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摘 要】 2010年4月2日,財政部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表明了我國對采納國際會計準則采取積極的態度。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一個國家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文章通過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背景的描述,闡述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歷程,指出我國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遇到的障礙;針對我國具體國情,就我國會計準則在國際趨同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會計準則; 國際趨同; 國際會計準則
一、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背景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相互交流、尋找各國差異所在,求同存異,通過一定的途徑找出共同認可的一致內容,使各國會計準則向基準會計準則靠攏或相似,從而建立全球通用的會計準則。①2010年4月2日,我國財政部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財會[2010]10號),表明了我國對采納國際會計準則的積極態度,而這一路線的提出有其內在的原因和背景。
(一)經濟全球化背景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范圍不斷擴展,國際投資規模日益增大,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全球資本市場在加速形成,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通過國際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這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提出了基本要求;而跨國兼并也愈加頻繁,會計準則的不同,將產生財務信息的很大差異,并且直接影響經營活動的進行。會計作為一種服務于經濟活動的商業語言,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提供高質量的、可理解的、可對比的并且在全球范圍內被普遍認可的會計準則體系就具有了必然性和緊迫性。
(二)順應全球范圍內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趨勢
最近幾年,在世界范圍內,國際會計準則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或地區直接采用國際準則或與國際準則趨同。歐盟在2002年正式發布決議,經過三年的準備期向國際會計準則過渡,從2006年起,英國的財務報告咨詢委員會開始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同時兼顧政府部門的特點來修訂《政府財務報告手冊》,形成了以國際準則為基礎的政府財務報告手冊。2008年11月1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了關于采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路線圖的征求意見稿,闡述了強制美國上市公司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基礎。2006年7月,日本金融服務局計劃和協調委員會發布了題為《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報告,旨在推進日本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歐盟委員會于2008年12月發布了最終決議,宣布日本公認會計原則與歐盟采納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了等效。除此以外,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以及烏克蘭等國家分別直接采用國際準則,或與國際準則趨同。因此,在全球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大背景下,我國會計準則必須走國際趨同的路線。
(三)維護國家利益的要求
各國對于建立科學的國際會計準則都做出了積極反應,并且從自身利益出發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對國際會計準則的影響越大,準則越能體現該國的利益,因而,會計準則之爭已演化為經濟利益之爭。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趨同和協調中去,才能讓準則更好地適應我國的經濟現實,減少編制財務報告的成本,減少國際貿易中的摩擦和糾紛,更便于經濟監管,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實現與國際準則的趨同,還有利于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投資。
二、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歷程
我國財政部在2004年提出了會計國際趨同的“四原則”,即趨同是方向,是過程,是互動,但不是完全等同。2005年,財政部在總結我國多年會計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完成了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當年11月8日,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簽署了聯合聲明,指出中國的會計準則已經實現與國際準則的趨同。
2006年2月15日,我國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國的上市公司率先施行。新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實質性趨同。
2008年12月12日,歐盟委員會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情況進行評估后,確認我國采用的會計準則與歐盟所采用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等效,并決定自2009年起到2011年的這段過渡期內,允許中國企業進入歐盟資本市場時直接采用按我國的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
2009年11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發布了修訂的《國際會計準則第24號——關聯方披露》,在關聯方認定方面基本消除與我國準則的差異,對僅受國家控制,不存在其他關聯方關系的企業豁免披露,很好地顧及了我國目前的狀況,即存在大量國有企業,如果將政府控制的企業認定為關聯方,我國將會增加大量的披露成本,而這也體現了會計國際趨同的互動原則。
2010年以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修改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號——首次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允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將上市過程中確定的重估價作為認定成本,并進行追溯調整,有效解決了中國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因資產重估而引起的會計問題。
2010年4月2日,財政部發布的《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財會[2010]10號)指出,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將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爭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對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項目的修訂工作。
三、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遇到的障礙
(一)經濟環境的制約
