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摘要: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環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構建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型教學為途徑的教學模式,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隨之而來的對英語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當前課改背景下,教師們都在積極努力地轉變教學觀念,并且一直在探究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向45分鐘要效益。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不僅體現了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針對性和預習性,而且是順利實施教學方案、調控教學過程的前提,也是確保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環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構建以活動為中心,以任務型教學為途徑的教學模式,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英語聽說讀寫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門學科,而且是一門藝術,形成英語教學藝術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學設計。我校從對教學內容設計、說課和公開課的展示等課堂教學環節的教學實踐研究,可以說課堂教學的教學環節搞得轟轟烈烈,確實也推動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
農村學生由于英語底子薄,通常對學習英語沒有興趣。為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今課文中收錄的交際對話和各種各樣的閱讀小短文,以及與之配套的口語訓練和小寫作,在教學的五大環節中,盡可能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大學生的活動量,使之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有效性,以下五個教學環節必不可少。
一、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是課堂教學必需的內容之一。這是因為中學生中很少有人能夠成功地掌握和使用僅僅學過一次的知識。即使經過不斷重復練習,有些學生也有可能出錯。課堂提問不僅有啟發、反饋作用,還有調節作用。教師針對以前學過的內容提問,借此了解學生課外復習和掌握教材的情況,由此承上啟下、導入新課。如初三第一學期Unit 7 Lesson 26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這一課,教師可以這樣引入并提問:“Light is important to us,especially at night.But do you know who invented the electric lamb?”旨在回憶愛迪生的偉大貢獻,起到知識的銜接和鋪墊作用。當然,復習提問并不能完全包括以前講過的知識。因此,復習提問的內容必須精心準備,有側重點:提問的內容可以是所講知識中的重難點,也可以是在授課過程中發現的學生易犯的知識錯誤,這樣就可以對所學的知識有所鞏固,對學生混淆不清的地方加以糾正。我在課上實際操作時一直都會采用復習提問這種方式,并且實踐效果很好。
二、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過程中,我通常利用電化教具,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我還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表演,活化課文插圖,有時還可以發揮想象力,進行拓展教學,這種情景教學方法,不僅能把學生帶入仿真的生活環境中,使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展示自己的舞臺。另外,我還經常組織小組合作,學生在小組合作時,各抒己見、取長補短是很好的督促和自學的手段。通過這些活動,能夠激發和培養學生學外語的興趣,有效地實現課堂有效性。
三、練習
練習可以采取各種形式,可以進行一連串的問答練習,也可以找一些有針對性的,對本課內容有鞏固作用的習題進行練習,從而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進行口語、聽力訓練。還可以采用游戲及角色扮演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但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要提前精心準備,這樣才能起到練習的有效作用,達到鞏固、強化所學知識的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有效性。
四、小結
課堂小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不僅要對每堂課的內容進行小結,還要總結在做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另外,我要求學生小組進行總結或在教師帶領下集體對每堂課進行總結。之后,我再做點評和概括。這樣就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五、作業
英語是一門語言,對于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在頭腦中大量儲存語言信息并在實踐中練習、提高的過程,認識到了語言學習的這個特點,就應該根據這個特點選擇作業形式。相對于抄寫單詞和句子,背誦對話或短文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背誦這種作業形式,不僅符合語言學習的特點,還符合初中生的記憶特點。當然不留筆頭作業也是不行的,在積累了大量詞匯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適當留一些日記、小短文之類的,既能充分利用語言知識,又能進行筆頭練習。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必須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說、多練,注重和他們溝通,爭取使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只有全員參與,才能使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收獲,才能更好地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周淑清.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