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巧平
【摘要】筆者對學生書面表達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表達思維層次較淺,中西方語言表達習慣差異較大。因思維質(zhì)量的差異而影響到書面表達,是如此的顯而易見。有些學生思路暢通無阻、表達流暢,而有些學生思緒混亂、詞不達意,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果能夠在書面表達中保持思維的最佳狀態(tài)最好,問題是思維本身的隱蔽性令學生覺得寫作思維難以捉摸,再加上英語書面表達的思維方式又是長期積淀而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這又令學生對英語思維訓練望而生畏。這種心理障礙其實是多余的。心存畏懼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對思維缺少了解,一旦了解了,就會覺得思維的訓練并不難,只要掌握其中可操作的規(guī)律,還是容易上手的。
【關鍵詞】思維存在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63-02
書面表達具有重要的提煉功能,所以思想、認識經(jīng)過書面語言精確表達以后,就增加了意義和遷移的可能性。因此,我們要訓練學生的表達思維,使他們能夠自覺地調(diào)節(jié)、檢查或論證自己的思維過程,說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
一、學生在英語書面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喜歡用中文思維去表達英文。從與學生的談話中筆者得知,每次寫作前,學生都會先用中文思維思考一些問題。比如,文章中有個要點是“他拒絕別人借用他的電腦”,很多學生寫為:He refused others to borrow his computer.(正確地表達應該是:He refused to lend others his computer.)如果碰到考試,一般題目都會有中文要點提示,學生就會對其要點逐一翻譯。這樣的寫作思維使文章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ChineseEnglish。
第二,忽視語法表達規(guī)范,經(jīng)常犯時態(tài)錯誤、主謂不一致等易發(fā)病。這主要是學生不習慣英文中出現(xiàn)的人稱和數(shù)以及時態(tài)的變化。中文里表示第一、二、三人稱就是我(們)、你(們)、他(們),沒有英文里那么多人稱和數(shù)的變化,特別是動詞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變化以及主格、賓格的不同用法。所以學生往往會在作文中出現(xiàn)這樣的句子:He like English very much. It belong to she等。中文里沒有時態(tài)的復雜變化,只借助于“著、了、過”即可。而英語中有復雜的時態(tài)變化,其中中考要求學生掌握的時態(tài)主要有6種。這就成了學生英語學習以及提高書面表達能力的一個瓶頸。如中文里“他來了”、“他來過”、“他要來”這三句話的動詞都是“來”,“來”的時間不同體現(xiàn)在助詞“了”、“要”、“過”上,而英文中要通過時態(tài)來表達:He has come.(他來了)He came.(他來過了)He will come.(他要來)。
第三,用詞缺乏準確性和多樣性。學生運用的許多詞在使用中搭配有誤,且詞匯量較少,許多內(nèi)容想表達而無法表達,文章長度達不到規(guī)定的詞匯量。這主要跟學生平時缺乏積累有關。比如,在表達“他想要出國(go abroad)”時,有近三分之二的學生只會寫出“He wants to go abroad.”或“He hopes go abroad.”,用“He looks forword to going abroad.”的少之又少。此外,英文中有衍生詞的變化,如move(動詞)+ment=movement(名詞), friend(名詞)+ly=friendly(形容詞)。而中文里的詞,也可以是名詞,還可以是形容詞。學生不熟悉其規(guī)則,運用起來難免會出錯。
第四,文章整體思維意識缺乏。主要體現(xiàn)在句子結構不清,成分不完整、不連貫,以及文章整體結構的安排上。這主要跟學生平時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聽、說、讀、寫很好地結合起來有關。學生平時在做練習時,很少將各個題型的練習結合起來。做聽力時,只是覺得聽懂了,選項會選就足夠了;做單項填空時,也只要求選出正確答案,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亦是如此。他們不習慣學著去分析句子的成分,并將題目中出現(xiàn)的一些很好的詞匯、地道的表達方式以及很有用的句型摘錄下來,逐漸積累。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僅僅就是讀懂文章意思,查找?guī)讉€生詞,不懂得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文章段與段之間的銜接和連貫。
二、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策略
學生懼怕寫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肚子里沒有墨水,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沒有足夠量的積累,怎么可能寫出好文章呢?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這些情況,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嘗試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首先,重視書面表達的思維訓練。偉大的哲學家Piato曾經(jīng)說過,“思維就是無聲的語言,思維和語言兩者不可分離,思維方式對于語言表達具有重要的影響。”德國著名語言學家及教育改革家Humboldt則認為,語言和思維必然是內(nèi)在的緊密相連。而兒童語言習得過程的研究表明,語言能力是客觀因素和人類的潛在能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兒童的語言習得離不開思維,外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更離不開思維機制的運作。
其次,還要重視詞匯、句子、句型的教學。
1.詞匯教學。英語詞匯數(shù)量浩大、意義紛繁、用法復雜,要掌握詞匯的用法,教師應多注意精講多練,啟發(fā)引導學生多積累。如針對學生詞匯的缺乏和不準確運用,教師可以在聽寫時采用一種意思多種表達的形式。比如“玩得開心”,英語里就有“ have fun, have a good time, enjoy oneself doing”等多種表達方式。此外,還可以用make 這個單詞引出make a cake, make the bed, make noise, make atelephone call, make friends,make up, make a conversation等。以一詞多義擴大學生的思維廣度。針對學生對英語詞匯衍生詞的不熟悉,在聽寫時可增加衍生詞的表達。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舊帶新,以新引舊,新舊知識交替運用,擴大思維的廣度。如教授put up時,可以引出并復習已學的put on, put down, put out, put off, put away等。
2.句子教學。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礎,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中文的句子看起來松散靈活,呈散狀分布。而英文結構完整,往往以謂語動詞為支柱,通過各種關系成分構成枝葉茂盛的“參天大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有意側(cè)重于讓學生分析句子成分及結構,并試著仿寫簡單的復合句。
3.句型教學。初中階段是學生逐步學習和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英語教學中,多引導學生學會使用重要句型,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在授課過程中,筆者常常引導學生用重點句型造句來訓練他們的思維,并且注重啟發(fā)他們多仿寫。以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想自己隨心所欲地寫出一篇文章來是有一定困難的。而仿寫作文,不僅可以學習范文中出現(xiàn)的地道的表達,還可以增加知識的積累。
當然,只談技巧,不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因此還應當多寫、多練,可采用寫日記、感想、隨筆、見聞等多種形式反復練習,逐步提高英語書面表達能力,以此提高寫作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志華的《預制語塊策略在英語寫作中的應用》(《廣東教育》2009第4期)
2.張賢娥的《如何訓練學生的英語基礎寫作能力》(《廣東教育》2011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