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晴 朱蓉蓉
摘要: 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成因是復雜的,其中,擇業觀的偏差是重要原因。因此,對當代女大學生擇業觀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女大學生擇業觀現狀對策
擇業觀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擇業問題上的綜合反映,是擇業者處理擇業問題的方法和指導思想。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以市場為導向、政府調節、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體制已經建立起來。就業制度的變革和客觀形勢的變化,給女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復雜的,其中,擇業觀的偏差是導致她們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女大學生擇業觀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一、當代女大學生擇業觀的偏差
總體上來說,女大學生的擇業觀的主流是好的,越來越趨于理性化。據調查統計,女大學生在求職方面考慮的因素表現出極大的集中性。有56.3%的學生選擇的是“行業發展前景”,排名末三位的分別是“就業競爭程度”、“社會需求程度”和“工作強度”。[1]這說明當代女大學生更關心工作能否體現自身價值,而不是工作是否輕松。此外還有11.6%的女生選擇“出國讀研”,29.2%的女生選擇“國內讀研”,[2]這說明許多女大學生希望通過考研暫時緩解就業壓力,期望能繼續深造,努力提升自己,以便將來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職業。
當然,由于受高校擴招等因素的影響,女大學生就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女大學生出現不良的就業心態,擇業觀也發生了偏差。
(一)擇業價值取向功利化
處于轉型期的中國,多元的文化和思想在交融和碰撞,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不良價值觀深深地影響著處在象牙塔里的女大學生。在調查中發現,在選擇職業時考慮的因素,女大學生最看重的是“薪酬福利待遇”,此外還會考慮到“工作穩定有保障”,但考慮“社會需要”的比重很低,只占9.15%。[3]到掙錢多的地方去,現已成了一些女大學生的主流選擇,她們并不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發展道路。這說明女大學生在職業追求上更多地考慮個人利益,很少考慮職業的社會價值。當問到“你的選擇與國家的選擇發生沖突時,你將怎么辦”時,50.9%的學生回答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4]。這種選擇一味強調個人利益,社會奉獻意識淡化,較少考慮如何將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起來,使得價值取向失衡。
由于就業形勢嚴峻,再加上就業中的性別歧視挫傷了女大學生的就業積極性,使得部分女生產生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擇業觀念,大學里涌現出“畢婚族”(畢業即步入婚姻殿堂)。不少女大學生認為女性的壓力比男性小,事業有成更好,一事無成也沒有多大關系,她們把扮演好家庭角色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定位。
(二)擇業空間單一化
在調查中,對“最希望就業的地區”問題,女大學生中64.6%選擇“國內一線城市”,14.9%選擇“國內二三線城市”,只有2.4%選擇“縣城、鄉鎮、農村和其他”。[5]這說明女大學生擇業時比較看重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這些城市可以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和空間,即使是生活成本高也在所不惜。許多女大學生認為她們當初考大學就是為了脫離以前生活的狹小的城市,進入大城市生活。和未曾讀過大學的同齡人相比,她們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等成本以提高自身的人力資本,但到了就業市場中,卻發現自己的預期收益與成本之比與他人相比,差距太大,容易產生被剝奪感。但若回到原先生活的城市,又感覺“面子”的缺失,因此“寧愿待在大城市哭,也不愿待在小城市笑。”
(三)擇業方式依賴性強
女大學生的擇業方式有學校推薦、到用人單位自薦、參加人才交流會、父母或親友介紹等。其中,參加人才交流會是女大學生擇業的主要方式。這表明女大學生擇業的主動性增強,愿意通過競爭來獲得就業機會。但是我們也看到,女大學生選擇“學校推薦”與“父母或親友介紹”來實現擇業的比例要高于男大學生,這表明女大學生在擇業方面的依賴性較強。當代大學生中的獨生子女比例越來越大,而其獨立性明顯減弱,子女與父母之間依賴與被依賴性較強。因此,大學生在擇業時,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家庭因素的左右。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女大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和勇氣,在擇業時完全由父母做主,有一些父母出于對子女的溺愛或擔心子女社會閱歷淺,缺乏生活經驗,不允許子女自己做主,有一些父母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為子女就業鋪平了道路,不用子女操心就業。當然,更多的則是大學生在經得父母同意后才作出擇業決策。女大學生由于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因而很難獨立作出符合自己特點的職業選擇。
二、女大學生正確擇業觀的培育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女大學生必須糾正擇業觀的偏差,培育正確的擇業觀,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更新傳統的擇業觀念
女大學生必須進行擇業觀念重塑,更新傳統擇業觀念,樹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觀念。傳統“擇業觀”是只有當公務員、進事業單位、端鐵飯碗才算就業,只有能留檔案、能落戶口的才算就業。而如今要樹立一種“大就業”的觀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定的貢獻,不管是在什么領域、從事什么工作都是可行的。
女大學生還要轉變依賴性強的“等、靠、要”思想,樹立自主創業的觀念。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業”不再是一個新名詞。創業帶來的效應在于不僅解決自己的就業,創造社會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更突出的是它突破傳統,培養了創業精神。在西方發達國家,女大學生群體投身創業是非常普遍的,在美國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經濟直接驅動力。女大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發揮自身的性別優勢,努力走創業之路,現代擇業觀將會使女大學生的就業范圍大為拓寬。
(二)優化女大學生的培養模式
高校應根據女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女性的成才規律調整設置課程,優化女大學生的培養模式。如上海、廣東等一些高校開設“女性學”的公共選修課,希望能夠在學生中建立起性別觀念,讓他們在畢業進入社會后把男女平等的觀念自動地引入工作和家庭當中。比如中山大學的《婦女、性別與文化再現》課堂上還在學生中展開“什么樣的婦女是理想女性”、“女人是否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討論。這樣才能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提供有力的指導和訓練。
此外,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與管理,運用科學的方法,采用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個人的專長,開發自己的潛能,克服生涯發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最后獲得事業的成功。女大學生正處于職業的試探期,在這個階段,她們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考察、探索職業。同時,在此階段,她們對社會職業的發展趨勢并不十分清楚,擇業目標往往模糊不清,亟須專業人士給予指導。然而,雖然許多學校都開始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課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在擇業觀教育上指導不夠深入,指導課老師大多并非專職人員,而是由輔導員兼任,缺乏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老師,使得該課程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沒有經過系統職業生涯規劃學習和培訓的女大學生在自主擇業時往往信心不足,就業困難。
(三)營造良好的擇業氛圍
女大學生擇業觀的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發揮社會、學校、家庭合力的作用。我們要充分發揮媒體在社會中的宣傳作用,通過各種媒體深入宣傳黨和政府對女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視和關心,為女大學生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擇業環境。學??山M織豐富多彩,適合女性特點的校園文化活動,如系列講座、女性沙龍等,為女大學生提供更多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及時掌握女大學生擇業心態的變化,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家長也要給女大學生一個合理的空間,培養她們良好的個性和獨立處事的能力,并積極支持其進行自主創業。總之,只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1]女大學生性、婚戀、擇業觀調查.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info/marry/2010-08/06/content_20652151_5.htm.
[2]女大學生性、婚戀、擇業觀調查.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info/marry/2010-08/06/content_20652151_5.htm.
[3]張新勤等.當代女大學生擇業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以南寧高校女本科生為例[J].高教論壇,2010,(8).
[4]鄭潔.當代女大學生就業意識的調查與研究——以重慶市高校的女大學生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4.
[5]女大學生性、婚戀、擇業觀調查.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info/marry/2010-08/06/content_20652151_5.htm.
本文獲蘇州大學“莙政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