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學習是學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課程設置是課程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學校選定的各類各種課程的設立和安排,一般包括合理的課程結構與恰當的課程內容,是學校培養目標的一種集中式表現。在對外漢語專業建設體系過程中,課程設置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決定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規格的關鍵性因素,課程體系設計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對外漢語專業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然而,在目前的對外漢語專業課程設置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需要深思和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課程設置的整體內容不盡合理、學生的知識儲備仍然偏弱、對外溝通交流能力依然缺乏、學科學術知識視野有些狹窄等等。因此,以現代學生教育理念為先導,構建科學合理的對外漢語專業課程體系,著力于反映學科發展不斷涌現的新知識和學科融合不斷產生的新思維,最終達到滿足人才培養質量的客觀要求,就成為高校對外漢語專業必須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對外漢語專業課程
體系優化設計的理論基礎
對外漢語專業是一門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密切相關的專門用途專業,是在漢語類課程和英語類(或其他語種)課程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個綜合性專業課程,具有交叉性、復合性的特點。關于對外漢語專業的課程體系,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其編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已經就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內容做了如下的規定: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等。這些課程基本覆蓋和滿足了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形成了可供各高校參考和規劃該專業課程內容的最為基本的框架體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但是,伴隨著中國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在全球的不斷擴展,以及“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快速建立,市場上對既具備漢語教學應用能力,又具有良好英語(或其他語種)水準的復合型專門人才的大量需要,客觀上使對外漢語專業在課程設置體系上必須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新的要素,體現出需要符合現代人才培養要求的新思維和新理念。這些思維和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專業文化知識教育、心理教育、身體素質訓練、人際交往能力教育等等。也就是說,對外漢語專業的人才培養不單單局限于單一的專業技能培養,而是致力于對于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多樣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對外漢語專業課程的設計優化,并非只是若干門課程的簡單羅列相加,其應該更多體現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綜合考慮,體現在相鄰互補性系列知識的獲取途徑,體現在語言技能訓練與個性能力訓練的有效平衡之上。
二、對外漢語專業
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建議
為此,根據對國內外高校的調查研究、對市場和社會對人才的客觀需求分析,圍繞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理論基礎,我們提出了對外漢語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具體思考與建議。
(一)拓寬學生知識結構,滿足多樣化學生培養需求
課程設置優化的重點應該是:必修課的設置更加體現出人才培養過程中知識的基礎性與系統性,選修課的設置更加體現出人才培養過程中知識的前沿性與方向性。
1.著重于專業基礎知識和教學溝通技能的培養,注意突出專業特色和加強人文教育,鼓勵知名教授開設綜合性對外漢語專業經典課程;
2.為了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學生培養的需求,考慮開設一些可以突出多樣化、個性化的全新課程,也就是除設置傳統的通用性課程之外,在現有課程設置中加入一些人才培養所必需的符合個性化要求的可供多樣選擇的課程;
3.適應學生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要求,積極倡導建設和設置全英文模擬課程,鼓勵使用全英文教材或課件,以運用先進教學理念、使用先進課堂教材、采用先進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學習;
4.推廣實施學生選修課程的貫通設置,所有對外漢語專業學生均可從全校全部課程中任意選修任何課程,以便于對外漢語專業學生可以與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其他學生同堂上課,這會極大地拓寬該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改革學生英語課程,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英語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評價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將對外漢語專業現有學生的英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估手段等主要層面進行必要優化,注重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才能為高素質人才的脫穎而出奠定堅實基礎。
1.對英語課程內容體系進行必要優化,主要采取分類分級教學以及模塊教學模式,每一類別均采取較為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考慮開發出多種具有不同形式內容的英語核心課程。
2.加強學生口語交流和英語寫作能力的專門訓練,廣泛采取課堂教學等多種形式和手段,不斷提高他們的口語交流與寫作能力;
3.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課堂教學與網絡交互式教學并舉進行的方式,形成了從課內到課外、從教室到宿舍等多重立體式學習環境;
4.對傳統的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必要優化,采取基于應用能力培養和實際個人表現的全新考核辦法,采用課堂表現、實踐訓練、同學互評等多種考核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溝通與交流能力。
(三)強化講座環節,拓寬學生國際化視野
由于對外漢語專業未來的畢業生面對的更多的是世界其它地區想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發展的外國友人,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國際化視野和敏感的社會進步觀。因此,對外漢語專業每學年應組織來自于校內外不同學科的教授和專家學者,主要圍繞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經濟發展、中國科技發展以及相應的西方國家發展等主題為本專業學生開設系列學術專題講座,以拓寬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術視野,最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結語
目前,對外漢語專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學科專業,是根據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需要應運而生的熱門專業,其自然應以培養滿足社會和市場需要的人才為主要目標,并且依據人才培養目標來進行課程體系的規劃和設置。
【參考文獻】
[1]馬洪波,楊冬梅.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探索與實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2]張蔚,趙春陽.對外漢語專業中的雙語教學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3]李薇.對外漢語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7).
(作者簡介:李立新,西京學院人文科學系教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