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艷
【中圖分類號】G62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75-01
新課改的春風已經吹拂多年,而“歷史”科目作為實現完成中學基礎教育任務的一門基礎科目,它的重要性也日益地凸顯出來。特別是近幾年歷史成為文科學生的必選科目,在高考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故而,如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從而達到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位一體。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高考中處于不敗之地。其實。在歷史領域里,“知”與“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得多與少、深與淺的差異。學生要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快樂歷史記憶法,孔子曰: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就會很容易地記住那些枯燥的知識,并且記憶深刻。雖然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萬緒,但是,這里面有很多巧法,利用好這些方法不但使一些易混的知識區分開來,而且記憶深刻,特別是提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地去記憶、去思考、去創造。下面我就為大家粗略的講解一下在高中歷史考試中經常會遇到的“主觀原因”“根本原因”的解題技巧。
雖說我是一名年輕教師,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我還是有了一點點的收獲。比如說在課堂教學方面,如何與學生的相處融洽,課堂上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然而在這幾年里,最讓我得意的卻是歷史練習中關于“主觀原因”“根本原因”的分析。在去年的教學中,我深切的感到學生在原因分析這一部分存在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容易把這兩個原因弄混淆。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只要出現類似的題目,錯誤率肯定是極高。所以在今年我很注重在這一部分的講解。 在平時的教學中遇到原因的分析,我先是認真地給他們分析原因,讓他們知道為什么,也就是讓他們從歷史理論的層面理解為什么。等到這次上完復習課后,我就對這些容易錯的“原因”進行匯總,并且告訴了他們一點小技巧。比如說“主觀原因”,這四個字中的關鍵字是這個“主”字。“主”我們可以延伸為“主語”的意思,即這個原因是由于主語自身所造成的,所以在做到這類題目的時候一般要從主語的角度去分析。
如:中國共產黨能夠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工人運動遭受挫折B. 黨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C. 當正確分析了國情D.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這道題中的“主語”是中國共產黨,所以首先就可以排除A 和D這兩個,而“B、黨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不是主語自身所造成的,它只是一個客觀的條件,所以本道題不難得出是C答案。
再比如: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蔣介石調集了百萬大軍
B. 蔣介石采用了步步為營的戰略戰術
C. “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導
D. 紅軍人數少,裝備差
這道題的“主語”是紅軍,所以一下就可以把A和B排除,C和D中只有C是主語的行為產生的后果,D只是一個客觀原因,所以這道題正確答案為C。
當然這只是對部分題目適用,在遇到具體問題時還需要具體分析,我們更多的可以用排除法。我之所以把“主要原因”與“根本原因”放在一起分析,主要因為學生大部分會在這兩類題目上因混淆而失分。所以在復習課上講到根本原因的分析時,我給了他們幾個關鍵的字眼:“社會制度”“生產力”“經濟”“主要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如:拜上帝教創立后發展迅速,這從本質上反應了()
A. 拜上帝教有首創精神B. 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C. 宗教迷信嚴重 D. 階級矛盾尖銳
這是一道關于根本原因分析的典型例題,學生都知道“本質”就是根本原因,在沒有給出以上“字眼”的時候,很多人錯選 B答案即人民渴望平等平均,在給學生做出理性的解釋之前,我先把這些“字眼”寫在黑板上,讓他們看應該選什么,他們一眼就看出選D,因為里面有“階級矛盾”這幾個字。然后我再給他們從歷史理論的角度給他們分析為什么選D答案。
再比如: 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B. 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激化了國內階級矛盾
C. 新文化運動做了充分的思想動員
D. 人民民族民主意識日益覺醒
這道題一眼看上去就可以把C和D這兩個排除,A和B到底選哪個?熟悉教材的同學一下就選出了答案,但不熟悉教材的同學這時只能靠運氣。于是我又把我們現在所學過的教材上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做了個總結。唯一的一個民族矛盾的激化就是抗日戰爭,而五四運動、太平天國農民運動、辛亥革命這些都是國內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然后我又進行了大范圍的總結:第一二單元出現的政治制度的根本目的都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第三單元中所有列強侵華的根本原因都是為了在中國獲取更多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以發展本國的資本主義,本單元所有戰爭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都是社會制度的落后,即中國的封建制度不能戰勝資本主義制度。第四單元日本侵華,即抗日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也是日本渴望在中國獲取更多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已解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困難,國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中華民族與外國帝國主義之間矛盾的激化,即民族矛盾的激化,中國之所以能夠粉碎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根本原因是國共兩黨組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即全民族的抗戰。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教學感悟,或許在理論上講不通,并且不是對所有的題目都通用,遇到具體的題目時還需要具體的分析。我只是想通過這些能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更大的興趣并且改變他們思想中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的錯誤認識,希望他們在學歷史的時候也用一點腦筋,多一點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