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成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113-02
體育教學是健身強體的保證,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什么事情都辦不成。學校是體育教學的載體,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直接承擔者。多年來,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推動,農村的體育教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許多方面仍存在著不足。這里,僅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談一些淺薄的認識。
一、存在問題
(一)體育教學認識不足。一是領導認識不足:有的領導雖然下鄉檢查了但不夠深入,甚至“掩耳盜鈴”、“被動式應付”,但有意避開問題而“走馬觀花”,結果問題還是沒解決。二是學校認識不足:有的學??陬^上把體育課說的多么重要,但實際上卻沒有什么行動。有些臨時性“準備”也是為了迎接上面領導的檢查,敷衍了事。三是教師認識不足:有的教師上體育課就是帶著學生玩玩,什么“情感儲備、智能開發、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身體健康”諸多人類基本素質的培養,都被束之高閣。四是學生認識不足:不少學生認為重視體育課會就影響文化課,有的在上體育課時就想方設法請假“偷”著學習文化課,結果身體垮了,什么也學不了了。
(二)體育器材場地欠缺。一是場地不夠:有的學校幾乎沒有場地,遠遠不能滿足體育訓練和課外活動的要求。二是規劃影響:不少學校正在規劃中,有的面臨被撤并的危險,無心購置體育器材和場地建設,正常的體育課開不起來。三是器材簡單:所謂器材就是幾個籃球,有的學校連一塊普通的墊子也沒有,更缺乏橫箱、踏跳板、體操棒、音像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影響體育課質量。四是管理不善:有的操場雜草叢生,只要一下雨,就積滿水,下雨就成了體育自由課;對現有的器材管理不到位,有些器材,由于常年日曬雨淋,長期不維護,可利用率極低,使用壽命短。
(三)體育教學課時偏少。一是本身排課少:從小學到初中,每周排體育課都偏少,小學至初三平均每周兩節,最多也超不過三節。二是隨意占用多:其他文化課只要“需要”,一般都會“侵占”體育課的時間。三是充分利用少:主要指利用體育課堂時間進行技巧和體能訓練的少。在現實中,多數體育課是“自由活動”,多數學校每周僅有的兩節體育課也是“放羊式”教學。四是受天氣制約:只要刮風下雨,體育課就開不起來,即便是雨后,由于場地不規范,體育課也是束之高閣,很少利用多媒體制作體育技巧課件,在教室內給學生展示。
(四)體育課有安全隱患。一是操場隱患:農村體育操場有的凹凸不平,有的場地器材的布置不合理或不規范使用器械,都會帶來想不到的安全隱患。二是主觀隱患:有些學生倉促上陣,準備活動不充分,缺乏經驗,態度不認真沒有,情緒急躁,紀律混亂,不遵守規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夠等也會帶來安全隱患。三是細節隱患:一些運動項目沒有相應的保護、幫助措施和方法,忽視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同樣會發生扭傷、搓傷、拉傷、碰傷,甚至會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致殘或危及生命,給學校、學生、家庭帶來重大損失。
(五)早期體育教育欠缺。社會上不少人把智力開發、識字閱讀和培養品德放在兒童教育的首位,就是缺乏體育教育。從兒童生長發育和人才成長的規律看,把體育教育放在首位才是比較科學的。目前,有的兒童肥胖、消瘦,不少是缺乏體育鍛煉所致。如消化器官得不到鍛煉,影響消化吸收,肌肉系統得不到鍛煉,影響強身健體,有的甚至因此而得肥胖癥或糖尿病。從現實看,很少對兒童體育教育高度重視,從幼兒園到小學,學習時間占滿全天,雙休日也在外補課,體育鍛煉時間非常少。身體素質不好,直接影響身心健康。
(六)培養范圍小時間短。范圍小主要指培養學生的覆蓋面小,時間短主要指僅限于在學校的培養。體育課只重視訓練少數運動尖子,而忽視了全體學生的培養,大部分同學體育活動流于形式,結果學校的競技運動單個水平上去了,但學生的整體體質卻每況愈下。另一種情況,多數同學沒有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的思想,他們出了校園之后就再也不談體育了。這與身體需要終身鍛煉、終身需要強身健體的要求背道而馳。
(七)體育師資力量缺乏。一是數量缺乏,二是事業心缺乏,三是創新精神缺乏。數量上缺乏:農村中小學有許多體育兼職教師,專職體育教師任課節數太多,有的高達平均每周17節以上,加上每天的早操、課間操,有的還要帶隊訓練、組織活動課以及組織校內的大、小型比賽,根本沒有時間研究備課,更談不上研究教改。事業心缺乏:主要指教師本身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表現為不思進取,碌碌無為,得過且過,疲于應付,考什么就教什么,測什么就練什么,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精神缺乏:有的體育教師傳統思維改不掉,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學習別人之長,也是死搬硬套。缺乏教學內容、方法的創新,沒有自己的特色,體育工作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八)體育測評有待改進。一是測評項目單一:沒有綜合考慮育人、技能、健體的功能,只注重身體素質測定。二是標準過于死板: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孩子的營養跟不上,其體質肯定不如富裕地區的孩子,但測評學生身體素質的標準都一樣。三是人性化不到位:對一些過胖或過瘦的學生測評沒有特殊政策,人性化不足,不利于社會和諧和人的全面發展。四是儀器檢測不準: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村,檢測儀器簡陋或人工代替,僅靠一把尺子、一張紙、一支筆,不可能檢測出準確的數據,造成考生、家長和社會對體育考試誠信的質疑。
二、思考對策
