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歐美主權債務問題繼續演化,使世界經濟形勢變得更為復雜,不確定性增大。今年的國際經濟形勢要比預期更嚴峻,勢必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關鍵詞】國際經濟形勢進出口貿易不利影響歐債危機
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
(一)全球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仍居高位
今年世界經濟的增長將變得十分緩慢:發達國家受債務問題和財政緊縮的困擾嚴重,失業率明顯高于經濟危機前的平均水平,經濟復蘇動力不顯著;新興市場的國家實行的緊縮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將更加明顯,經濟增速表現出回落狀態。全球金融情況惡化,增長的希望不大,下行風險加劇。
(二)美國經濟增長不穩定,經濟增長態勢不容樂觀
近年來,美國失業率下降到9%以下、首次領取失業救濟人數繼續減少、紐約和費城制造業指數大幅度升溫等現象表明,美國經濟有所恢復,經濟再次衰退的風險在減小。但是,這不能改變美國經濟復蘇緩慢的實質。
(三)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長缺乏動力
去年歐洲主權債務問題繼續演變,重重打擊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使世界經濟形勢變得更加復雜。2012年歐債問題將會加劇惡化。隨著歐債危機向一些主要國家延伸,2012年的歐洲金融市場注定不會穩定,其整體經濟再次衰退已不能夠避免。2012年是日本經濟在災后重建的第一年,其經濟政策將會使經濟實現反彈,但是不會過于明顯。首先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和日元持續升值將減少日本的對外需求;其次日本國內能源不充足、震后重建資金不夠充足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陷阱”導致超寬松貨幣政策不能發揮明顯作用,也將使日本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四)新興經濟體增速繼續放緩
去年新興經濟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比發達經濟體快很多,不過也面臨許多風險:一是許多熱錢流入,一些抵消了其貨幣緊縮政策對控制物價的作用;二是新興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大多數趨于緊縮,控制了經濟的增長,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會慢下來。
二、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
(一)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卷土重來
第一,世界范圍內的需求減少。世界經濟增長緩慢,歐債危機繼續深化,使全球投資者和消費者對經濟的信心下滑;第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因為經濟蕭條,各個國家都采取保護措施,貿易摩擦也逐漸政治化;第三,貿易很難籌得資金。第四,匯率對抗加劇。
(二)全球資本的流動范圍擴大
各個國家貨幣政策的不同使國際資本流向較快;金融風險加大又使國際上的資金流向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股市近來呈現出大進大出的形勢。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到去年年底,凈流進發展中國家股市的全球資本為35億美元,連續一個時期都為凈流入。
三、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國的影響
(一)其變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好的影響
1.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模式及發展戰略的不斷變化,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呈現出共同投資、一起開發的國際合作的形勢。為此,我國可以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抓住機遇,以此來推動我國經濟的優化升級。
2.人民幣匯率的彈性變化,有利于擴大進口。在“輸入型”通脹壓力較大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空間較大,可能實現更大彈性的匯率機制,降低貿易順差以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二)其變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好影響
1.全球經濟總體形勢不容樂觀。發達經濟體的復蘇仍十分緩慢,產能繼續過剩,失業率居高,貿易保護主義有卷土重來之勢,主權債務危機開始蔓延,將使得我國面臨更加嚴峻的外部環境。
2.全球金融市場仍有較大動蕩,歐元危機迫在眉睫。投資品尤其是黃金價格不穩定,波動加大,石油價格過度虛高,投機風險大大加大,將給全國帶來更大的金融風險。國際熱錢的涌入可能加大外匯儲備過快增長。
3.國際原油價格增長,生產成本增加,這將給我國的企業生產方面帶來困擾。如果高油價持續上漲,間接會使煤的價格上漲,電力成本增加,以此帶來生產成本的增加,從而使生產資料價格增加,給企業帶來困境。
4.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流入發展中國家。許多發展中國家,例如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外資也有向這些經濟體流動的趨勢,致使我國可以用的外資減少,難度增大。此外,要警惕以期望從利差和匯率升值中獲利的短期資本的流入,引發的資產泡沫和債務危機。
四、需要采取的應對措施
總的來說,我國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擴大國內需求、節約能源、提高效率,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1)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匯率的改革,由此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但是,要確保人民幣穩定、有節奏的升值。
(2)加快落實擴大內需政策。我國國內擁有巨大的市場,不過要通過政府和經濟組織通過一系列努力,來改變國民的消費觀、理財觀等。例如,適當提高工資收入,讓社會保障系統進一步完善。
(3)加強監管國際資本的異常流動。如果及時檢測到其流動的異常,就可以盡快采取措施,減少他們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沖擊。為此,我們需要建立完整的理性管理制度,使其管理規范化。
(4)適當調整利率水平。我國近些年一直把調整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作為一個重要的貨幣政策。我國外匯儲備一直持續減少,房價漲勢放緩,所以貨幣政策可能將明顯放寬,可以選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參考文獻
[1]姚愉芳,齊舒暢,劉琪.中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就業、能源關系及對策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10).
[2]鄭小梅,黃辭航.淺析我國加工貿易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刊,2008(04).
[3]曲鳳杰.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及其對我國影響[J].國際商務,2008(06).
作者簡介:趙炎喆(1991-),女,河南新鄭市人,就讀于河南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