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白蓮
【摘要】在繁重的學業下周記對學生作文、思想的提高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式。無論是從理論還是現實層面,都是很有用處的。既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宣泄學生情緒,也有助于教師開展心理教育,提高教育效能。教師要重視,要引導,要鼓勵,要用好這個平臺。
【關鍵詞】重視周記雙重轉化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24-02
由于現在學生課業繁重,時間緊迫,很多中學生不愿意寫日記了。可要提高寫作能力,又不能不練筆,那么,每周一次的周記就成了必要。很多教師單純地把周記看成是學生練筆的一種途徑。所以批改的時候經常都是批個“閱”字了事,還振振有詞地認為作文是寫出來的,只有多練才行,批改的作用不大。其實,只要你靜心看看,可以發現周記不僅僅是“周記”,它可以承載得更多,更重。
劉錫慶曾這樣解釋過寫作過程: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誕生,都要完成這樣一種“雙重轉化”。首先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向認識主體即作者頭腦的轉化,它要依據“反映論”的精神,能動地、本質地、真實地將現實生活、客觀事物轉化為作者的認識(觀念或情感)。這是由事物到認識的第一重轉化;然后是作者的觀念、情感向文字表現的轉化,它要遵循“表現論”的原則,有“理”有“物”并有“序”有“文”地將頭腦所獲得的意識、情感轉化為書面的語言(思想的“外衣”)。這是由認識到表現的第二重轉化。由“事物”到“認識”,再由“認識”到“表現”——這就是“寫作”過程所必須完成的所謂“雙重轉化”。既然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向認識主體即作者頭腦的轉化,它要依據“反映論”的精神,能動地、本質地、真實地將現實生活、客觀事物轉化為作者的認識(觀念或情感),也就是說從理論而言,這樣一個過程是必要的并且是必須的,那么周記就是學生現實生活、真實情感、心理的反應,對生活感知的寫照,值得老師重視。
從現實層面而言,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面很窄,他的生活路徑就在家和學校間,很難有豐富的閱歷,再加上學習壓力大,人際交往能力差,社會浮躁,導致他們缺乏情感交流,十六七歲的年齡有一定的滋味意識及自我評判能力,但敏感,不是很上進,自控能力差。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些缺陷,這樣他們寫作的面也很窄,更多的素材則來自實際生活中。這樣周記便承載了學生的思想、情感、生活在里面,應該引起老師的重視。
另外,哲學上說,“內因起決定作用”,一個學生的內心情緒和心理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成長質量,“改變心情能夠改變世界”,心理教育在當前教育中應該極為重視,是根本。這樣,從教育效果和教育心理的角度來說,重視周記的作用,也就很有必要。現在的學校成班率高,每個班的學生人數都不少,如筆者所教的班級就都是60多個學生一個班,一個老師要想找很多個學生當面談心是不可能的,所以,筆談不失為一種巧妙的方式。周記每個星期一次,相當于跟每個同學進行了一番談心。有人說,很多問題還是當面談比較有效。確實,周記不能完全取代思想工作。但是,生活中有些話說不出口,但能寫得出,這樣就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和難堪。學生出現的一般問題可以筆談解決,嚴重的可以再加上面談方式,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可以起到有的放矢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起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周記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傾訴的舞臺,為老師提供一方了解學生的天空。教育不光是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周記既是練筆,更是教師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的媒介,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心神交流的驛站。因此,重視周記,充分發揮周記的作用,對教師來說,非常必要。
那么,該怎么重視呢?教師該注意哪些問題?采取什么手段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周記本里傾訴,鼓勵他們對人對事發表看法。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過“為了讓孩子能成為明智的人,就必須培養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服從我們的看法”。“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讓被教育者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所以,老師首先要放低姿態,卸下權威的面具,尊重學生,把學生當朋友看,有著朋友式的信任和幫助,學生才肯讓你看他的心情。我碰到過很多同學,周記寫完,還在末尾附上一句,“請保密,不要告訴家長和班主任”。讓人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學生信任我,愿意讓我走近他;擔憂的是,學生心理工作不是僅憑個人力量可以完成的啊。我只能盡自己的一份力。老師和學生成了朋友,學生就會對你說心里話,這樣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有路可走。
其次,師生要有互動,讓周記成為互動平臺。教師對學生的傾訴要及時回應,要認真看,巧妙引導。中學時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階段,關于成長,關于人生,關于友情……會有很多的困惑,迷惘,很多的不理解,很多的干擾。那么,老師在他的生命中便起了重要的輔導作用。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家孩子不聽我的話,聽老師的話”,可見老師在學生心中的位置。那么,如果學生把他的困惑迷惘、不理解呈現在你面前時,千萬不要忽視!要明白孩子的理想和追求,不要阻擾,加以引導;要明白孩子的困惑,不要嘲笑,要尊重。我批改周記時常常都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去閱讀,有時還不敢輕易下筆寫評語,斟酌再三,甚至向更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該如何下筆,有時批語比學生的周記還長好幾倍。我深知,因為青春的敏感,老師稍微說錯一句話,就有可能毀掉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學生能在周記里自由隨意的抒發心情,這時老師就要鼓勵學生互動,要追蹤學生思想動態,知道在前一篇交流后,他有什么想法,表現,并繼續作出引導和鼓勵。如能這樣,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就算比較成功了。這時,寫周記,改周記,就不再是累活,而是心靈的愉悅,快樂的生活。
再次,老師要耐心,要想辦法,要善于營造教育氛圍。教育說到底不是工業,而是農業,它急不得,對人的教育要等得起,要精雕細刻,仔細打磨,抓準契機。如果發現了學生的問題,要注重情感滲透,要多啟發,多誘導,營造一種向上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浸潤久些,你的教育就能內化為學生的自我意識。周記只能是教育的其中一種形式,它需要有多個環節的連續。筆者任教的班級有個學生非常調皮,以打架為樂,并且還喜歡在周記本里吹噓自己打架本事的高超,我在周記本里寫了好幾頁的批語,從鼓勵他的力量到談生命的來源,到人與人的交往,到對生命的尊重。改完周記第二天早讀還請他出來當面談心,還專門利用一節課開了個小班會,把他眼睛蒙上,讓同學牽著他繞教室走了一圈。經過幾個環節的連環教育,這個學生成了我們班最受歡迎的學生。對這個學生的教育經過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用過了很多方法,但引起我重視的卻是從周記開始的。
所以,重視周記,就是重視教書育人!讓周記成為師生精神見面的心靈驛站吧!
參考文獻
《教師博覽》江西教育期刊社
《基礎寫作學》劉錫慶人民教育出版社
《做最好的老師》李鎮西 漓江出版社
《中學生心理》吉林省青少年報刊總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