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摘要:福建與臺灣的茶文化產業交流歷史悠久,合作基礎良好。從茶葉生產所需要的主要要素的分布看,閩臺間呈現高度的互補性,閩臺茶文化產業合作的前景看好,應當盡快建立更為正式的合作平臺,加強合作與交流。
關鍵詞:閩臺茶文化產業合作前景
福建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茶文化產業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和條件。臺灣地區與大陸一衣帶水、唇齒相依,在人緣、地理、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著天然的聯系臺灣地區的茶文化產業的發展也與大陸息息相關。中央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的經濟發展,給福建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創造了新的機遇,也是閩臺茶文化產業合作的機遇。從茶葉生產所需要的主要要素的分布看,閩臺間呈現高度的互補性,因此閩臺茶文化產業合作的前景大好,但雙方合作仍然以民間合作為主,應當建立一個更為正式的合作平臺,從以下方面加強合作與交流。
一、閩臺聯手開發和營銷名優茶
1、以提高茶葉質量為基礎,閩臺聯手開發名優茶
茶文化產業是以茶葉生產為基礎的,茶葉質量是茶文化產業的靈魂。只有茶葉質量好,符合現代世界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要求,才能有產業附加值。閩臺應聯手開發名優茶,要通過建立完善和科學的標準化體系,加快茶文化產業的現代化。
一是在茶葉品種選擇上:增加烏龍茶等名優品種的種植比例,加快茶葉品種的更新換代,積極開發新品種,選育和引進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強且適應閩臺種植的優良品種。
二是在茶葉種植、加工和貯藏上:嚴格按照茶葉標準化操作,使茶葉生產、加工、貯藏等過程規范化、標準化,遵循國際、國家及地方標準來進行操作,不斷提高茶葉生產的產量和質量。
三是在茶葉等級評審上:采用新技術審評名優茶。嚴格的審評程序是評價名優茶品質的保證,把電子技術如機器視覺系統、HIS顏色系統、電子鼻、光譜分析、計算機圖象處理和電子舌等技術應用評定茶葉的外形、香氣、湯色、滋味等審評因子中,可有效地克服外因影響,提高審評結果準確性。
2、注重品牌宣傳,閩臺聯手營銷
品牌競爭已經成為時代對茶文化產業的要求。福建名茶多、品牌少,知名品牌更少。臺灣茶葉企業在打造茶葉品牌上,有著豐富的經驗與先進技術,“天仁茗茶”、“天福茗茶”在國際上都很有名氣。福建茶文化產業資源豐富,需要通過合理的建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通過雙方的合作,促使福建豐富的資源與臺灣先進的品牌技術和經驗相結合,打造出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品牌,提升兩地茶葉品牌的形象。閩臺聯手加大品牌宣傳和營銷力度。
一是實施閩臺兩地名優茶的原產地保護,有利于有效地規范和凈化名優茶市場,并能穩定質量,擴大市場知名度。
二是建立茶文化產業的綠色營銷觀念,提高閩臺兩地茶產品的衛生安全質量,樹立閩臺兩地茶文化產業良好形象。
三是引進臺灣營銷理念,應用連鎖店經營模式,設專柜、賣特色茶、品牌茶,免費提供茶樣鑒品。四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宣傳,建立閩臺名優茶的網站、短信平臺,或者與大型電子商務網站。五是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進行閩臺兩地名優茶的宣傳,邀請閩臺兩地明星作為名優茶的代言人,宣傳閩臺茶文化。
二、建設閩臺茶文化產業集群,科技創新多維度開發產品
閩臺茶文化產業應逐步建立產業集群,通過產業集群內部企業的競爭與合作、創新機制和高度的專業化分工,產、供、銷一條龍,減少貿易的中間環節,縮短出口企業與國際茶葉市場的距離,降低貿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形成規模效應。充分利用科技,建立閩臺茶文化產業科技開發園區,致力于對茶葉產品的生產、栽培、加工和營銷等技術的研發,推動閩臺茶文化產業向多領域、高層次發展。比如建立海峽兩岸茶葉合作等一批閩臺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區。推進漳浦、漳平永福、仙游、清流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推動增設福清、永安、惠安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又如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的安溪感德一品茶都專業市場,總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設有鐵觀音茶葉交易中心、茶文化展覽博物館、酒店公寓、茶葉品牌企業、物流中心、金融銀行體系等相關配套。