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寶英

【摘要】“動人心者,必先乎情”。情感對于激發人的潛力,實現個人成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校生處在青春萌動期,容易產生厭學,缺乏自信,焦慮等情緒。情感激勵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激勵法,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為此,本文針對技校生心理狀況的調查結果,圍繞英語教學,提出了關于師生之間情感的建立,學生自我激勵的幾點建議,以資借鑒。
【關鍵詞】情感激勵技校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42-02
一、問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初,史蒂夫·克拉申(Steven Krashen )通過對比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提出了“語言監控”理論,該理論包括了五個假設,其中第五個假設——“情感過濾假設(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認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外來的輸入并沒有完全傳遞到我們頭腦中的語言習得裝置。它要受到情感因素的調節。這些情感因素包括動機,自信度和焦慮等。這個情感漏斗的大小決定了語言的實際輸入量。漏斗越大,吸收的信息越多,習得的能力也就越強。反之,漏斗越小,則語言的輸入量越少,習得的能力也必定減弱。(如圖1所示)
由此可見,情感因素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如果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就可能失去信心和學習熱情,從
而影響了語言知識的吸收。
一些心理學家也指出,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是情感,而不是理智。情感可以推動人去行動,它可以使聽眾對說話者持肯定的態度,激起聽眾參與的興趣。比如,英語老師在講解單詞 “good, excellent”時,抒發了肯定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而講解“bad, terrible, horrible”時,能夠以否定的態度,或者近乎迫切的恐怖氣氛來渲染情緒,將會使聽眾產生情感共鳴,不由自主地朝著老師指引的目標行動。
在課堂中實施情感激勵,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愛生如子,與學生建立平等親切的情感聯系,把學生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激勵”一詞指的是人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標時的意愿程度。根據國外科學家的調查,一個人平常表現的工作能力水平和經過激勵后的工作水平的差異,可達50%。在教學中,對于后進生,要讓他看到前途、希望,讓學生消除“灰暗情緒”。 課堂上不妨大加贊賞:Terrific!/Super job!/What a good listener!對于有進步的同學,可以說:I can see your progress!/You learn it right!/Look, how far you?蒺ve come.
二、技校生心理現狀
技校生處于青春期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心理特征表現為自我意識的不穩定,心理活動的豐富性和不成熟,有時對人積極,熱情,有時又羞于表現對他人的好感,有時樂觀開朗,對他人十分關心同情,有時因同學間,師生間和與父母間的一些小事而憂心。這一時期由于生理結構的變化,性意識也開始萌動,對異性容易產生傾慕,渴望純潔的愛情。
然而,青春期也是各種心理問題的高峰期。其一,由于家庭重大變故或激化性事件,學生容易自我認知偏激和人格缺陷;其二,由于戀愛或情感受挫,難以自拔;其三,人際交往矛盾引發的沖動行為和社交障礙。
在認知方面,技校生容易缺乏需要,動機,興趣等動力支持系統(王勝久,2009)。一方面,部分學生自覺性差,學習成績不佳而導致學習興趣的消退。為了逃避學習,尋求刺激,繼而迷戀網絡,荒廢了學業。另一方面,教師一味地強調權威,否定了學生的奇思妙想,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與技校生自暴自棄,渴望得到他人認同和尊重的心理是不一致的。它是導致學生逆反心理,厭學的重要原因。
那么,作為老師,應該如何有效地運用激勵機制,使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培養自信,寬容,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呢?首先,應當建立師生之間的深厚聯系。
三、師生之間情感的建立
教師必須明白“情感傳遞先于知識傳遞”。當代教育學家林華民說過:建立在缺乏師生情感基礎上的教學行為,是一種純“商業”行為。教師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以為在課堂中自己努力教學,學生就能夠領情,忽視了師生情感的交流,沒有走進學生的內心,沒有架起師生之間心靈的橋梁,師生關系不融洽,教學活動就難以有效地開展了。那么,就英語課堂而言,如何建立融洽的師生感情呢?