(一)強化認識。一要強化全員認識:提高社會各界對體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這是貫徹體育教育方針和樹立健康第一思想的需要。二要強化領導認識:特別是教育主管領導,要深入農村一線調研,通過親身體驗,再提出相應的舉措。三要強化學校認識:學校是體育教學的主陣地,必須開足、開齊體育課,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四是強化教師認識:教師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要把情感儲備、智能開發、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身體健康等素質培養融入到教學中。五是強化學生認識:不能一遇到體育課就請假,要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二)配齊器材。一要增加投入:主要是政府財政增加投入。二要多方集資:學?;I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專資、公司贊助、個人捐資相結合。三要納入計劃:要把體育器材設施的配備,納入中小學教學儀器設備供應計劃之列。四要加強管理:配齊器材后,應分類存放、定位有序,保持室內整潔,防塵、防潮、防壓、防照射;對損壞的器材要及時維修,使器材設備經常處于完好狀態。
(三)用好課時。一要科學安排課時:低年級體育課要適當多排,高年級也要保證每周3節;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課間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集體體育鍛煉。二要確保課間活動:每天上午統一安排30-4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動,將此項體育活動與業績考評、評先評優直接掛鉤。三要充分利用課堂: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加強學生技能和功能的訓練,力爭學生在體育技巧和體能上都有明顯的收獲。四要用多媒體教學:體育教師要掌握制作課件、使用課件的本領,把體育技巧環節用多媒體做成課件,要充分利用課堂、用好課堂,在課堂上多展示多媒體教學的魅力。
(四)確保安全。一要增強責任:要教育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杜絕排隊時學生相互推撞而摔倒。二要加強防范:學生要穿運動服,不能帶鋒利硬物,嚴禁學生任性蠻干。掌握安全常識,身體失去平衡應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從高處跳下時要用前腳掌先著地,同時屈膝緩沖。三要嚴守規則:準備活動要充分,對投擲類和接力項目,讓學生遠離危險區,嚴禁對擲,并等同組同學都投擲完后再統一撿回器材。四要提前檢查:課前必須對場地和器材仔細檢查,若有安全隱患要及時排除。
(五)從小抓起。兒童是人一生打好身體基礎的最關鍵時期,體育教育從小抓起非常必要。一要培養運動樂趣:多用游戲引導兒童運動,多讓兒童探索、體驗,用感官去摸、看、聽、嗅,達到自覺運動。二要逐步加強運動:加強運動不要超過兒童的體力,要在保證兒童承受力和健康的前提下,逐步加強體育鍛煉。三要重視自我保?。汉侠戆才乓蝗杖?,保證兒童睡眠,杜絕兒童心靈裝進恐懼、憂慮、悲傷、憎恨、憤努、不滿等情緒,讓其高興進入夢鄉。四要確保年齡銜接:進入少年階段,學習任務繁重,切不能顧此失彼。要多到戶外運動,確保身體健康、大腦聰慧、心靈純潔、適應社會。
(六)全民健身。一要覆蓋全體:體育教學要顧全大局,不能把精力只用在幾個體育尖子身上,因為人人需要健身,人人需要體育鍛煉。二要持之以恒:校內注重體育鍛煉,畢業之后要終身堅持,不能把體育鍛煉僅限制在學校的教學階段上。三要消除誤區:消除強身健體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誤區,消除音樂、繪畫、書法高于體育技能的誤區。四要養成習慣:年輕人要向老年人學習,把聚會、飯局、棋牌等閑暇用在體育鍛煉上,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五要擠出時間:體育技能粉絲越來越多,但這些粉絲自己卻不注意鍛煉,理由是:沒時間。上班族“白加黑”的加班早已司空見慣,因為一個“忙”字,忽略了身體?!皼]時間”、“忙”,這樣的身體透支將來肯定要算總賬,得不償失。所以一定要擠出時間加強體育鍛煉。
(七)解決師源。一要配備專職教師:按學生數比例配備專職體育教師,要把此項工作納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二要加大培訓力度:特別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積極引導、舉辦講座,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業務培訓。三要發揮師范作用:各級師范學校要根據農村的需求,針對性地加強體育人才的培養,多為農村體育教學提供專業人才。四要改善教師待遇:多年來,教師地位已經提高,但體育教師的辛苦特點還沒有應有的認可,政策傾斜度不夠。在評優、評先上,在職稱職數設定上,都沒有考慮體育教師的特殊性。有關部門要切實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八)嚴格考核。一要嚴考身體健康:嚴格考核技能加體能,除用器械測評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調等成分以外,重點考核生活規律是否健康、是否形成保健習慣。二要改變傳統評定:改變只對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定,要結合學生態度、習慣、情感以及合作能力來評定。三要調整評價體系:打破教師主觀定成績的局面,要注重學生自我評價、同年級評價、各個時期評價、自上而下評價,形成綜合評價體系。四要結合五種功能:把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運動參與、社會適應五個功能結合起來評價體育成績。五要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嚴格考核,要達到對教學效果的準確診斷,激勵教學和鼓舞學生,改進教和學的策略,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