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蓉
摘要本文就四川省安縣道地藥材山茱萸所具備的資源基礎進行了論述,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了安縣山茱萸資源保護與進一步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山茱萸資源保護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R282.7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山茱萸又名萸肉,俗稱棗皮,天木子等。系山茱萸科山茱萸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春開黃花,秋果殷紅,是我國常用的名貴中藥材。山茱萸果肉具有滋補肝腎、澀精止汗之功效,是加工“六味地黃丸”、“舊芍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明目地黃丸”等多種宮廷秘方和中藥的主要原料。為使我縣山茱萸產業盡快走上規范化、規模化、良種化產業開發之路,本文對我縣山茱萸資源的保護和發展提出了一些對策。
1 資源基礎
1.1 分布及栽培歷史
山茱萸在我國廣東、山西、陜西、山東、安徽、河南、浙江、四川等省均有分布。①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而我縣種植的山茱萸最初記載于清代編修的《安縣志》,距今已有218年的栽培歷史。安縣曉壩鎮山茱萸種植歷史悠久,是由清乾隆年間大學士李調元從江浙帶回樹苗200余株,栽植于我鎮罐子山。經過200余年的發展,現我鎮有山茱萸種植戶1100戶,78萬余株,面積6510畝,其中“百年棗王”樹近200株。由于該鎮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所產山茱萸品質優良,具有果肉厚、色澤鮮、藥用價值高的特點。
1.2 基地建設與產業發展形成規模
我縣于2001年3月4日,由四川好醫生制藥有限公司牽頭,成立了安縣棗皮協會,負責山茱萸(棗皮)生產、加工和技術指導。并先后與成都陽天藥業公司、好醫生制藥公司合作建立了“棗皮基地”,進行了育苗、嫁接、移栽、防蟲等工作,到目前山茱萸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8 hm2,其中“棗皮走廊”就有5 Km。進入盛果期山茱萸樹近10000 hm2,掛果期的為5000 hm2,年產商品棗皮可達800 t,產值4800萬元。我縣堅持“以特定的地理環境,傳統種植優勢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核心,科技為先導,優質無公害為重點”的指導思想,科學種植山茱萸,提高山茱萸的質量和產量。我縣的山茱萸已逐步形成集栽培—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模式。四川好醫生制藥有限公司已成功地研制生產出以棗皮為原料的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好醫生棗皮飲片、好醫生減肥茶、好醫生降糖寧、好醫生強身健腦片、好醫生如意定喘片。
1.3 可靠的政策環境與技術依托單位
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4年中央1號文件、綿陽市十五發展規劃、安縣人民政府把山茱萸生產基地建設作為安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項目等政策為我縣山茱萸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環境。同時,我縣以四川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為技術依托,具有一批從事山茱萸種植栽培、藥理藥化、檢測、臨床試驗的專業研究人員。
2 資源保護與發展對策
為促進我縣山茱萸的發展,加快產業化進程,使之走上規模化、良種化、效益型發展軌道,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筆者認為應考慮以下幾點。
2.1 加強基地建設,積極做好技術服務工作
應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模經營,結合生態治理和退耕還林工程,嚴格執行技術標準,確?;亟ㄔO質量和效果。同時,通過依托科研單位,對基地現有的栽培種質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以山茱萸果實形態、產量、掛果率、抗病蟲害及有效成分含量等為考察指標,進行種質資源的優選、優育,保證我縣山茱萸藥材的道地性,最終為我縣山茱萸產品走向國際,成為我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奠定基礎。
2.2 制定和完善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爭取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我縣的山茱萸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在此基礎上,應立足于我國中藥行業發展的總體態勢,從更廣闊的區域背景條件出發,認清我縣山茱萸產業發展的基本水平、存在的問題、區域格局及布置的特點,合理的預測我縣山茱萸產業發展的變化趨勢,并進行準確的定位,制定合理、完善的產業近期、中期、長期發展規劃。
同時,為實現我國中藥產業的國際化、現代化、可持續發展,我國政府已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大力扶植、發展中藥產業。中藥行業的發展業已列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中藥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產業”,已經寫入我國《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②這為我縣山茱萸產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和重要政策保障,所以,我縣應進一步積極爭取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促進我縣山茱萸產業朝著又好、又快的目標發展。
2.3 健全和完善產業組織與模式,努力提高農民和企業經濟收入
我縣山茱萸產業的運作模式為“公司+協會+科研協作單位+農戶”的形式,應進一步對該模式進行完善。如建立科研—培訓—試驗—示范—推廣應用一條龍的技術服務體系;山茱萸基地建設良種—早產栽培法—名優山茱萸服務體系;加工企業建立科研—中試—工業化服務體系;全工程建立綜合技術服務體系,堅持農科教結合,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培訓技術人才,不斷提高建設項目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掌握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同時,引導龍頭企業加強種質的培育與利用研究,促進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延長產業鏈。要大力健全和完善山茱萸產業協會和行業組織,徹底改變過去家庭式、分散經營的格局,讓產業組織和龍頭企業真正成為產品與市場聯結的紐帶,避免生產中的盲目性。最終以“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使產、研、加、銷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從而增加農民、企業的收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4 加強資源與規范化種植加工技術研究,提升科技水平和產業競爭力
中藥材GAP是山茱萸規范化種植的基礎,其核心是藥材的質量。在此基礎上,我縣應以山茱萸GAP基地生產的藥材為研究對象,探尋適用于我縣地理、氣候、人文環境的吳茱萸種植加工配套技術。如對幼樹、中齡樹、成熟盛果期樹進行有區別、合理、科學的生長調節和營養調節,促進樹種向人為控制方向發展,保證藥材質量的穩定。此外,還要加強山茱萸精深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目前,山茱萸只用其肉入藥,果核被全部丟棄,果肉的利用率也只有25%左右。應對其果核、樹葉中的生物活性物質進行研究,進一步開發出品種豐富、質量上乘、口感良好的山茱萸保健品、保健飲料、食品添加劑、藥品等。從而提升吳茱萸產業的科技水平及競爭力,促進山茱萸走向市場、走向國際。
2.5 積極做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爭取國家資源保護
我國山茱萸分布廣泛,多省區均有分布,造成了其品種繁多、質量良莠不齊。而我縣由于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所產山茱萸具有品質優良、色澤美觀等特點,具有良好的市場價格。而部分商販利用其它產地的山茱萸進行冒充、以次充好,嚴重破壞了我縣道地藥材山茱萸的名譽及市場地位。因此,自2011年3月我縣就積極進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申報工作,爭取國家對我縣道地藥材山茱萸資源的保護。
注釋
①田偉政.名貴藥材——山茱萸[J].經濟林研究,1999.17(1):32-33.
②趙雯.《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引發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報,2005.3(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