第一、深入學生之間,關心愛護學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積極,向善,聰明的,但由于處在獨生子女的特定環境下,會產生許多不良的心理問題:自私,脆弱,不善溝通。為此,在教學活動之余,教師應當了解學生被認可,被關愛的需要,經常深入學生之中,“和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零距離的接觸,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課堂上,可以用英語對話,做游戲,既融洽了師生感情,學生又學到了英語知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在學生完成一個較難的練習后,夸獎他:Good job. /Congratulations!/I like your work!/You are so wonderful!當學生不知如何作答時,鼓勵他:Think it over!/Don't lose heart./Try again!You can make it./You can do it better.
第二、建立民主平等,公平競爭的學習氛圍
“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在現代社會,師生之間是一種新型的,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要敢于放下權威,轉換角色,使課堂由單向的師到生的知識灌輸,變為師生之間雙向的交流和對話。例如,在學生對話,演講的時候,教師要充當熱心觀眾,為他們鼓掌喝彩,給他們肯定的眼神,為他們樹立信心,他們才能無拘無束,更大膽地投入表演。
課堂不僅是傳遞知識的地方,也是學生的競技場,個人的舞臺。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不能諷刺挖苦,或者當眾批評。教師更應該多鼓勵,多了解原因,相信他們的潛力,才能把幫助落到實處。教師的真情投入,必定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
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喜歡某一位老師的學科,最主要的因素是個人的親和力。走進課堂教師應面帶笑容,用親切而自然的微笑,拉開課堂的序幕。教師要得到學生愛戴,就得有內在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熱情、寬容、自信、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這在技校的英語教學中表現得更明顯,如果學生不喜歡你了,你的知識再豐富,專業水平再好也只能是一個人在臺上唱獨角戲。當然,在專業領域,也應該不斷拓寬知識視野,發揚敬業精神,講究教學藝術,努力成為有魅力,學生可信賴的人。
四、學生自我激勵
如前所述,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設,認為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三大變量是:動機,自信度和焦慮。為此,學生要實現自我激勵,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1.保持學習動力
“最好的激勵法是讓學生主動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動的”。
第一、調動激情,這是學習外語的最高境界。學習語言是一個審美的過程,也是欣賞語言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的神秘體驗。激情能喚起學習者內心深處對語言的熱愛,對神秘國度的向往。如教師可以經常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英文電影給學生看,或者教學生一些好聽的英文歌,讓學生感覺會聽、會說英語是多么好的事,從而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第二、養成習慣。通過“制定計劃——課前預習——認真聽講——課后總結”這四個環節讓學生們在聽、說、讀、寫、題這五個方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他們在學習語言的這條大道上領略到旖旎的風景,并最終取得優異的成績。
第三、鍛煉意志力。意志是專注于學習的一種狀態,雖然學習有很多干擾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迎接挑戰,調整自己的目標,不驕不躁,不輕易放棄,相信自己一定行。
2.建立自信,對抗挫折
首先,要悅納自己,經常鼓勵自己:I am the best!/I'm good at expressing myself./I have confidence in success!你會發現自信心在不斷增強,能夠坦然面對挫折,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3.保持情緒的穩定,快樂學習
課堂之余,多參加瘋狂英語,電影欣賞的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英文歌曲是一種美的藝術,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如Big Big World, Pretty Boy, Shalala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可以幫助糾正發音,充分感受韻律美,提高口語水平,是治療“英語恐懼癥”的良方。
五、使用情感激勵法的注意事項
情感激勵法是最有鼓動性的教學法,要用得恰當,應該特別注意下列各項:
⑴使用情感激勵法時要因人而異,要多觀察,對于個別吃硬不吃軟的學生在必要時得采取其他措施。
⑵使用情感激勵法時要把握好度,要關心、愛護、尊重學生,和學生做朋友,但不能讓學生因此覺得你好說話,沒有了教師應有的威信,甚至欺負你。
⑶使用情感激勵法時既要有表揚鼓勵,也要有批評懲罰,因為表揚鼓勵和批評懲罰是相輔相成的。
⑷使用情感激勵法之后要跟蹤使用效果,注意個別差異。
參考文獻
[1]吳曄,吳德琳.淺談“情感激勵法”在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海南:科園月刊.2010(19).
[2]許亞娟. 技校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1).
[3]王勝久.技校生厭學的心理障礙及對策分析[J].哈爾濱:成才之路.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