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麗

【摘要】 自2010年1月1日起,國資委在中央企業范圍內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簡稱EVA)考核,以求企業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EVA指標計算的關鍵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會計調整,但會計調整事項多達160多項,如果能遵循一定的原則,由此確定調整事項,不僅能體現價值創造思想,而且能減少工作量。文章探討了EVA會計調整原則,對調整事項進行了歸納。
【關鍵詞】 價值創造; EVA; 會計調整原則; 會計調整事項
自從1958—196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默頓·米勒和弗蘭科·莫迪利亞尼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公司價值的經濟模型論文以后,公司價值和價值創造理論成為經濟研究和實踐的熱點。之后,1990年美國著名的思騰思特公司(Stern Stewart & Co.)創始人基于價值理論首次公開提出了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簡稱EVA)業績評價指標,并于1991年創立了EVA績效評價系統。由于該指標克服了傳統的業績衡量指標的缺陷,真實體現了企業經理人為股東創造的價值,從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目前,國際上已有400多家知名企業應用EVA,以此建立企業經理人員的績效評價系統。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2003年國資委開始嘗試采用EVA指標對中央國有企業經理人的業績進行考核,2004年用經濟增加值指標對全部中央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進行了分析和測算。結果顯示,183家企業中,2003年凈利潤為正的企業有156家,虧損的有27家;但經濟增加值為正的企業只有49家,為負的企業占到134家。經過2006年和2009年對出臺的相關政策的兩次修訂,2010年1月1日起《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22號令)在中央企業范圍內全面施行?!吨醒肫髽I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將經濟增加值指標列為對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的基本指標之一,并規范了對經濟增加值考核指標的計算,以求企業能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目前,面對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失業增加,EVA業績評價指標就更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價值創造是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許多事項的會計核算方法與原會計準則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EVA的計算成為了關鍵問題。
實際上,在EVA指標的計算中,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的會計調整計算。因此,本文僅就EVA計算中的會計調整原則和調整事項進行分析,以便人們在應用EVA進行業績評價時,對其調整事項有一個客觀的認識,為調整事項的確定提供參考。
一、EVA的計算與會計調整
EVA的計算公式為:EVA=息前稅后凈經營利潤(NOPAT)-投入資本×資本成本率。在EVA的計算中,“NOPAT”和“投入資本”是經濟意義上的,而非會計意義上的“NOPAT”和“投入資本”。EVA的計算是以會計框架下的財務報告提供的數據為基礎的,如“NOPAT”是以損益表中的數據為基礎計算而得,“投入資本”是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計算而得。而財務報告的編制是按照一定的會計準則編制的,由于會計準則及其采用的會計方法本身的缺陷,如會計準則要求,財務報告的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而權責發生制對收入、費用的確認、計量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會計處理方法的可選擇性較多,會計方法本身對當期收益的影響等;再加上會計報表編制者在利益的驅動下,對會計準則的濫用、扭曲和操縱,導致標準財務報告中的會計數據失真。為了糾正財務報告中一些與EVA計算有關的被扭曲收益項目的會計數據,以取得較為可靠的EVA值,提高EVA計算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在EVA的計算中,對于所采用的會計數據要進行必要的調整。會計調整是計算EVA的關鍵因素之一。EVA 的創始人之一Bennett Stewart提出160多項可能需要調整的會計事項。
由于EVA的計算需做必要調整,可將EVA的計算公式修改如下:
EVA=(稅后凈經營利潤±會計調整)-(投入資本±會計調整)×資本成本率
二、EVA會計調整的原則
EVA調整的關鍵是將以一定時期的會計準則為基礎的會計框架下的財務信息調整為經濟框架下的經濟信息,從而計算出經濟利潤意義上的EVA。
S.戴維·揚和斯蒂芬·F.奧伯恩在其所著的《EVA與價值管理:實用指南》中指出了EVA在具體調整時的4個判斷標準:
1.該項調整是否基于一個正確的財務理論;
2.該項調整是否對激勵性薪酬計劃中采用的EVA衡量標準產生重大影響;
3.該項調整是否顯著提高了EVA對回報和市值的詮釋能力;
4.該項調整是否會對經營決策的制定產生重大影響。
