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是“五四”文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她傾其一生為中國文壇貢獻了大量優秀作品。冰心詩集的問世,造成了“小詩的流行的時代”。本文則從冰心詩歌創作思想的研究;冰心詩歌藝術風格、審美特征的研究;冰心詩歌繼承與比較方面的研究;其它角度的研究,四個方面對八十年代以來冰心詩歌研究成果作一番梳理、評述,從而展示新時期冰心研究詩歌的概貌。
冰心是有著全國乃至世界影響的著名作家。從初登文壇到仙逝,冰心筆耕不輟,傾其一生為中國文壇貢獻了大量優秀的小說、詩歌和散文作品,與此同時,始于中國文學建設初期的冰心研究也走過了近一個世紀,使“問題小說”、“春水體”小詩、“愛的哲學”、“冰心體”成為每一個冰心研究者和文學愛好者耳熟能詳的名詞,特別是1980年以來,冰心研究進入了一個學術研究的新時期。隨著時代的嬗遞,寬容、客觀的文學評論氛圍的形成,冰心研究逐漸呈現嶄新的面貌。本節則從詩歌的角度對八十年代以來冰心研究成果作一番梳理、評述,從而展示新時期冰心研究詩歌的概貌。
相對于上世紀80年代以來,冰心小說研究和散文研究所呈現的繁榮局面而言,冰心詩歌研究在近十年才逐漸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從研究成果的數量和深度綜合來看,仍滯后于冰心小說和散文的研究。然而縱觀冰心研究的歷史,冰心詩歌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就受到了評論者關注,直到近年來其研究的視角和范圍仍沒有長足的突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一、冰心詩歌創作思想的研究
二十世紀30年代初,阿英提出“愛的哲學”的概念用以概括冰心早期作品的特點。從此“愛的哲學”成了冰心研究的熱點話題。他所歸納的母愛、自然之愛、兒童之愛貫穿于冰心的整個文學創作。因此,研究者就將這三個方面作為冰心詩歌研究的切入點展開討論,此類的文章有曾宏偉《一曲母愛、童真、自然的優美贊歌—冰心〈繁星〉〈春水〉小詩論析》他在文中指出:母愛、童真、自然的熱情謳歌構成了《繁星》、《春水》兩部小詩集的主旋律和主要內容,并對“愛的哲學”的根源作了初步的探討。陳艷玲《冰心〈繁星〉、〈春水〉的柔美世界》中則認為冰心詩歌是“愛的歌吟”、“憂的微嘆”、“欲說還休的情懷”。張京華《繁星·春水·泛神》則針對冰心《繁星》、《春水》的思想傾向、文筆特征以及其中的“泛神因素”進行探討。
二、冰心詩歌藝術風格、審美特征的研究
優越的家庭環境和良好的教育,使“愛的哲學”始終貫穿于冰心的整個文學創作,再加之創作技巧的嫻熟使用,于是形成了冰心詩歌淡雅、率真、纖柔、富有哲理的藝術風格。有大量的文章都對冰心詩歌的審美藝術風格進行了分析探討:王富仁《中國現代詩歌的“芽兒”—冰心詩論》中指出冰心的哲理小詩不僅做到詩歌形式、語言與哲理性的統一,還使小詩具備了形象性,并將冰心視為“胡適之后有突出貢獻的第一個中國現代新詩人”。許華斌《冰心“小詩”簡論》一文探討了冰心獨特藝術風格所形成的社會、家庭、教育環境,認為“冰心小詩重在獨創,貴在獨創,她繼承我國古代詩詞優秀傳統,吸收外來詩歌的有益營養,創作了根植于我國民族、生活、藝術土壤的之中的小詩”。并對冰心小詩只是泰戈爾影響下的產物這一觀點進行了反駁。卓如在《冰心小詩的藝術魅力》一文中認為冰心小詩體現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外國、思想與文化的滲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她以開放的思維定勢,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凝聚成富有哲理的詩行”。抒寫著多元的內容,有著獨特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錢靜、李天福《芙蓉出水、秀韻天成—試論冰心小詩的審美風貌》則通過對冰心小詩創作的緣起、趣味、原則的探討來揭示其小詩獨特的審美風貌。王銳《論冰心小詩美學風格》、王列娟《論冰心小詩的美學特征》、劉青《淺談冰心詩歌作品的藝術魅力》等,都是對冰心詩歌審美藝術風格的研究,從這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來看,冰心詩歌審美藝術風格的研究是現階段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而之前對冰心詩歌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對其思想價值特點的評價和形式創新意義的肯定上。而今,由于切入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不同,使冰心詩歌研究呈現五彩斑斕的景象。
