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彤
【關鍵詞】愛國主義音樂教育藝術作品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111-01
愛國主義是每個個體對于國家的忠誠、文化的皈依、歷史的認同,《歌唱祖國》、《國歌》、《我的祖國》等等這些歌曲都是初中音樂課本中的,它們的內容涉及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濃厚的感情。中華民族素來就有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表現愛國主義的音樂作品真像滿天的繁星一樣,數不勝數。如何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瑰寶,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是擺在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音樂是表現的藝術,它的功能是情感的表現。而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情感教育來啟發學生的道德情操,這是其他各門學科所不及的。但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說教,也有別于;囫圇吞棗式的灌輸,而是將音樂課的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巧妙地融匯在一起,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春江花月夜》優美的音樂聲中,可以想象到那個春風和煦、明月當空、山水相連的動人畫面,并從內心感嘆祖國山水的美好。《國歌》給人以奮進的力量,《黃河大合唱》使多少人受到鼓舞。那親切優美的民歌、色彩斑斕的民間器樂演奏,如委婉悠揚的江南絲竹、清新華彩的廣東音樂等,不僅能夠使人獲得音樂的美感,更使人產生一種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浩翰無垠,這給我們的音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如何在這浩翰的樂海中掬起閃爍愛國思想的浪花,并根據我國國情,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作品呢?須注意兩點: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藝術性俱佳;二是教師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內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豐富的內容及藝術形象。初中音樂教材第一課《國歌》就是一首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歌曲,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蘊涵著我們對偉大祖國的崇敬和居安思危的意識。它具有深沉,悲壯的音樂氣質。節奏莊重、堅定、平穩,每一次唱響國歌都意味著神圣、莊嚴時刻的到來,每一次沉浸其中都會感受到內心深處的震撼與自豪。所有這些對培養學生表達的愛國主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目前,“超級女聲”的火爆,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缺少的并不是唱歌的“人才”,我們缺少的,是讓民族精神融入每個學生的心靈,讓愛國主義沸騰每個學生的血液!
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歷史歌曲外,還有大量的近現代創作歌曲、民歌以及器樂曲等。它們通過再現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從心靈深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不斷地感受、理解,從而達到陶冶愛國主義情操,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目的。初中二年級有一首江蘇民歌《茉莉花》,歌詞是詩,唱出來是歌,節奏韻律里有舞蹈,旋律線條里有圖畫,這正是中華民族孜孜以求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寫照。
優秀的藝術作品能教會我們怎樣更優雅、更細膩、更準確、更深刻地去品味、去表達。音樂的教育形式是具體的,直接的,并能達到靈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悅,美感的享受。它的教育作用一般是通過長期感染、潛移默化而形成的。因此要寓愛國主義教育于音樂藝術的美感之中,用音樂的“靈魂”“流動的詩”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培養,創設一種最濃厚的愛國主義熱情,使他們無論遇到如何惡劣的環境也不動搖。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將祖國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歷史與完美的藝術表現結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賞這首典雅優美的樂曲,就像給我們展現一幅山水畫卷,使我們感受到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上東山、漁舟蕩漾、花影搖曳的迷人景色。同時會給學生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使他們極快進入到“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祖國的壯麗山河,感受到民族音樂的偉大,從而在同學們心靈深處播下愛我中華的種子。 不難看出,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不僅是培養人才的需要,也是音樂藝術本身的需要。
像這樣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歷史歌曲外,還有大量的近現代創作歌曲、民歌以及器樂曲等。如《保衛黃河》《七子之歌》《大海啊,故鄉》等等,通過再現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從心靈深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不斷地感受、理解,從而達到陶冶愛國主義情操,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目的。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藝術形象的感染,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紀律的教育,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教育之中。我通過多年的音樂教育,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并總結愛國主義教育的一些粗淺作法,今后我需不斷探索,不斷努力,在音樂教育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不難看出,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不僅是培養人才的需要,也是音樂藝術本身的需要。在舉國上下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教育未來的接班人,充分利用音樂教學的素材,奏響愛國主義主旋律,這是賦予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