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王曉
摘 要:目前,房地產業是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商業銀行,對我國的金融結構影響較大。實證分析的結果顯示:無論是房地產開發投資還是住宅類房地產開發投資,它們在初期對金融結構中各個融資體系跨期互補效應的影響均是正面的,但在長期,這種影響效應會越來越小,并轉為負面影響。這意味著從長期來看,房地產的發展不利于金融結構中融資體系之間的跨期互補效應,也就是說,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不利于我國金融結構融資效率的提高及優化。
關鍵詞:房地產;市場波動;金融結構;融資效率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12)02-0002-06
一、引言
金融結構是指各種金融工具和機構的相對規模,既包括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配比關系,又包括各類金融工具與機構在金融資產中的比例關系。 金融結構是衡量一國金融體系效率的重要指標, 完善的金融結構可以有效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 分散金融風險、降低市場融資成本以及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引導資源配置到具有較高運行效率的實體經濟部門。同時在完善的金融結構中, 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之間能夠實現跨期互補效應, 也就是說銀行貸款和金融市場融資之間能夠有效替代, 當銀行貸款效率下降時,金融市場能夠進行有效補充,或者金融市場融資效率下降時,銀行貸款能進行有效補充。融資體系之間的這種跨期互補效應是衡量金融結構效率的重要指標。
目前, 房地產市場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商業銀行(見圖1), 圖1給出了2001~2010年間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資金來源占比,圖中顯示,國內貸款占比雖然低于自籌資金占比和其他資金占比, 但由于房地產市場的自籌資金主要來自于商業銀行, 其他資金來源主要是購房者的“定金和預付款”,而購房者款項的主要來源也是商業銀行。這樣看來,房地產市場來源于商業銀行的資金占所有資金來源的比重估計會超過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