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瑩 楊亞萍
跨文化交流時,不可避免的會使用到委婉語,由于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差異,造成語用失誤。本文以語用失誤理論為分析框架,以英語委婉語為研究對象,討論語用失誤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
(一)英語委婉語
在跨文化交際時,不可避免的會使用到委婉語,委婉語是典型的禮貌語言,在交際中起到了潤滑作用。在交際中盡量避免使用直接、粗俗、尷尬和令人不愉快的言語,而是用間接、文雅、溫和和令人愉快的委婉語。
(二)語用失誤理論框架
珍妮·托馬斯(Jenny Thomas)于1983年在《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雜志上發表題為“跨文化語用失誤”首次提出“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的概念。
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們避諱的話題也會有所不同,但古今中外有些避諱的話題是不變的。本文以英語委婉語使用頻率較高的話題為例,分析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語用失誤。
一、與性有關的委婉語
西方人思想開放,但是這并不能說明人們可以在任何場合直接使用和性有關的詞語。談論時,人們會使用相關的委婉語委婉地表達和性及相關話題。例如:“hot”一詞在口語中使用較為廣泛,本義為火熱,委婉義為欲火中燒的;“the oldest profession” 直譯為最古老的職業,即:妓女;總之,無論是合法還是非法的性行為,人們在談論時經常使用與之相對應的委婉語,給和性相關的詞語遮上神秘羞怯的面紗。
性及其相關話題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屬于禁忌話題,但對于有些詞語的理解有些不同。例如“sexy”這個詞,西方人恭維女性是會用這個詞。在中國“sexy”(性感)這個詞如果用來形容女性,通常有放蕩,不守婦道的含義,和中國傳統女性的形象不符,會被人認為是貶義詞,造成語用失誤。
二、與“老”有關的委婉語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年邁意味大限將至。在英美等英語國家,“old”一詞人們很難接受。老意味者無用、容顏衰退等令人不愉快的含義。因此在英語中出現了許多和“老”相關的委婉語,例如老年人被稱為“經驗豐富的人”(seasoned men)、“保養的好的人”(well-preserved men)等等。尊老敬老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老年人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有智慧和經驗的。人們用“老”這個字表達對人的尊敬。年長的有威望的老人常被人稱為“某老”如“王老”。“老”字在這里也是尊稱。例如在熟人之間,中國人經常稱呼對方為“老王”等,表示親切熟絡。
在“Hey, Old Carter, how are you?”這句話中,如果稱和你熟悉的外國朋友為老x,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與西方對老的理解不同的是,中國對“老”字的理解是親切和尊稱,在跨文化交際中,談論到“老”這個話題時,容易出現語用失誤,造成交際失敗。談及西方國家的老年人時,避免直接使用old people,轉而使用更加委婉的表達,使人們更加容易接受。
三、與隱私有關的委婉語
在中國詢問一個人的年齡、收入、體重、戀愛、家庭、兒女等情況,是一種表示關心和親切的常用方法。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年齡和收入等在西方被認為是隱私,而在中國是人們常談起的話題。西方社會以瘦為美,例如在紐約時裝周走秀的模特身材高挑、纖細,她們被認為是美的化身,時尚的領導者。然而在西方國家肥胖是很普遍的現象,肥胖成了人們避諱的話題,和肥胖有關的委婉語應運而生了。
“大胖小子”、“你們家的小孩子挺胖乎的”和“你發福了”這幾句是中國經常用話語,表達了對方的好感和稱贊。中西方在有些情況下對“胖”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一個中國人夸獎她的外國朋友的孩子,“Your little girl is very lovely, chubby and white.”(你家小姑娘長的真可愛,白白胖胖的)。中國人認為小孩子胖是健康和強壯的表現,而西方人認為小孩子胖是不健康的表現,容易導致一些疾病。這句話在中國人看來是恭維的話,在西方人看來是一種冒犯。中西方對胖的理解不同是造成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原因之一。
四、解決策略
“跨文化交際過程既涉及文化的規約也涉及語言的規約”,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差異是導致語用失誤的主要原因。跨文化交際中加強文化滲透,文化導入是減少語用失誤的有效途徑。增加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對比學習,盡量減少因文化沖突導致的語用失誤。
跨文化交際中,造成語用語言失誤的主要原因是錯誤地使用目標語或根據母語的語義或結構使用目標語。開展母語和目標語語言系統的對比研究和教學,提高語言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際能力是指,“不僅能使用語法規則來組成語法正確的句子,而且知道何時何地向何人使用這些句子的能力”(《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詞典》。減少因母語和目標語的差異而造成的語用失誤。
在目標語學習中,不僅要學習目標語語言本身,也要注重目標語言的文化學習,對比目標語和母語的語言和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盡量減少因文化差異引起的語用失誤。委婉語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交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交際的潤滑劑。對于學習者,了解委婉語文化內涵,正確使用委婉語,使交際順利進行避免尷尬,提高跨問交際能力,避免語用失誤。
【參考文獻】
[1]Rawson.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M].New York:Crown Publisher:1981.
[2]戴聰騰.漢英委婉語的跨文化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
[3]何自然.語用學和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劉純豹.英語委婉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5]劉長江.對托馬斯“跨文化語用失誤”的詮釋與批評[J].外語研究,2008,(6).
[6]朗文當代英語辭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7]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8]王靜.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原因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9).
(作者簡介:馬曉瑩,石家莊鐵道大學外語系講師,碩士;楊亞萍,石家莊鐵道大學外語系助教,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