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娜 馬麗娃
今天的視覺藝術主要指以美術、藝術設計、電影、動畫、電視等以視覺呈現為主的藝術表達形式。正如佛教把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分為的眼耳鼻舌身一樣,視覺在人們認知世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突破語言、文字等交流方式的局限,有著無與倫比的形象化、直觀化、易記憶、便理解、廣傳播的優勢。而對于全世界十幾億人共同參加的中國的春節文化這一巨大的民俗事項,怎樣在國內國際上打造出一個特色品牌,需要積極發揮視覺藝術的優勢來支持和推動。
一、用視覺藝術
豐富春節文化創作內容
如何保持春節文化的青春活力,有賴于視覺藝術的支持。春節文化的發展必然需要源源不斷的營養來支撐,視覺藝術本身就是其中一種重要文化內容。面對最近社會上掀起的動漫熱,在春節出現的“動漫春晚”、網絡賀年卡這些視覺文化就為春節文化注入了新的內容。另外春晚中演員的表演造型便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如:王菲《傳奇》后的“彩色絲襪熱”,小沈陽《不差錢中》后的“蘇格蘭裙子風”就掀起一股時尚之風。再者中國人在春節中有很多的儀式活動:訪問親朋好友、裝飾家庭環境、穿著節日盛裝、祭祀已故親人、圍坐年夜飯,這其中的春節的禮品設計、春節家庭裝飾、春節服飾穿著……縱觀其中沒有一個可以離開視覺藝術的,可以說這些視覺藝術豐富了春節的創作空間,讓人們每年都享受到春節的視覺的饕餮盛宴。
二、用視覺藝術
理解春節文化深刻內涵
中國傳統春節是中國民眾生活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她是中國人生命延續、文化積淀、人生觀念、思維方式、哲學思想、審美表達、倫理教化、宗教觀念、民俗信仰表達的圓融之物。
面對這樣一個具有綜合性的龐大體系,人們光是靠語言、文字、行為去深層次理解春節文化有一定困難。而作為認知系統第一位的視覺感管系統,有著其他感官系統無與倫比的直觀、易記憶、易傳播優勢。如果我們把這種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它將是推動中國春節文化發展的巨大力量。今年的春運兩三億人的大遷移,10萬人的‘摩托車返鄉大軍直奔一個主題就是“春節”。當世界各國發出不可思議迷惑的眼神時,我們周圍的春節視覺藝術給出了答案——中國人過年啦!大紅燈籠高掛起,節日盛裝裝扮起,精彩鑼鼓敲打起,在這樣一個奇幻的視覺空間中,人們自覺的去追尋春節團圓、祈福、歡樂等內涵,這種身臨其境自我探尋內涵的方式比說教的行為更有意義。
三、用視覺藝術推動
春節民俗活動的動態發展
春節的民俗活動內容不是一塵不變的,新的時代、新的審美情趣必然要求春節民俗必須發展新的內容,而視覺藝術正好成為保持春節生命長青的營養。“春節聯歡晚會”,“我要上春晚”、賀歲電影、各國中國年花車大巡游……就是不斷涌現出的新民俗的事項。2009年春晚舞蹈節目《小城雨巷》它巧妙地使用巨大的LED屏幕,通過3D設計的粉墻黛瓦、青石小橋與迷蒙細雨重重疊疊、漂移游走,將徽派建筑的意境之美融入現代生活元素之中,這些懷舊的文化符號通過視覺的方式增強了舞蹈藝術感染力。“動漫春晚”更為提升動漫迷以及小朋友的春節興趣開啟了視覺之門。
從古至今春節的諸多活動都是建立在儀式活動之上,隨著今天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一些古老的儀式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這種消失一是觀看內容的消失,二是觀看意義的消失。怎樣讓所有的春節儀式活起來,成為生活中不斷使用和有生命的力量?人們可以在觀看、記憶、理解、分享、交流等視覺藝術行為中完成傳承春節文化,維系大家的春節情結。早期書寫繪制春聯、書信、賀卡的方式已經被網絡和電腦繪制所代替,怎樣把人們曾經的美好記憶喚醒,視覺藝術充當了重要的角色。
四、用視覺藝術促進
春節的國際國內文化交流
今天隨著各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各國都爭先把文化軟實力的發展作為國家對外發展的重要方向。近些年來的“麥當勞”等國外軟實力文化正在漸漸的影響著國人的生活。而在節日文化中,這種文化軟實力的影子也隨處可見。“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日不斷涌入中國,尤其在年輕人中掀起了狂熱的追捧熱潮,這些“洋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與之形成了一個共存局面。“洋節日”的內容多是建立在宗教活動上,而對于中國這樣數極少的信仰宗教的族群來說,人們接受喜愛洋節日更多是因為視覺藝術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洋節日”出現,給以中國傳統春節為首的傳統節日的生存發展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人們的選擇提供了多元的可能性。因此,通過在理解視覺材料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視覺文化研究能夠發揮相對成熟的自我教育和啟蒙功能。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視覺藝術這個途徑來留住大家的節日情懷。讓每個中國人在春節視覺藝術制造出的合家團聚、普天同慶、祥和、安寧、喜氣、幸福的濃濃的春節氛圍中,自覺解讀中國傳統文化,自覺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既得到情感的升華,又促進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中國的春節文化也昂首挺胸走出了國門,在世界各地生根開花,為世人開啟了認識中國的窗口。近年來每逢春節,各國首腦都會給中國發來賀電或者在本國舉辦各種活動慶祝中國春節的到來。國家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外華人的春節,每當紅燈籠掛起來,大紅的福字倒貼起來,歡快的獅龍舞起來的時候,就是春節的視覺藝術向人們發出春節到來的濃烈信號,異域的人看到這樣的視覺標識自然就知道中國的春節到來了,會很自然的融入到中國春節歡快的節日氛圍中,折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魅力下。游行時還有近800萬人在同時觀看實況轉播,這種影響力是巨大的。還有夏威夷把水仙花選美與中國的春節結合在一起,為中國的春節融入了新的時尚。
中國春節從遠古走向現在,在過去艱難寒冷的日子,人們咬緊牙關度過每一個如期而至的春節,因為春節總能給人以嶄新的希望,提供給了人們戰勝恐懼、孤獨、悲切品味生存世間的美好勇氣,而視覺藝術正像一盞璀璨的燈光照耀著人們美好的生活。今天在視覺藝術的推動下,春節文化已經像一個魅力十足的青年吸引著世界各國的人民為之欣喜,為之感動。
注:該文系成都大學校基金資助項目(2010XJR08)
【參考文獻】
[1]Richard Howells.視覺文化[M].葛紅兵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英)馬爾科姆·巴納德.理解視覺文化的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作者簡介:鄧娜,成都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碩士;馬麗娃,成都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