2009年10月投入使用后,為感德的茶農和商家提供一個專門的交易平臺,以全新的運營模式,走專業化路線參與市場競爭。還有,緊密結合區域產業,如安溪、武夷山、福鼎地區的茶產業,在市場上皆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應扶植成長為優勢產業。安溪的茶產業已經從傳統的制茶拓展到茶藝表演、茶生態旅游、茶文化開發等,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另外,茶文化產業的產品都是由茶葉產品衍生出來的,茶葉產品豐富才能促進茶文化產品的擴展,因此閩臺兩地應該在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上加強合作,不斷創新。閩臺應通過分工合作,利用各自創新的成果,不斷探索時尚需求,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研制適合的茶類產品。
三、深化閩臺茶文化理論研究,通過“茶博會”等會展形式擴展交流平臺
閩臺應進一步擴展茶文化產業交流平臺,廣泛開展各種茶文化活動如研討會、展銷會、茶文化節等活動。近幾年,閩臺兩地學會與協會聯手,成功舉辦了“永福茶產業發展研討會”、“閩臺兩地茶文化交流會”、“閩臺茶葉學術討論會”、“閩臺茶產業合作研究交流會”、“人文中國·茶香世界——中華茶文化宣傳活動”、“海峽兩岸茶業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茶博會”等,這些交流活動都為閩臺兩地茶人提供了成果交流、經驗介紹、產品推介、學術爭嗚、形象宣傳的平臺,都應充分利用,繼續辦好。
另外,可以通過政府機構牽頭,大力開展閩臺兩地茶文化產業貿易洽談會、展銷會和審評會,繁榮茶文化產業會展經濟。2007年起,由福建省政府主辦的“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集福建全省之力,為閩臺兩地全面合作與交流建立了新舞臺。創辦五年來,在國家有關部門精心指導、兩岸民眾以及海內外茶業及旅游業界積極參與下,知名度、功能性、影響力不斷提升,茶博會在不同的地方舉辦,推動各地不同茶品種的發展,使茶產業全面興旺起來。茶博會為閩臺兩地茶人提供了成果交流、經驗介紹、產品推介、學術爭嗚、形象宣傳的平臺,今后應充分利用,繼續辦好。
進一步開展閩臺兩地茶文化的研究,為閩臺茶文化產業的合作與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持。如果有條件,可以成立閩臺烏龍茶文化研究會、推廣休閑茶產業化研究。進一步開展閩臺兩地茶文化的研究,為閩臺茶文化產業的合作與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持。
四、建立茶文化產業人才交流機制,加速實用型人才培養
人才交流是閩臺共同提升茶文化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條件,也是閩臺茶文化產業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內容。隨著茶文化產業的現代化、水平提高,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梢钥紤]將閩臺茶文化產業科技開發園區作為實驗區,可以成立人才流動中心,賦予其特殊的政策優惠,以推動兩地茶文化產業人才的合理流動。福州、廈門和臺北作為中心城市,在人才信息處理、搜集、培訓上都具有較強的優勢,先進的信息網絡也為兩地間的及時溝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是,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人才交流,可以引導福建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去臺灣地區參與茶樹栽培、種植和加工,閩臺兩地可以采取跟班實踐、同工種交換使用、隨機帶人培訓等方式進行交流。
二是,在高科技方面的人才交流,閩臺教學與科研單位可以互派專家、教授定期交流、聘任客座專家與教授、互相輪訓等多種形式,促進兩岸各種人力資源的互相流動。
三是,興辦茶學院培育人才,天福集團興辦的茶學院就是一種很好的平臺。
五、深化閩臺茶文化旅游產業合作,深度開發茶文化旅游項目
閩臺應注重以茶文化為主題,深度開發茶文化旅游項目,開發多種形式的演藝活動,廣泛進行中國茶文化的內涵、養生及休閑功能宣傳,培育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1、合作推廣觀光生態茶園,將茶文化與名勝景點相結合,推出精品生態旅游線路
要積極推廣生態茶園,實現茶業與觀光旅游的有機結合。往往產名茶的地方就是風景名勝區,閩臺兩地旅游資源豐富,擁有世界“雙遺”武夷山、安溪、福鼎太姥山、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諸多名勝。近年來,安溪開發了茶葉大觀園、茶葉公園、茶葉生態探幽等旅游精品,天福在漳浦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茶博物院,中華武夷山茶博園等,把茶和旅游有機地結合了起來?!陡=ㄊ∥幕糜螛I2010~2012年發展規劃》明確我省將構建文化旅游八大片區,而閩南文化旅游區將成為八大片區的重中之重。安溪縣感德一品茶都入選省文化旅游精品線路重要項目。
