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遷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87-01
數學是重要的一門學科,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應重視和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主動地學,快樂地學。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就我個人教學實踐談點粗淺看法。
一、關心愛護學生,溝通師生情感
作為教師要有良好的個人素養。一個人的素養決定了他對待學生的態度與對事業的熱愛程度。教師的教學態度、方式決定課堂教學的氣氛,對學生的尊重與激勵可減輕或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壓力,調動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和產生自信心、成功感。
尊重學生,給學生積極的自我概念,使學生自尊、自信、自強,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人生。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真正的困難并不是學生的笨拙,而是自卑、畏難的心理狀態,對自身的能力感到自卑。另一方面學生又不甘于現狀,急切希望得到幫助,這時如果周圍的人與事不能吻和學生自身的心理狀態,便逐步向負面發展,成為與教育相斥的心態,處事待人表現為一講就煩,一批評就反感,就形成了所謂的逆反心理。教師多表揚少斥責,多鼓勵少挑剔,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失敗并不是因為“我不行”,而是努力不夠。愉快的心情源于內心美好的教育回憶,贊美、表揚、肯定的教育方式帶給人的是信心和勇氣。在教學中,學生置身于良好的師生關系中,時時感受到教師濃濃的師愛,喚起良好的學習欲望。
二、樹立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意志力
責任感、進取精神、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是優秀人才的可貴品質,離開了責任心,這些可貴品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常常發現,學生在剛開學的時候,積極性很高,學習不斷進步,但過了一段時間,這種高漲的學習熱情就降溫了,沒有持久性。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堅強的意志,沒有責任心。確實,任何聰明才智只有建立在強烈的責任心基礎上,才能迸發出耀眼的火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就是要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質疑問難的思維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問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積極解決問題。
三、贊揚鼓勵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理
對待學生,我們教師也應該學會贊美,這樣可以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老師一句關心、鼓勵的話,會讓學生一節課都面帶微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吝嗇自己的語言,而應把贊美的話多想學生說,鼓勵的話語使學生感到興奮,學習的興趣也更濃了,更讓課堂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個學生都有值得贊美的地方,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些閃光點,并積極地加以肯定和贊美。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一句鼓勵的話,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新動力,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用自己的勤奮創造一片新的天地。
四、倡導生生合作,提高競爭意識
合作學習的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還體現出競爭與合作的結果,因此也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合作學習以小組合作目標為導向,以小組合作任務為載體,以團體評價機制為保障,促進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生動局面,從而保證了組內長遠的參與性與互補性。在合作學習中,可以改變學生對他人的態度,即他人是活的信息的源泉,學生在討論與合作的磨合中越來越善于向他人學習,也越來越善于幫助別人。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必備的基礎。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融入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課堂教學時潛藏著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教師進行心理教育的極好機會。只有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素質健康發展,才能造就出時代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