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方
摘 要: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是向社會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的基本組織,既具有經濟性質,又具有社會性質。經濟與社會越是發展進步,企業社會責任就越令人關注。如何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了一個時期以來的重要熱門話題。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改革開放
中圖分類號:C91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2-0019-02
一、 企業社會責任概述
1997年,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聯合推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標準(SA8000),它是全球第一個可用于第三方認證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SA8000標準2001版本關于社會責任的規定共有9個方面38條,主要內容包括:童工、強迫勞動、健康與安全、組織工會自由與集體談判權、歧視、懲罰措施、工作時間、薪酬和管理系統。據SAAS關于SA8000標準的認證的工廠簡要統計,自1998年起,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球通過該認證的企業有1 835家,在我國先后有上萬家企業接受跨國公司的審核、被要求通過SA8000認證,但是只有少數企業獲得認證證書[1]。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明顯的今天,該標準的出臺使得國內企業產生了技術壁壘、對外貿易產生了摩擦和阻力,也就引起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熱切關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這些成就之中蘊涵了企業的重大貢獻。但是,現階段,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夠完善,企業的成熟度還不夠,由于轉型期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職能的轉變,導致企業片面地追求短期利潤來進行資本原始積累,而政府、公眾對企業逐利行為外部成本的無意識和容忍,則導致必要的監督與約束機制的薄弱,由此形成“企業社會責任真空”。2008年,我國三鹿集團發生了“毒奶粉事件”,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乳業巨頭三鹿集團在一片慨嘆聲中走向破產,使得中國奶制品業乃至中國民族經濟的信用嚴重受挫。2009年11月21日凌晨2時30分,黑龍江省龍煤控股集團鶴崗分公司新興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經初步分析,該事故主要是由于113隊施工作業面距離地面約500米深的探煤道發生煤與瓦斯突出,引起瓦斯爆炸,波及井下作業采掘工作面28個,當時井下共有作業人員528名。經全力救援,有420人升井,礦難已致104人死亡,還有4人被困在井下,下落不明。諸如此類的安全生產事故以血的事實告誡人們企業社會責任至關重大。不斷涌現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職工福利侵害、消費者權益損害等一系列社會責任問題與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相悖,成為了我國亟待解決的難題。
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中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明確要求。在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引導企業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的要求。2010年5月21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并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社會責任》,對于社會責任有了明確的規定,規范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現代企業作為“社會人”,履行社會責任是其天然使命,也是社會對企業的普遍期望,其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和水平是事關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和諧的關鍵因素。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狀況如何,需要介入獨立的外部力量進行審查,尤其是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的監督、鑒證和評價。通過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審核、提示并報告,有利于將其納入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之下,克服企業片面追求利潤而忽視外部成本的短期化行為,在全社會樹立率先典范與良好的企業形象。
二、 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目的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日益推進和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更好的與國際社會接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學會怎樣履行好社會責任等一系列國際慣例和規則的要求成為獲得國際市場準入資格的必要手段。現階段,社會公眾對企業無視社會責任的譴責之聲此起彼伏,甚至各種社會力量聯合起來采取行動,給企業的經營及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成為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并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審計有助于對社會責任理論和實務等相關問題的突破和進展,以期推動我國社會責任建設工作。
近年來,國家各相關部門和企業自身對社會責任日益重視。2005年12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發起“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聯盟成立大會”,會議起草了國內第一部綜合性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草案》,發表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北京宣言》。隨后,2008年1月4日國資委發布1號文件《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要求有條件的中央企業要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及時了解和回應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建議,主動接受利益相關者和社會監督。這些文件標志著政府開始重視社會責任問題并在中國全面推動企業承擔應負的社會責任。2006年3月11日,國家電網對外公布“2005社會責任報告”。這是中央企業正式對外發布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此后,中國鋁業公司、中海油、中遠集團相繼發布“2005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2007年有47家上市公司發布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2008年達到132家,2009年則增至465家,是2008年的3. 52倍,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
隨著《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草案》、《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北京宣言》、《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相關規定的逐步實施,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將日益完善。但是,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工作剛剛起步,企業社會責任的內部審計尚未開展,對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制度、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考核等甚至沒有采取行動。由此可見,我國現階段所實施的企業社會責任審計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況。理論界還缺乏系統的研究,特別是結合我國的環境特點、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研究更是少之甚少。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理論的研究可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規范企業社會責任行為,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商業價值。
三、 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監督和審查,促進企業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促進就業、員工權益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的關注和投入,最終實現了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和諧、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
第二,有利于完善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理論。我國目前的企業社會責任審計理論研究范圍比較窄,深度還不夠,研究成果相對比較零散。而對比之下國外學術界對于社會責任審計的研究已經由來以久,在理論和實務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們去借鑒學習,對加快我國學術界在該學科前沿問題上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第三,有利于規范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比較淡薄,而社會責任及其審計是近年來國際市場一個新興的企業運營原則,為了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就必須遵循這些規則,對于社會責任審計的研究不僅能夠強化我國社會責任審計意識、規范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而且能夠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社會聲譽,還可以幫助企業實施先進的經營戰略、開拓新的市場,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總之,企業社會責任審計能夠為企業自身以及所屬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對其進行專門、深入地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