2、結合歷史文化,多層面開發茶文化旅游產品
在茶文化旅游的宣傳促銷中應注意挖掘和介紹茶文化內涵,讓潛在旅游者對福建茶文化的特色有一定了解,進而激發他們的旅游興趣。閩臺都處于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亞洲茶文化圈內,在飲茶習俗、茶道、茶藝方面,都有相通之處。重點推出以“茶鄉訪古游”為中心的茶文化旅游線路和產品,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聯手開發多種形式的茶文化演藝活動,培育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一方面,進一步規范兩地茶藝表演,普及傳統茶文化演藝項目。閩臺烏龍茶的泡飲技藝都別具特色,通過閩臺兩地茶藝的交流和茶藝小姐的聯合培訓,規范和創新茶藝,普及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掀起茶文化熱潮。
另一方面,聯手茶文化文藝演出,打造精品茶文化演藝項目。2003年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專題欄目走進安溪,推動了鐵觀音的宣傳。由當紅影星范冰冰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婀娜公主》,通過藝術的表現形式演繹了豐富多彩的安溪茶文化。目前,武夷山《印象大紅袍》是全世界唯一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今后閩臺要聯手推出更多高質量的茶文化文藝演出,適應旅游市場需求的大型文化旅游演藝活動,不斷提升茶文化旅游產品的品位和檔次,滿足游客旅游文化活動的多樣化需求。
六、培育茶文化創意產業,推廣茶文化衍生產品
文化創意產業是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新興產業。以茶為媒體,培育茶文化創意產業,推廣茶文化衍生產品,是閩臺茶文化產業合作的新方向。
1、扶持茶文化動漫產業,開發茶文化動漫產品
動漫產業是當代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開發茶文化動漫產品,將茶文化與網絡、動漫結合,可以吸引一大批年輕人的參與。傳統的茶文化產品以中老年為主要消費群體,通過茶文化動漫產品可以將消費群進一步擴展到各種年齡層,老少咸宜,將茶文化產業深入人心。目前,福建省已經在開發以烏龍茶為主題的動畫片《烏龍小子》,正在進行前期宣傳,不久就能問世。以烏龍小子為主題的相關衍生產品也已經研發出樣品。通過茶的媒介,福建將加強閩臺動漫產業交流合作,借鑒臺灣動漫產業發展成功經驗,推動閩臺動漫產業對接,主動承接臺灣動漫產業新一輪的轉移。
2、多層次開發以茶為原料的食品
一是借鑒臺灣經驗,開發茶餐飲、茶飲料和茶點心。臺灣的茶餐飲也發展較早,已經開發出茶葉宴。或用茶粉,或用茶湯,或直接以高品質的茶葉投入菜中進行炒、烘、蒸等制作而成菜肴,使菜肴中均帶有茶葉的香。此外還供應烏龍、凍頂、綠茶等“茶酒”。臺灣茶點心、茶飲料品種也很豐富。閩臺兩地可以借鑒此種做法,把茶與飲食文化結合起來。二是開發茶保健品。如開展名優茶醫療保健功能的研究,茶具有調脂、抗動脈硬化、降壓、減肥、抗衰老、美容等多種功效,針對小孩、老人、婦女保健美容的需要,提供多種茶保健品。
3、開發茶生活用品
借鑒臺灣開發茶生活用品的經驗,閩臺聯手進一步深度開發更多的產品,既可以解決低檔茶的出路問題提高經濟效益,又能提升茶文化產業的附加值,進一步擴大市場。
4、開發茶文化藝術品
福建傳統的手工藝水平很高,如陶瓷、根雕、石雕、漆線雕、木雕、影雕、脫胎漆器、軟木畫等等??梢詫⒏=ㄊ止に嚺c臺灣科技結合,除茶具外,進一步開發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各類手工藝品,提高閩臺茶文化的品質,由內銷走向出口,向世界展示閩臺獨特的工藝美術技藝和茶文化產品。
參考文獻:
1、百度,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6061934.html;
2、楊江帆、莊佩芬、管 曦,《以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帶動閩臺茶葉共同市場建設》,《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1期;
3、陳 潛,《茶文化在福建旅游業中的價值》,《茶葉科學技術》,2007年第3期;
4、鄭乃輝,《生態觀光茶園在福建的發展前景》,《中國茶業》,2008年第1期;
5、林燕騰,《論閩臺茶葉交流歷史及當代發展態勢》,《茶葉科學技術》,2008年第2期;
6、湯鳴紹,《閩臺茶業交流合作歷史、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福建茶業》2009年第2期;
7、陳潛、楊巍,《閩臺兩地名優茶聯合開發的構想與實現》,《臺灣農業探索》,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