三、冰心詩歌繼承與比較方面的研究
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冰心詩歌和泰戈爾詩歌的繼承關系的探討及與泰戈爾和其它詩人詩歌的比較上。王毅《論〈飛鳥集〉對冰心詩歌的影響》一文從冰心與泰戈爾的成長歷程、家庭環境、宗教思想等角度對其展開了比較,肯定了冰心詩歌對泰戈爾詩歌的繼承與突破。李騫在《泰戈爾與冰心詩歌宗教精神的比較分析》中認為,冰心詩歌受泰戈爾的影響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詩歌結構上的單向模仿,而且冰心詩歌在宗教精神上接受了泰戈爾的影響并有所突破,特別是“泛愛主義”的宗教哲學和“神的萬能論”的宗教精神兩個方面。李娟、廖峰《冰心小詩與泰戈爾、松尾芭蕉》一文將冰心、泰戈爾和日本“俳圣”松尾芭蕉三位東方小詩的代表作家的創作觀念、藝術特色進行全方位的比較,進而探討冰心小詩在中國現代小詩創作中的得失。此外張學君在《生與死的頌嘆—艾米麗·狄金森與冰心詩歌中的主題和意象之比較》中對兩個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女詩人的詩學觀點和藝術風格進行比較,進而探討他們詩歌中所表達的不同主題和意象。
四、其它角度的研究
從其他方法、角度研究冰心詩歌的文章有:陳桐《論冰心詩歌的人道主義魅力》陸正蘭《冰心詩歌中的母親形象及其文化含義探尋》、鄧衛望、熊輝《譯詩對冰心詩歌創作和翻譯的影響》陳增福、索瑤《冰心小詩中的生態意識》等。此外,還有少數文章是關于冰心詩歌意象的研究,如周洋《冰心小詩中的單一意象論》、郭玉華、孫恒存的《冰心小詩中的海意象探析》、韓麗麗、袁潔《冰心作品中的〈圣經〉意象》三篇。周洋在《冰心小詩中的單一意象論》一文中認為,冰心小詩主題的多樣化、情感的豐富、藝術風格的獨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單一意象的取用,并分析了單一意象對各個特點的作用,同時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郭玉華、孫恒存的《冰心小詩中的海意象探析》一文則從語言學的角度,對冰心詩歌中的海意象進行解析,認為海意象中隱喻著“愛的哲學”; 韓麗麗、袁潔《冰心作品中的〈圣經〉意象》一文認為,冰心作品中圣經意象的運用是受基督文化影響的結果,其早期的文學作品除了有較強的宗教色彩和生命意識之外,還帶有濃厚的儒家文化的色彩,是儒家文化的基督化。
縱觀冰心詩歌研究的文章,可以看出冰心詩歌所呈現的特點:1、研究文章多集中于近十年,即近十年冰心詩歌相對受到重視;2、冰心詩歌研究的內容多集中在創作思想、審美藝術風格的探討,而從語言與修辭的角度進行冰心詩歌研究的文章幾乎沒有;3、盡管冰心詩歌近十年才逐漸受到重視,但是由于研究視野的不斷拓展,總體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4、相對于冰心小說、散文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而言,冰心詩歌研究鮮有突破原來的研究范圍。
參考文獻:
[1]唐群.八十年代以來冰心研究述評[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5).
[2]裴春來.1994-2003十年冰心研究述評[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3]李玲.評新時期的冰心研究[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4).
(作者簡介:徐宏玲(1985.10-),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修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