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慘淡的現狀
最近,有網友前往幾家知名民營書店原址探訪。發現名噪一時的“風入松”依然大門緊閉,一片漆黑。
大樓保安范先生稱,“風入松”書店關門后,地下一樓圖書區一直關閉至今。“這幾個月里,每天都有書友前來,我告訴他們書店關張,已經說了無數次了。”
而昔日的“淘書公社”已然成為一個倉庫。在海淀圖書城昊海樓地下一層,數萬本圖書被牛皮紙被包裹一包包堆放在各個地方。工作人員在忙碌地工作。偶有散客來訪,被告知這里已是某公司的圖書庫房。
昊海樓附近,則分布著多個書攤。攤主們多是附近民營書店員工,因書店經營每況愈下,每逢周末,只能以擺地攤的形式賺取營業額。書攤圖書為社科、人文類書籍,以2~5折低價銷售。現場鮮有人問津。
與此同時,中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光合作用也終于迎來了關門的命運—由于資金鏈斷裂,包括廈門、北京在內的多家光合作用直營店陸續關閉。目前北京只剩下三里屯、富力城和新中關這三家加盟店,其余7家直營店已經全部關閉。這為民營實體書店的前景蒙上了更加濃重的陰影。
重組、重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
光合作用隨后的表現,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也為一片頹勢的書店業帶來了一線希望。
停業不到一個月,光合作用便宣布有望獲得資本注入,進行重組。兩個月后,光合作用重組團隊首次公開面對媒體。在現場,董事長孫池幾度哽咽。
未來,光合作用將采用線上線下組合的模式—實體店以體驗為主,網絡銷售以營利為目的,也就是“兩條腿走路”。
具體而言,光合作用的線下書店,將從傳統的定位即“你的第二書房”,升級為“悅讀者的城市客廳”。對于這種轉變,孫池稱,“這代表著光合作用將不再是私人書房型的私密空間,而是更推崇交流的客廳式共享空間”。這也正是吸納了歐美圖書零售業的變革經驗—實體書店不再是圖書的銷售場所,只是一個體驗場所,盈利則需要在實體書店之外的渠道實現。
同時,光合作用還將實現網上銷售,并推出數字閱讀,而光合作用的身份將成為電子出版商,出版電子作品。我國電子書市場目前還十分混亂,當當、卓越、京東等雖然是網絡圖書銷售的大鱷,但在電子書市場,也都才剛剛起步。有人認為,光合作用極有機會成為數字閱讀時代的風格化閱讀內容提供者。
據說,如果一切順利,光合作用將在4月重啟其具有標志性的門店。“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即將邁開步伐。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無論對于光合作用,還是整個實體書店業,停業風潮的未必完全是壞事,痛苦的變革過程讓它們涅槃出了新的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