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惜春
摘要: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真實性,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新型教學方法。本文介紹與分析了案例教學法的優點、基本環節及當前案例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優點基本環節
案例教學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在教學中采用的“問答式”教學法可以看做是案例教學的雛形。案例教學法最先運用于法學界和醫學界,其后運用于管理學界,到20世紀70年代以后才運用于教育界。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法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它是與講授法相對立的。具體來說,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的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專業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進入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教師歸納總結等過程來實現教學目的的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點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結合點和相互的聯系。案例教學法著眼點在于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的主要優點如下。
1.能讓學生得到內化了的知識,并逐步掌握疑難問題的處理。實際上是一種“做中學”的形式,使學生從經驗與活動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這些知識、才干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學生知識與才能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與原有的知識、能力加以整合。
2.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與交流技能,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及增加其面對困難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有較大的自主權,他們的討論與交流是教學過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老師主要起主導作用。
3.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能從所處場景出發場景出發,分析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出并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案,為未來走上積累了工作經驗,培養了處理能力。
4.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兩難問題,培養反思意識與能力。學生從書本上了解到的有關內容,常常以“分析”的面目出現,難以有切身的體會,案例就把“兩難”狀況真實地反映出來了。
5.案例作為溝通現實世界與學習世界的橋梁,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即使是結構性較強的知識,運用案例教學法,也可使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體化,使學生便于理解、掌握和運用,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
二、案例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推廣較晚。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教育教學模式主要是應試教育模式,其主要表現為脫離實際的教條式的學科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在這種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中,案例教學是沒有地位的。近些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學法的功效已漸漸被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高職院校認同。案例教學法的基本環節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
1.課前準備
分為教師的準備和學生的準備。教師的準備主要是指課程設計方面的,首先確定教學目標,只有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教學材料才能有機地組合起來,確定目標以后,再進行案例的選擇。一般來說,教師首先要注意到不同的案例形式,然后從中選出與教學目標相應的案例來。比如,案例中包括說明性案例、歷史案例、診斷性案例、決策案例,等等。教師在頭腦中要有關于各種各樣案例的概念框架,并掌握運用不同案例的方法。另外,就課堂本身而言,教師的準備主要包括內容的掌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的組織。學生的準備大致可分為個人分析和小組討論。個人分析要求學生對案例進行仔細的閱讀與思考;小組討論是學生準備階段的第二種水平,是學生準備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小組討論提出的種種認識,常常超越個人的局限。由于集中了集體的智慧,在討論中會涉及案例中各種問題與認識,使課前準備更有效。
2.課堂教學過程
包括課前準備、案例討論前的“熱身”、案例討論和結論。這里的課前準備主要是指不遲到,不占用課堂時間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比如可以按照案例要求重新布置課桌椅,準備提示板或其他設備,也可以和其他學生進行交談,了解班級狀況,了解學生對案例的準備情況,以及學生的興趣等。
案例討論前的“熱身”是指教師一上課并不是馬上投入教學,而是運用與學生打招呼、講故事、介紹本次課的安排或用其他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熱身活動一般可分為宣布上課、討論事先布置的閱讀材料和案例引入三部分。
典型的案例討論一般討論以下類似問題:
(1)案例中的疑難問題是什么?
(2)哪些信息至關重要?
(3)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4)作出決策的標準是什么?
(5)什么樣的決策是最適宜的?
(6)應制訂怎樣的實施計劃?
(7)什么時候將計劃付諸行動及如何付諸?
(8)如何進行整體評價?
在許多案例討論中,核心是解決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難問題或是作出具體的決定,所以案例討論又可分為四個階段:開始;討論疑難問題;提供備擇方案;討論如何實施。
結論階段就是通過從案例討論中引申出一定的結論,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做準備。這個階段,可以讓學生作總結,也可以由教師自己作總結,說明案例中的關鍵點及該案例討論中發現的長處和存在的不足,讓學生課后進行思考。
3.教學的評價與反饋
評價與反饋是案例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把學生的行為作為注意焦點,所關注的核心問題是我們在案例教學中做得怎樣,它分為學生行為的評價與反饋、教學評價和課程評價。
學生行為的評價與反饋包括課堂參與和案例分析兩個方面。在案例教學中,參與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學生主動性不夠,就不能真正把握案例教學的真諦。有意義地參與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做出有意義的、對理解問題有幫助的分析;指出案例中需要進一步探究的某些方面;把前面所學的知識與正在學習的案例結合起來,并能引出合理的結論;提出其他人沒有談到的備擇方案;提出行動或實施計劃的建議;確定案例中關鍵性的假設;用圖表等形式來表示案例中涉及的內容或問題或作出定量性的分析;做出有意義的總結。教師應在每節課后及時對學生做出的課堂評價參與,這樣有利于客觀公正地評價。考核案例分析的兩種普遍運用的方式是測驗和報告。
教學評價是指一堂課結束以后,學生對這堂課的反饋意見及教師做出適當的自我評價,分為課堂討論的評價、案例質量的評價和教師的自我評價。
課程評價包括學生對課程和教師的評價與反饋,管理者對課程與教師的評價。學生對課程和教師的評價與反饋可以通過非正式和正式的程序要求學生對課程和教師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多集中于課程內容或著眼于課程的總體,一般放在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在仔細分析這些反饋信息和評價意見的基礎上,為下學期的教學重新確定方向或調整課程內容。管理者對課程與教師的評價時,學校領導者可以利用正規或非正規的方式進行評價,如,可以通過記錄下聽課時的見聞,然后做出評價,并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也可以在學生中間形成一個反饋系統,由學生自己組織管理定期向學校領導反饋對有關課程和教師的意見。
三、案例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真實性,能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新型教學方法,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同時也是案例教學區別于其他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案例的選擇成為案例教學法有效實施的重要因素,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適合于職業教育案例比較少,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許多高校盡管重視案例教學的應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與分析等方面相對落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報紙或雜志上的內容,因此難以做到專業化的分析與評價。還有的就是案例陳舊,缺乏代表性,這樣就使案例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案例的收集和編寫是搞好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善于收集整理典型的、適應學生特點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案例,而且善于將典型性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寫出一批高質量的案例。
總之,案例教學法是以教學內容的變革為前提的,是以學生行為的轉變為條件的,所以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有重要意義。案例教學法涉及的層面是多樣的、復雜的,我們要改變教育觀念,不僅要深入研究案例教學法,更要積極地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張英華,凌培全.案例教學法創新研究與應用[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5—9.
[2]鄭金洲.案例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16.
[3][美]羅伯特.K.殷.案例研究設計與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2004:3—20.
[4]唐世綱.論案例教學法的實施與功用[J].教學與管理,2005.5:46—47.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教育部課題(FJB08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