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正剛
摘 要:跆拳道具有健體防身、崇尚禮節、發聲揚威等特點,是一項非常講究禮儀的競技運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強身健體方法。提高高校跆拳道的教學效果,對提高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培養高校學生的精神品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跆拳道教學效果方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179-01
經濟的高度發展帶動了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大部分學生的活動越來越傾向于腦力,體力活動越來越少,這導致學生的體能迅速下降,身體免疫力越來越差。而且,在獨生子女時代,大部分學生從小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幫互助、協作友愛的意識。在高校開設跆拳道課,不僅能夠健全、豐富高校體育教育,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的體育需求,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體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百折不撓、勇猛頑強的精神,以及互助互愛、忍讓謙恭的禮儀修養和道德品質。但由于跆拳道屬于新引進項目,資料較少,課程比重較低,教學方法也有欠缺,導致整體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
1高校跆拳道教學現狀
在有限的課程中,跆拳道教師多采用板書、講解等直觀教學法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致使課堂知識容量小,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理論知識掌握較差。同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多采用講解、示范、練習、糾錯、練習這種單一循環的訓練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的難度,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學生接受能力和主觀能動性也收到限制,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綜合能力、表達組織能力。
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要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學的教學效果,應從改變教學方法入手。
2高校跆拳道教學的新方法
2.1 完整—分解教學法
所謂完整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將練習內容不分部分地完整地教給學生。完整教學的優勢在于保持練習技術結構各部分間的內在練習,便于學生掌握完整的技術概念。但完整教學的教學過程較為繁雜,學習難度較大,拖延了教學時間,不容易被學生掌握,打擊了學生的信心。
分解教學則是把練習內容合理地分解為若干部分,然后對所分部分別進行多次練習,以求完整掌握運動技術。分解教學的優勢在于簡化了教學過程,縮短了教學時間,學生能夠更快掌握動作,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息。但分段教學會降低教學內容的連貫性。
將完整教學法與分解教學法相結合,使它們優勢互補,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2.2 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不僅能彌補教師自身條件的不足,也能夠清楚地表達教師表述不清的動作環節,還加深了教師對各項技術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講解能力,縮短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法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精彩視頻或圖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也建立起學習興趣和意愿。然后按照課件內容演示動作,在演示的過程中穿插上重、難點。接著再次播放課件,并運用暫停、慢放、循環播放等手段,摻入講解,加強學生對步法手法變化以及動作銜接的記憶,然后逐步演示動作。重復播放多媒體課件,能夠避免學生在大腦錯誤表象指導下做出錯誤動作,事半功倍。在實踐時,教師只要稍加講解、示范,就可得到明顯的效果。
多媒體教學法中最為常見的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在跆拳道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是與跆拳道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成品課件,或者是教師根據自身教學需要制作的課件。可以說,運用多媒體課件來解決重難點易如反掌。例如教師自己難以講解、示范清楚的一些環節,用多媒體課件以動畫或影像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助于學生看清細節,快速、全面地在大腦中建立表象,掌握學習內容。
2.3 協作教學法
所謂協作教學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各小組成員互相指導、配合、協作、保護,共同完成練習內容,提高自身水平。簡單地說,協作教學法就是幾個學生相互指導,為了提高自身水平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協作教學法能夠克服個人完成高難度動作的恐懼心理,為學生提供了想和練的保障。
跆拳道練習者最基本的素質是柔韌性和速度,柔韌和速度決定一個人踢腿的高度、擊打的準確性、各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等,直接關系到跆拳道的水平。協作教學法則可以讓身高相同的兩個或多個學生一組,相互牽、拉、壓、擺,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拉時對對方感受、水平等的感知,及時調整練習的難度,不僅達到了練習的最佳效果,也避免過分練習而受傷,有利于提高柔韌性和速度素質。而且柔韌性練習十分枯燥無味,提高柔韌性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如果有外力來促進練習,通過交談來分散學生的疼痛,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協作教學法對跆拳道專項素質的提高效果也比較明顯。專項素質可以用單位時間橫踢的次數來表示。由于專項素質與身體素質、身體協調性、動作熟練性、動作掌握的科學性等有關,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自由靶、攻防、條件實戰等練習,既增大了訓練強度,又和實戰高度相似,對提高學生的專項素質很有幫助。
此外,協作教學法對學生的人際交往也有積極的影響。在跆拳道練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相互協作,長期協作能幫助學生了解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道理,幫助學生養成協作、樂于助人的習慣,彼此間相互激勵,以誠相待,認真負責,并且敢于承擔責任,達到雙贏的局面。同時,協作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忍耐克己的精神。
2.4 音樂教學法
在跆拳道教學中,音樂也是一種藝術性的表現。在音樂中,學生既會被音樂美所陶冶,又會不自覺地展現出旋律所表達的內容。音樂不僅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音樂教學法就是借助于音樂的旋律美來激發學生對跆拳道的熱愛。
音樂是帶有節奏的,跆拳道教學中,學生對動作節奏和運動節奏的控制會被音樂節奏所影響。音樂節拍可以調節訓練氛圍,激發出學生的訓練熱情,促使學生積極認真投入訓練。因此,學生應利用音樂節奏來控制跆拳道動作的節奏,注意動作和音樂節奏的吻合,高低起伏、輕重快慢的節奏中做出相應的或剛或柔的動作,將動作與音樂的旋律融為一體,渾然天成。當學生的動作與音樂一致時,訓練效果就會凸顯出來。
此外,在跆拳道教學中,體育游戲可以改善教學氣氛,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克服學生在實戰訓練中的恐懼感,也能夠較大程度地提高跆拳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文杰,劉期努.跆拳道初級品勢的特征分析及教學方法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9).
[2] 劉欣剛.有關多媒體技術在跆拳道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武術科學,2011,8(11).
[3] 趙紅衛.跆拳道教學中協作教學法的研究[J].運動,2011(17).
[4] 邊淑敏.音樂在跆拳道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