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紅
【摘要】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這部分內容抽象復雜,涉及的物質較多,學生不能理解容易遺忘,筆者嘗試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模擬活動、聯想記憶、識圖填圖繪圖等活動對重難點進行突破,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也使學生不容易遺忘。
【關鍵詞】基因的表達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95-01
“基因的表達”是人教版必修2中的內容,是從分子水平上闡述細胞中的遺傳物質是如何起作用的,即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過程。由于此部分內容不僅抽象復雜,而且涉及的物質種類比較多,因此學生常常會陷入“學習時都懂,學完了都不懂”的困惑之中。為了能使學生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不容易遺忘,本人嘗試多手段教學,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1.模擬活動
1.1活動準備:
(1)學生甲、學生乙、其余全部學生;
(2)準備一條繩子模擬DNA,上面標注a、b、c、d、e五個基因,每個基因后面隱藏一個紙條(上面有相應的堿基序列);
(3)準備八十一張卡片,其中二十張空白卡片,備用;其余的六十一張卡片,上面標注不同的反密碼子,隨機分發給其余的學生;
(4)準備兩張并排的椅子,模擬核糖體上的兩個位點;
(5)講臺用多張凳子圍起來,凳子之間留有一人通過的間隙,模擬細胞核上的核孔;
(6)多只氣球,每只氣球下有兩根繩子,氣球上標注各種氨基酸。
1.2活動步驟:
1.2.1 模擬轉錄過程。
學生甲站在講臺內,手拿一條繩子,學生乙攜帶空白卡片進入,甲隨機抽取某基因后面的紙條,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堿基序列,學生乙按照基因上的模板鏈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RNA上的堿基序列,然后從起始密碼子開始抄寫在空白卡片紙上(每張卡片紙的正面寫3個堿基,反面編號),然后攜帶卡片離開講臺。
1.2.2 模擬翻譯過程
(1)學生乙穿過凳子之間的間隙,站在兩張椅子的后面,右手持第一張卡片置于第一張椅子上方,左手持第二張卡片置于第二張椅子上方,并顯示上面的堿基。
(2)下面的學生開始讀學生乙所展示卡片上的堿基序列,并有相應的學生一手持卡片,一手持相應氣球來到前面,學生乙核對后讓其坐在第一把椅子上,然后由第二個學生也一手持卡片,一手持相應的氣球來到前面,同樣經學生乙核對后坐在第二把椅子上,兩個學生合作將兩只氣球上的一根繩子連接起來,然后第一個學生離開第一把椅子回到座位,學生乙隱藏第一張卡片,右手持第二張卡片,左手持第三張卡片,顯示堿基,同時第二個學生移坐在第一把椅子上,下面的學生繼續讀碼重復上面的過程。
(3)當下面的學生讀到終止密碼子時,沒有學生上去,坐在椅子上的學生離開,綁在一起的氣球也離開椅子。
1.3討論:
1.學生乙表示什么?模擬的轉錄過程中哪些內容沒有體現出來?
2.模擬的翻譯過程中有哪些細節沒有體現出來?
3.模擬過程中會出現搶位置的現象嗎?不同的人所拿的氣球會相同嗎?
4.一種氨基酸可能有多個密碼子,這一現象稱做密碼的簡并。你認為密碼的簡并對生物體的生存發展有什么意義?
5.如果不考慮不編碼的序列,DNA中的堿基、mRNA中的堿基、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數量會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系?
學生先通過模擬活動親身體驗了基因表達的過程,再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加深了對轉錄和翻譯過程的理解,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遺傳信息、密碼子、反密碼子,學生就能很輕松地加以區分。由于整個模擬過程學生親自參與,因此遺忘的概率也比較低。但是此模擬活動要想獲得成功,必需在這之前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可結合書上的圖形進行充分的預習,也可以先上一節課,了解整個過程后再實施模擬活動。
2.聯想記憶教學
學生先根據基因的表達畫出一條主線:DNA RNA蛋白質,然后回憶這些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物質和結構,學生會想到“DNA ,信使RNA, 轉運RNA, 核糖體RNA, 脫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核糖體, RNA聚合酶”等,并將這些按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進行歸類,再以“結合—配對—延伸—釋放”這八個字對具體的過程進行展開。例如轉錄是RNA聚合酶首先識別DNA上的啟動子并與之結合,啟動轉錄,然后是核糖核苷酸隨機地與模板鏈上的堿基碰撞,當堿基互補時配對形成氫鍵,新結合的核糖核苷酸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連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上,合成的mRNA從模板鏈上釋放出來,DNA雙鏈恢復。通過主線和一些關鍵詞,學生嘗試將上面的物質串聯起來,有利于學生對過程的記憶。
3.識圖填圖畫圖
教材中關于轉錄和翻譯的過程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呈現,因此教師不僅要利用插圖達到形象和直觀的教學效果,還應配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作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文字信息與圖形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感知到基因的表達是一個多層次的、動態的、相互協調和配合的過程。除此之外,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不完整的圖形,讓學生進行補充,或者讓學生直接繪出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圖。在繪圖中,應注意教師的示范性環節,培養學生化繁為簡、突出重點、相對準確的繪圖習慣。例如:先畫核膜,以示真核生物的轉錄和翻譯在不同場所進行,再畫DNA的雙螺旋結構,其中部分雙鏈打開,再畫出一條單鏈表示mRNA,在mRNA和DNA模板鏈上寫上配對的堿基,在以氫鍵連接的部位畫一個大圓圈,以示RNA聚合酶,這樣就能表示出轉錄的過程了。學生在畫圖的時候,眼、耳、手、腦并用,多種感覺器官的刺激,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
4.多媒體結合比喻教學
多媒體應用在生物教學中,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本節內容教學中,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基本概念并進行比較,學生直接從屏幕上獲取了理論性的知識,為后面過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然后再通過多媒體的動畫模擬,展示了轉錄和翻譯的具體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這樣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又能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有效的突破。在多媒體展示動態過程的同時,教師加上適當的比喻,如翻譯的過程可比喻成大人送小孩去電影院看電影,每個大人一手拉著小孩,一手拿著電影票,將小孩安排到對應的座位上離開,最后電影院里就是一群對號入座的小孩。學生結合多媒體動畫模擬和比喻,更能加深對基因表達過程的記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