筆者認為,是否要對EVA進行會計調整,不但要考慮EVA計算的可靠性、相關性、對管理人員激勵的有效性(是否達到了管理者為股東進行價值創造的目的),還要考慮其可操作性及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等。因此,會計調整除了要遵循以上4個標準原則以外,還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一是利弊權衡原則。大部分的會計調整都會有些負面影響,如對石油等勘探費用的調整,雖然可以反映真實的利潤,使管理者具有投資的責任感,但資本化的勘探費用,一方面以攤銷的方式轉化為費用,一方面增加投入資本,有可能導致前景良好的勘探項目由于其EVA為負而被關閉或轉賣,產生決策誤導。再如,對于研發費用的調整,可能會使管理者在研發支出方面更加保守,這是因為人性往往看重即得利益,會在長期利益的激勵和即得的短期利益之間權衡,當長期激勵不足時更是如此。對資產減值準備金的調整,由于不是資產的實際減少,EVA不用于抵減利潤,在資產賬面價值嚴重背離現實價值的情況下,不考慮資產的減值準備對利潤的影響是欠妥的,如此等等。因此,在會計調整時要權衡利弊,當調整的有利面大于不利面時確定調整,或采用折中的調整方法等,否則放棄調整。
二是便于理解,具有可操作性。雖然EVA需要調整的會計項目很多,但由于EVA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完全準確的數值,而是便于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理解和靈活應用,有助于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所以其相應的會計調整一般盡量從簡,以增強其可操作性。根據Stewart的經驗,大多數公司實際需要調整的項目有5—15個會計科目,有的公司只采用5種調整甚至更少。
三是一致性原則。會計調整的范圍或項目一旦確定,一般不應隨意改變,以保持其在績效評價中的穩定性和可比性。當然,會計準則的變化除外。
四是成本效益原則。會計調整工作是有成本的,如信息資料的收集、加工成本,人員工資,因進行會計調整工作而放棄其他價值創造性工作的機會成本等,當會計調整帶來的收益小于為其所花費的成本時,調整便失去了意義。
三、EVA的會計調整事項
大量實踐表明,涉及EVA調整的主要有:對穩健會計影響的調整;對可能導致盈余管理項目的調整;對非經營利得和損失的調整;彌補指標計算本身固有缺陷的調整等。
如在EVA的計算中,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將研發支出、重組、并購支出、營銷、員工培訓支出等費用化,而EVA把這些費用作為投資考慮,將其資本化。為了保證會計回報率與經濟回報率相一致,對折舊計算方法的調整采用償債基金法;對遞延稅款項目,由于它不是現金成本而對會計上的NOPAT進行調整;對商譽的調整;對各項資產計提的準備金的調整;對不參與營業價值創造的項目如營業外收支、在建工程、非營業現金的調整等等。由于EVA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完全準確的數值,而是便于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理解和靈活應用,有助于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其相應的會計調整一般盡量從簡。筆者對EVA的部分調整項目歸納如表1所示。
表1調整項目中第2項中的研發費用新會計準則的會計處理是:研究階段發生的研發費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記入管理費用;開發階段的開發費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費用化,計入管理費用;如果分不清研發費用還是開發費用的,全部費用化。
表1調整項目中第9項,即準備金及資產減值準備,主要包括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工程物資減值準備、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等。
目前,國資委發布實施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中對EVA計算明確了包括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非經常性收益、無息流動負債、主業在建工程在內的5項調整。經調整后的國資EVA計算公式如下:
經濟增加值=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平均資本成本率5.5%。
可以看出,國資委在《暫行辦法》中對EVA的調整事項只列示了5項調整內容,是充分考慮了人們在最初認識和使用EVA指標時的可操作性。
綜上所述,以價值創造理念引導企業關注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這對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價值創造的考核指標EVA,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的調整應遵循一定的原則,由此確定調整事項才能體現出EVA指標的經濟涵義。EVA不是單項指標的計算考核,而是企業經理人業績評價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相信隨著我國政府對企業價值創造的關注,價值創造考核指標和體系將會不斷完善。
【主要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22號令)[S].http://www.sa-
sac.gov.cn/n1180/n1211/n2695/n-
1545063/index.html,2009.
[2] 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3] 黃衛偉,李春瑜.EVA管理模式[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4] [美]S.戴維·揚,斯蒂芬·F.奧伯恩. EVA與價值管理:實用指南[M].李麗萍,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5] 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