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女性權利的提高,女性參與社會的機會越來越多,在事業上成功的女性也層出不窮,在藝術領域,女畫家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并且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些女畫家被冠以“知性女畫家、新銳女畫家、美女畫家、優秀女畫家”等等。作為女性,“智慧女畫家”這一稱謂很雅,也很準確,最讓人接受讓人稱道。她們的生存智慧、人生經驗,在繪畫方面的自我把握,從容自信,周身散發出超然洞明的藝術氣質。這些女畫家利用自己的聰慧才智在藝術領域光芒四射,流芳百世。她們的才華被盡情釋放。流于后世的油畫作品盡顯出了她們的聰慧才氣,成為我們的楷模。
一、她們對藝術有著執著的追求
執著的藝術追求是作為一個藝術家的重要因素。琴尼尼在分析“怎樣成為一個畫家”時這么認為:“為了學會在木板上作畫,你應該知道,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首先,在童年,至少從幾歲開始,就應該小木板上涂涂畫畫。然后,找一個經驗豐富的畫家做老師,在他的畫室里學習......這段學習時間需要六年。而后,需要在繪畫上練習......這種練習也不能少于六年。這樣,你借助于長期的練習就會從一個天生的繪畫愛好者變為一個經驗豐富的畫家。如若不然,你選擇了別的道路,你不能達到藝術上的完美。”因此在追求一個目標,發展一個興趣的時候關鍵是堅持走下去。維瑞·勒不倫從少女時期就不滿足于安閑舒適的閨秀生活而一心鉆研繪畫藝術。一生創作了八百多幅作品,是一位非常勤奮而多產的畫家。貝爾特·莫里索也是從小喜歡繪畫,廣泛接受畫家的指導,最終成為是一位印象派畫家。波蘭的塔瑪拉·德倫皮特卡、墨西哥的卡洛、中國的潘玉良、周思聰等這些智慧女畫家在成功的道路少哪個不是一生在堅持繪畫?她們都在少女時期就在心里灑下藝術的火苗并且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最終在藝術的領域里達到自己人生的頂點。
二、用自己的畫筆挑戰生活
林語堂:“花樹開花,乃花之性,率性之謂道······花只有一點元氣,在孤崖上也是要開的。”塔瑪拉·德倫皮特卡生活奢華,婚姻平靜幸福。但是在她20歲那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丈夫遭到逮捕,為了營救丈夫,她四處周旋,最終與獲釋的丈夫雙雙逃往巴黎。從生活奢侈到一文不名,生活變故使她措手不及。窮途末路的塔瑪拉下決心拿起打小就頗為自負的丹青畫筆為武器,作為職業畫家掙一份有尊嚴的生活,時年22歲。從開始師從立體派畫家洛特以及德尼學畫,到第一號作品被一家商業性畫廊收購,幾乎沒用多長時間畫家就開始受歐洲藝術界矚目。人們為爭相擁有一副她的畫作而自豪。佛里達·卡洛的生活是波折多難的,六歲時患小兒麻痹癥,18歲時一場嚴重車禍使她九死一生。肉體與精神痛苦的結合成為她初期繪畫的源泉,甚至投射到她終生全部的作品。生命暗淡到極處時,開始作畫,她從自己的繪畫中找到了安慰。她用充滿血淚的畫筆治愈著自己的心靈創痛。表達她對作為女性所要忍受的苦難的不服,這都是她獨一無二的元素,是卡洛的精神圖章,也是她所希望呈現的自尊形。潘玉良的人生道路是艱難而又曲折,從孤兒到雛妓,從小妾到藝術的追求者,從中國最高學府的教授到世界藝壇的著名藝術家!
三、作品具有偉大的母性情懷
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懷是女人的母性情懷,這種情懷是對親人的照顧、呵護、體貼、溫柔和同情,是母愛的不自覺流露。這種情懷是美的頌歌,鞭撻丑,激勵善,排斥惡。女畫家的這種母性情懷會在她們的作品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來,是她們作為一名女性、母親的情感宣泄,是她們在藝術上不同于男性畫家的直覺意識。女性特有的直覺和生存本能,也體現在她對每一個被創造的生命的關注。林語堂在《理想的女性》中說過:“女性的一切權利之中,最偉大的一項是做母親。”他認為不結婚不生育的女性“永不能達到女性美麗的第二階段”。女性在她個人的情感體驗中,最深刻、最強烈的也就是做母親。維瑞·勒不倫多以肖像和表現家庭生活場景中的孩子和婦女為主。卡薩特筆下代表了愛和溫柔的母子的形象的不再是古典作品中理想化了的圣母子,而是現實生活中健康安詳的婦女和兒童。她們所承擔的不再是宗教的精神性功能,而更多的是對于現實生活的憧憬和熱愛,是獨立人格的現代女性、家庭的主人和建設者,而不是家庭的裝飾品或附屬物。充分體現出了中產階級所崇尚和追求的品味,以及她們理想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文化。
四、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
相對于男性的性格特征,女性的感情細膩,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入微,對生活細節的敏感體驗,對生命的關注,對色彩的偏愛和追求浪漫的情感等給了女性心理深刻的暗示,它直接影響女性藝術家的創作。所以女性一旦從事藝術事業,她就會以她女性的視角去體會去描繪她周圍的人或事,在繪畫上就顯得尤為突出。天才藝術家與凡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她們的超級敏銳,對我們熟視無睹的東西,稍一用心就能發掘出新意味來。維熱·勒布倫夫人之所以成為受到整個歐洲歡迎的人,是她繪畫的粗獷線條,純樸韻味和不加背景陪襯的超脫。珍妮·沙威爾是英國當代最出色的年輕女畫家之一,她充分利用現代照相技術,透過畫面上趨于晦暗的顏色,表達出女性的自由和痛苦。她關注女性中的弱勢群體,肥胖、丑陋······給予她們無限的尊敬。
五、有勇氣和實力響應時代號召
事實證明,智慧的女畫家會以女性的視覺展現她在時代性、時間性、重大社會題材方面的藝術構想。她們的圖像呈現樣式會以一個嶄新的不同于男性的風格樣式體現出來,重大社會題材和遠大抱負的題材早已成為智慧女畫家關注的重點。五四運動時期,何香凝一掃舊文人畫的肉靡頹風,在繪畫作品中寄寓一個革命者的胸懷大志。1914年畫的《獅》以其仰首安臥的雄姿隱喻了民族的覺醒,希翼著國家的強大,具有新時代氣息。1976年以來,伴隨著思想解放和市場經濟的洪流,整個文化藝術界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她們力求跟上時代的步伐,尋找新的創作之路,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與創造性,著名女畫家周思聰在1979年創作的《人民和總理》表現了邢臺地震后,總理第一時間趕去災區視察慰問的情景,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西去列車》是陳光健1984年創作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精品力作。她以職業畫家那種敏銳的觀察力,迅速捕捉那些撞擊她心靈的生活素材和美好瞬間。
(作者單位:魏寶麗,陜西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