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雪梅
要高職法律教育側重于培養熟練掌握法律知識,并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專業人才,在教學內容上側重于對實用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而開展可行、有效的課堂實訓項目是高職法律事務專業改革的核心。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學課堂實訓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實踐”,這句著名的法學諺語道出了法律教育的本質特性:它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不能脫離實際進行孤立的理論研究,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尤為如此。法律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了培養掌握基本的法律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熟練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較強的適應社會能力、應變能力的法律應用人才。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法學本科畢業的學生,高職學生的法學理論知識可能有所欠缺,但他們的法律應用能力、實踐能力應比本科學生更強,這樣才能體現高職學生的特點,也能讓他們在激烈的勞動力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當然,僅依托傳統的課堂講授,單純地由教師講解法律精神、法律體系和法律條文是無法達到此目的的,必須加入相應的法律實訓項目與之相配套,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筆者結合自己在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經歷,提出了一些開展法律課堂實訓項目的措施,將學生的“接受性學習”變為“主動性學習”。
課堂實訓是指在正常上課時間,運用學校的基本教學設施(黑板、粉筆、多媒體),開展法律實訓活動。課堂實訓對場地、設施的要求比較少,任何一所高職院校在一般的上課時間都能正常開展此活動,如果運用得好,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法律實踐水平。筆者在教學活動中曾運用過的課堂實訓項目包括以下幾項:
(1)填寫法律實務中涉及的表格。法律實務中所涉及的表格主要包括與政府機關(包括工商局、法院、檢察院、看守所等)交涉中的表格以及在律所辦理業務時需填寫的表格。教師在進行此項工作的教授時,必須提前搜集相關表格并進行適當分類并厘清表格間的邏輯關系。例如,對于律師事務所的表格,按照辦案的順序,一般有蓋章審批表、律所所函、律所介紹信、簽署訴訟、仲裁委托合同告知書、代理合同、收費憑證、證據簽收清單以及案件完結之后的結案審批表。筆者就曾在講授企業法課程中的企業設立內容時,將廣州市的《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合伙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以及《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按照班級人數印發給學生,指導學生按要求填寫,并借此向學生講解企業命名規則、企業設立人資格、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及公司的設立條件及彼此區別等內容。不同于以往的“填鴨式”學習,學生對此產生極大興趣,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并通過詢問教師、查詢網絡等方式查找答案。最終,通過此次實訓課練習,學生掌握了企業設立的相關內容,包括設立條件及設立程序。
(2)撰寫實踐中的法律文書。要將實踐中的法律文書與一般的法律文書課程寫作相區分。一般的法律文書課程寫作是按照練習中給定的材料、要求,撰寫文書材料。此類文書寫作雖然也可以提高寫作能力,但由于其材料千篇一律、內容有限、細節不詳,且冰冷的事實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無法將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所以很多學生在習作時只是作為一個作業去完成,達不到應有效果。而筆者所強調的實踐中的法律文書,必須將其回歸于生活,案件的材料就是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例如,在律師函的寫作中,在教師講授完律師函寫作的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項后,要求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尋找可以發律師函的情況并以此為材料寫作。例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如果學生在生活中借款給他人,可以向對方發律師函;如果學生在消費中權益被侵害,也可以向責任主體發律師函。法律存在于生活之中,讓學生以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事件為材料寫作律師函,一方面,學生對此事件有主觀的了解,可以訓練其在一系列事件中找尋關鍵點,并立足于此查找相應法律法規作為支撐,請求對方實現其權益或停止侵權行為。法律文書寫作除了要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外,學生的分析能力、提煉能力也很重要。一般的法律文書寫作,材料所給的內容很多都是需要用上的,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就存在照抄材料的情形,而實踐中的法律文書,沒有給定材料,需要學生自己歸納,哪些事情需要寫進文書,可以產生法律效果的,哪些事情是無提及的,這些都沒有現成的答案,學生必須自己做出選擇。這種歸納分析的能力在寫作任何一類法律文書中都要用到,而一般的文書寫作又是無法有效培養學生此類能力的。另一方面,由于文書寫作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學生對此興趣會較大。當然,除了學生生活中的事件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外,一些新聞事件也是實踐性文書寫作的來源。
(3)修改合同。合同本也屬廣義法律文書的一種,如要進行起草合同的訓練可參照上文第2點。但現實中的合同很多是參照相應的范文,然后對其進行修改以符合自己要求后適用的。而要求高職學生在校時即能以法言法語起草合同文本有一定難度。相較而言,合同的修改就較為容易掌握,且其在實踐中運用也相當廣泛:無論是作為學生自己參與經濟、社會生活,還是在律所、企業里審查合同,合同的修改技能都相當重要。合同的修改在實務中既可能是合同談判的著眼點,也可能是合同談判階段進展的體現。筆者在教授學生修改合同的過程中,也會針對性地講解一些筆者所接觸的重大項目合同修改過程的背景情況和細節,使白紙黑字的合同化成法律實踐中的故事。對于這一點,筆者的心得是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訓練:一是訓練學生修改合同的錯誤,二是訓練學生將合同修改得更有利于己方。筆者在講授合同法課程時,就曾直接從網上下載一篇所謂《購銷合同范本》(里面存在著一些違反法律規定的表述),讓學生自行修改此合同,然后結合學生的修改情況進行總結、點評,教學生合同修改的要點所在。這個工作完成后,筆者再讓學生分別從購、銷各方的角度對合同再次修改。讓學生明白,一份好的合同不僅是沒有錯誤的,還必須是存在著立場的。
以上是筆者對高職法律教學工作中課程實訓項目設置的一些總結。當然,要使這些實訓項目達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課堂教學的必備設施外,軟件設施也很重要。而這其中的關鍵便是教師的素質。筆者認為,高職法律教師最好具有在公檢法機關或是律所的法律工作經驗,這樣才能向學生介紹法律實踐知識、律師辦案程序等內容,并提供真實的法律寫作、合同修改的素材,同時對學生實訓進行實時指導和總結。而這也離不開高職院校對法律教師在外兼職、實踐的支持。
法學課堂實訓項目的開展對于培養學生的法律運用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書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和學問,需要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實際才干。在法律高職專業人才的培養中,除校外實訓外,課堂上也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使其及時鞏固相關法律知識,增強實際動手能力,培養職業轉換能力,才能使培養出來的法律人才真正適應社會的需要。參考文獻[1]黃素萍.高職法律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計研究——以“訴訟法課程實訓”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