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青
【摘要】盈利質量是公司盈利水平的內在揭示,是在盈利能力評價的水準上,以收付實現制為計算基礎,以現金流量表所列示的各項財務數據為基本依據,通過一系列現金流量指標的計算,對公司盈利水平進一步修正和檢驗,對公司盈利狀況進行多視角、全方位的綜合分析,從而反映公司獲取的利潤品質的一種評價結果。
【關鍵詞】影響盈利因素判斷方法對策
一、影響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的因素
(一)會計政策的選擇與運用
上市公司管理當局對會計政策的選擇與運用是決定盈利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有穩健(或保守)和不穩健(或樂觀)之分。穩健的選擇所產生的盈利與樂觀的選擇所產生的盈利相比,前者通常不會高估現實和未來的業績,因此通常被認為是高質量的。例如在物價上漲時,存貨核算采用后進先出法;在應收賬款核算中計提較充分的壞賬準備等,都是穩健主義的做法,對其盈利的質量通常給予較高的評價。此外,還應關注會計政策的持續性、是否過度穩健、是否存在會計政策的不當使用問題。
(二)盈利的持續穩定性
盈利的持續穩定性表現在收益的水平是穩定的或收益增長趨勢是穩定的,沒有劇烈的上下波動。持續穩定的收益流所產生的盈利的質量較高,反之,則較低。在分析評價盈利的持續穩定性對盈利質量的影響時,應關注主營業務收益是否穩定、是否為經常性項目、內部交易的范圍,是否與管理者的意愿相關,避免管理當局調節收益。
(三)現金流量的匹配度
現金流量是決定盈利質量的重要因素。高質量的盈利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現金流。這就要求:
1.會計上反映的銷售應能迅速轉化為現金。
2.公司在業務穩定發展階段,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應當與公司的經營活動所對應的利潤有一定的對應關系。
(四)其他因素影響
除了以上因素,還包括:資產質量、稅收政策、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等,均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
二、盈利質量的判斷方法
(一)直接閱讀法
仔細閱讀現金流量表的各個項目,尤其注意與經營有關的現金流入和流出項目,同時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有關項目對照分析。比如:現金流量表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高于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表明公司獲現能力強。
(二)結構分析法
現金流量的結構分析包括流入結構、流出結構和流入流出比分析。
1.流入結構分析。在現金總收入中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占絕對比例,其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含稅)占100%,這充分說明了主營業務收入是公司現金流入的最重要來源,該公司是一家主營業務突出、主要依靠自身創造的現金流入量生存和發展的公司。
2.流出結構分析。在現金總支出中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占絕對比例,說明公司現金流出主要用于生產經營活動。
3.流入流出比分析。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大于1,表明公司1元的流出可換回大于1元的現金,此比值越大越好;投資活動流入流出比值為小于1,則表明公司處在擴張時期;而衰退或缺少投資機會時此比值大。我們還可以將流入和流出結構進行歷史比較或同業比較,將會得到更有意義的信息。
(三)指標分析法
1.分析盈利現金比率。該指標計算公式為:
盈利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一般情況下,該比率越大,公司盈利質量就越高。如果該比率小于1,說明本期凈利潤中存在尚未實現的銷售收入,可能發生現金短缺。
2.分析銷售收現率。該指標計算公式為:
銷售收現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100%
該指標比值越大,表明主營業務收入轉換為現金的能力就越強,以應收賬款形式存在的銷售收入就相對較小。
3.分析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該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優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反映公司每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創造現金的能力,同時也反映公司最大的分派股利的能力。
4.分析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該指標計算公式為:
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全部資產×100%
該指標反映公司每元資產創造現金的能力,用來評價公司全部資產的質量及其運營效果。它是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資產報酬率,即總資產運營效率。
(四)投資者分析和運用現金流量表時應注意的問題
1.要結合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只有這樣才能綜合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質量。
2.要與公司及其主導產品所處階段結合起來。如在籌建、投產初期,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往往是流出量大于流入量,這是正常現象;而在運營的成熟期或大生產期,現金流入的能力應相對大些。