盡管我國已逐步實現了以市場為主體的資源配置體系,但是還不夠完善,金融、財稅、社會保障等宏觀管理體制尚在改革之中,目前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一定的缺陷,這會為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帶來一定的障礙;另外,我國的市場競爭還不夠公開、透明和充分,企業之間的交易行為還很不規范,關聯交易較為普遍,容易導致利潤操控,這樣一來,會計信息就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些都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形成環境上的制約。
(二)會計人員素質的制約
我國整體上比較缺乏對國際會計準則精通的專業人才,從教育和培養來看,大部分與會計相關的從業人員學習的都是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盡管對于處理日常業務已經足夠,但是面對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貿易活動,專業人才就顯得十分缺乏。另外,即使在國內,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變化也很快,會計人員來不及充分地掌握這些新知識,使得不同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良莠不齊,給信息的比較和使用帶來了很大困難。
(三)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夠完善
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可以理解為是對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效績進行控制、監督的制度安排,是關于企業股東、由股東委托的董事機構和由董事機構所聘任的經營管理者之間,對不同層次的企業權力與功能的配置方式。我國很多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夠完善,一些早已建立起法人治理結構的企業,其運行機制和運轉方式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原有體制的許多問題和弊病在新的改制形式下依舊存在。在這種背景下,會計系統只是公司內部的一個系統,受到公司治理的制約和影響,內部控制系統形同虛設,一旦外部監管約束不到位,內部人員就很有可能利用虛假會計信息欺騙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以謀取個人利益。
(四)在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上話語權還較弱
會計準則的執行常常會帶來一定的經濟后果,同一種會計準則會使處于不同經濟體制、文化背景、自然條件的國家及其企業,表現出不同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等方面的情況,從而會體現出不同的企業價值、財務風險、發展前景、融資能力、稅收負擔、競爭實力等,而這些指標的差異又會使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得到不同的利益或遭致不同的損失。因而會計準則帶來的經濟后果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實質上又是非常重大的。盡管在我們的努力下,國際會計準則在一些方面兼顧了我國的實際情況,體現了互動的內涵,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在世界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中國,應該在更多方面、更加廣泛地影響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和修改。
四、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對策建議
第一,要積極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多交流,爭取國際會計準則制定中有更大的發言權。因此,必須立足我國國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會計準則的制定中去,要創造機會積極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進行多方位的接觸和溝通,爭取更多的發言權,使國際會計準則能夠更多地考慮我國的國家利益。同時,國際會計準則的發展變化也是一種持續和長遠的過程,要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國際會計準則及其去向,避免在理解和執行準則上的滯后。
第二,要強化各方面的監管,保證會計準則的實施效果。不論是企業內部監督、社會監督還是政府監督部門都應該正確和充分掌握準則的精神和內容,按照準則的要求對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監督。我國的會計準則已經實現了國際趨同,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有一些內容會隨著國際準則發生變化,因此,強化各方面的監督能促使企業更準確地實施準則,適應國際經濟的發展和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
第三,要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維護我們國家以及我國企業的利益。除了積極參與準則制定,爭取發言權以外,在準則的實施中注意國際準則與我國實際不適應的地方,并分析原因,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加以克服和改進。全面審視我國現行經濟體制、市場體系、企業制度、政府監管、財政與稅收政策等,通過對照比較,發現存在的問題或不足,學習別國適應國際準則的經驗,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改進自己、提高自己,促進我國經濟更好發展。
第四,要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為會計準則的實施提供人員保障。眾所周知,會計準則的執行依靠的是所有會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高素質的會計人員能夠為企業帶來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為企業管理和國家的監管帶來便利。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培養符合新形勢要求的會計人才顯得非常重要。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方面,要讓他們及時更新知識體系,并且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學歷教育方面,要積極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培養一批專業能力強,能夠很快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化環境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綺霞.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路線圖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0(17).
[2] 王倩君,朱純.論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J].中國商界,2010(6).
[3] 劉玉廷.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走向縱深發展階段——《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解讀[J].財務與會計,2010(6).
[4] 王素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應注意的問題與對策[J].會計之友,2009(6).
[5] 劉金星.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進程與現狀[J].財會學習,2009(5).
[6]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J].會計研究,2010(4).
[7] 張鶯.淺析新形勢下的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J].商業文化,2010(6).
[8] 牛朝生.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