民群眾的力量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些內在因素,這是內因,是把黨建設好,把國家建設好的關鍵。
b.同時也要利用外部條件和環境,對外開放,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經驗、現代管理方法和一切優秀成果,以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迅速發展,這是外因。
2.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在《政治生活》中的應用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中提到,如何加快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關鍵是什么?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優勢,這才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關鍵,是內因。而國家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給予法律保障,及發達地區在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援這些都是外因,并非關鍵。
《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中第98頁探究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維持了總體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①飽嘗戰亂之苦的世界各國人民渴望和平,反對戰爭。②核戰爭的毀滅性后果,使核大國不得不考慮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貿然發動戰爭。③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國際上各種力量相互制約,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講到這個問題時,學生的答案很多,意見也不統一,這時我利用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解釋,人民渴望是內因,核戰爭的后果、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等都是外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因此,人們的渴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維持了總體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3.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在《文化生活》中的應用
《文化生活》第五課涉及到文化創新的途徑,其中的途徑之一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也就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取長補短”“海納百川”。但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這是我國文化永葆生命力的根本。要躋身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就必須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這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