3.應和同行業同一時期的現金流量表進行比較分析。如果同一行業現金流量連續幾年都是負數,可能是該行業處于發展期或衰退期,對處于衰退期的公司進行投資要慎重。
三、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的對策
提高盈利質量的關鍵是要規避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利潤操縱行為,以及提高公司內在的盈利能力。要解決盈利質量問題,應加強兩個方面:外部治理及內部控制。
(一)繼續完善外部治理
通過實證分析我們發現,外部監管對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目前監管制度的不完善,從根本上影響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
1.完善相應的會計規范
從2007年執行的新會計準則把“公允價值”概念引入中國會計準則體系,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全面引入公允價值、現值等計量屬性。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完善的價格機制、競爭機制,法制還不健全,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允價值的正確使用。
2.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督
注冊會計師應嚴格遵守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切實履行必要的審計程序,確保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降低審計風險;有關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券商、交易所等證券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加大發現問題的查處力度,增加上市公司和證券中介機構的違規成本。
3.完善相應的監管規則和運行機制
首先對一些存在漏洞的監管政策應及時予以調整,比如說配股政策、特別處理政策、終止上市規則等。建議增加盈利質量的考核指標,進一步壓縮上市公司粉飾利潤的空間。其次也需要完善相應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僅要重視信息披露的數量、質量,也要關注信息披露的時間是否及時有效。此外,還應該建立一個有效的運行機制,如果沒有有效執行,也只是一紙空文。
(二)加強公司內部治理和內部控制
加強公司內部治理和內部控制,不僅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還可以促進公司提高盈利能力,是提高盈利質量的重要內部因素。
1.完善股權結構
我國上市公司中“一股獨大”的現象比較普遍,缺乏其他股東有效的監督,直接影響公司的治理效率,同時也容易造成大股東侵害其他中小股東利益的事情發生。可以通過定向配售、股轉債、股票回購、折股流通、向社會增發新股等方式,使上市公司形成相對分散的股權結構,從而形成公司主要大股東之間的相互制衡,保證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得到逐步完善,進而起到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作用。此外,完善股權結構還應該確保各類股東權利與義務的對等,建立更加合理的股東訴訟制度,加強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
2.完善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制度
現在的獨立董事及監事會真正發揮作用的并不多,形同虛設。為此應該制定法律法規明確獨立董事的職責與義務、加強對獨立董事和監事執行職務的保障措施、應確保監事會與董事會、管理層之間具有必要的獨立性,加大不履行職務和違規的監管和處罰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強責任意識,同時還應該加強這方面的信息披露,給獨立董事及監事們一定的壓力和動力。
3.加強管理人員的自律機制
通過提高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不斷增強其自我約束力,以保證其自覺遵守國家有關信息披露的規定,使關聯交易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規范。
4.完善內部控制
提高公司的盈利質量必須在公司內部建立完備的內控制度,內部控制在公司約束機制中處于關鍵地位,完善內部控制對于防范舞弊意義重大。內部控制制度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為此應加強對財會人員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提高,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組織規劃控制、授權批準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全面預算控制、財產保全控制、人力資源控制、風險防范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管理信息系統控制、內部審計控制等。
四、結束語
通過分析公司盈利質量中存在的問題,掌握影響上市公司盈利因素及判斷方法,加強內部和外部管理,可以更好地分析、獲知上市公司真正的盈利水平,促使上市公司建立起真正的現代公司制度。
參考文獻
[1]林念昕.中國上市公司盈余持續性的實證研究[C].中國人民大學,2008-03-01.
[2]池幫友.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及時性實證研究[C].福建農林大學,2011-04-01.
[3]趙艷.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探討[C].西南財經大學,2007-04-01.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