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琴
一、設計背景
耐久跑教學一直是中小學體育教師比較頭疼的教學項目,也是學生上體育課最害怕最不愿意參加的項目。傳統的耐久跑教學我們體育教師用得比較多的是計時跑、勻速跑、變速跑、追逐跑等等,這些方法往往顯得單調枯燥,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偷懶,教學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在這種情形之下,筆者設計了一堂在一個籃球場內進行的耐久跑教學,將耐久跑與人體的血液循環結合起來,不但能夠很好地解決耐久跑運動本身的趣味性不強、學生參與度不足的問題,而且還可以解決學校開展耐久跑教學場地條件不足的困難,現加以總結與同行進行交流。
二、設計方法
1.場地器材
在籃球場的中圈和兩個罰球圈之間畫兩個一樣大小的圓圈,課前準備七塊小黑板,分別寫上“頭部”、“肺臟”、“心臟”、“肝臟”、“腸”、“腎臟”和“四肢”,然后分別放置在兩條端線中間和籃球場內的五個圓圈內,如圖1所示。另準備四面小紅旗和四面小綠旗。
2.練習萬法
將籃球場地設計為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讓學生把自己想像成血細胞,從心臟出發進行血液循環的跑動,每次體循環一個臟器后必須進行一次肺循環,如圖l所示,跑動時若是動脈血排頭同學就舉起小紅旗,若是靜脈血就舉起小綠旗,跑完所有的臟器后回到心臟,以用時的多少來排定名次。
3.教學步驟
(1)了解人體血液循環的知識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人體的血液是如何循環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教師設計的人體血液循環圖板,教師利用圖板講解人體血液循環知識(關鍵詞:體循環、肺循環)。然后通過各小組的討論交流,讓學生了解人體血液循環的知識。
(2)體驗、探究跑動的路線
教師創設情境:假如我們現在的場地就是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同學們現在能把自己想像成血細胞,從心臟出發來進行各個臟器的血液循環的跑動嗎?然后分小組成一路縱隊進行體驗、探究跑動的路線,各組之間可以相互觀察、交流,搞清人體血液循環的路線。要求學生保持整齊的隊形。教師通過創設跑動情境,讓學生進行跑動練習,同時強調跑動過程中的呼吸方法,讓學生進行2-3步一吸,2-3步一呼。
(3)進行“人體血液循環跑動”練習
學生分組在場地中進行各個臟器循環一次的完整“人體血液循環”跑動。要求:排頭學生右手拿小紅旗,左手拿小綠旗,跑動時若是動脈血就舉起小紅旗,若是靜脈血就舉起小綠旗,成一路縱隊,在跑動過程中,要求學生保持整齊的隊形。各組跑完之后進行展示,教師語言提示、引導評價并指出跑動中存在的問題。
(4)進行“人體血液循環跑動”比賽

教師講解方法:血液從心臟出發,每次體循環一個臟器后必須進行一次肺循環,完成所有的臟器后回到心臟,以用時的多少來排定名次。學生分組進行比賽,教師講解強調跑動過程中要有節奏感,注意進行2-3步一吸,2-3步一呼的呼吸練習。教師觀察評比,及時總結,從跑的節奏、呼吸方法、意志力等方面激勵學生輕松、自然地進行耐力跑練習,鼓勵學生頑強拼搏、不怕苦不怕累。
三、設計分析
本課教學設計新穎并富有創意,巧用“人體血液循環”貫穿整個教學,利用籃球場將枯燥乏味的耐久跑教學巧妙地與人體血液循環聯系在一起,主題鮮明突出,讓學生感到十分新鮮,從而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將人體血液循環路線設置成為耐久跑路線,讓學生想像成帶氧血細胞,進行“人體血液循環”的跑動,借助多種路線跑動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合作跑動的樂趣,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及心肺功能。在教學中運用比賽的形式,使學生在愉快的比賽氖圍中,忘卻疲勞,提高了學生的耐久跑能力,達到積極練習的目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勝利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通過練習、比賽等跑的練習,培養學生對耐久跑的興趣,通過與同伴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協作創新和頑強拼搏、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