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周世力
摘要“研討式”教學是不同于傳統教學的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的教學模式,在研討式教學模式指導下的課堂,具有思想活躍,討論研究氣氛濃的特點。我們借鑒這種教學模式,結合病毒學課程特點,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對病毒學課程中研討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進行了探討,為在生物技術類專業課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教學改革病毒學生物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在大學教育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學習能力也得不到培養。現代教學理念認為,大學的課堂教學不僅傳授給學生學科知識,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的能力的培養。研討式教學方法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通過由教師創設主題和引導,師生共同查找資料,研究、討論、實踐、探索,找到解決問題辦法的一種教學方式。采用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身主動性學習學科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文就病毒學課程中采用研討式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探討。
1 研討式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中,教師是知識唯一的傳授者,在課堂上占絕對主導地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以教材為中心,通過口授,PowerPoint,板書等方式“滿堂灌”傳授知識。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接受者,通過耳聽,筆記等方式被動的接受知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是教學這個舞臺的絕對中心,學生只能充當觀眾,只要認真聽課,做筆記和期末時突擊復習就可以在課程學習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在這種完全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下,學生逐漸會成為“不會發現問題,不會思考問題,不會解決問題”的“三不會”學生,學生的知識也僅限于筆記,教材中。這種以教材為本,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今天已經不能適應教學的要求,并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摒棄。
現代教學觀點認為:學習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學生的認知過程,而是一個師生合作交流的過程。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充當引路人的角色,通過啟發教學,文獻閱讀,小組討論,專題學習,案例講授等多種具體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把教學變成是一種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師生共同合作,相輔相成的過程。教師的引路人角色主要體現在以“引導”為主,通過設置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有價值,并有利于學生發揮的問題。這些情景和問題的設計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對學科的發展前沿的掌握能力,更需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水平和特點,對課堂的期望和要求。在了解和掌握這些情況后,再以教師全面,深刻和獨特的見解,利用現代化、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使其從一個“門外漢”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聆聽,閱讀,分析,歸納,凝練,展示等過程變成一個“內行人”,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學科知識,更學會了如何學習。
2 病毒學課程特點
病毒學是生命科學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它是以病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病毒學基本原理與生物技術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具體來講,它是在充分了解病毒的形態和結構特征基礎上,研究病毒基因組的功能、復制、表達及調控機制,從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病毒感染、致病的本質,為抗病毒藥物研制,病毒病的診斷、預防及生物防治提供理論基礎及科學依據。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日新月異”是對生命科學發展速度一個貼切的形容。而病毒學這門年輕的學科,更是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信息量成幾何級數增加,書本知識更新速度遠遠趕不上學科的發展速度,如果只局限于教材和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遠遠不夠;而且,在病毒學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僅僅靠填鴨式和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我們嘗試在病毒學這門專業課中,進行研討式教學改革的一些嘗試。
3 病毒學課程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3.1 充分做好準備工作
開展研討式教學前,應主動了解學生相關專業基礎學科知識水平,在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上,注意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有機的連接;在教學大綱的制定上,除了經典內容外,還要根據學院特色和學科發展的趨勢補充一些特色內容,在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修改和完善。此外由于病毒學學科知識更新非常快,很多信息都是來自海量的專業文獻,特別是外文文獻,因此,了解學生文獻資料的查閱能力和外語水平也非常重要。在掌握這些情況后,針對學科規律,教育規律和學生特點,制定包括研討的主體,研討的具體方式,資料的收集,時間分配,預期目標,成績評定等方面的詳細教學計劃。
3.2 精心選擇研討主題
選題是研討式教學的關鍵,選題的難易程度和質量高低直接關系到研討式教學的效果,選題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1)目標和意義明確,每個專題都有明確的預期目標和培養要求;(2)與現實緊密相連,具有吸引力,每一次研討課題,應由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現象或是話題引入;(3)選題難度適宜,學生能在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下,通過教師的指導,自己查閱資料,分析整理信息,并凝練出自己初步的想法和觀點;(4)選題應該具有綜合性,能包含多個相關學科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也易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進行發揮。在選題內容設計上,經過幾年的實踐發現,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采用研討式教學方法,而學科的研究前沿,具有爭議的問題,與生活密切聯系及社會熱點相關的問題適合設計成研討主題,而且學生對于這些論題的熱情非常大。
3.3 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在確定了研討的主題后,應根據主題的內容及特點設計不同的研討方式及教學環節,如“病毒的存在對人類來說是禍還是福”等一些至今仍未有定論的話題,非常適合設計成辯論的環節,讓學生分別站在正反方這兩個對立面去尋找相關知識和證據,并從病毒學,生命科學,醫學,歷史,社會學等不同角度去闡述和論證自己觀點,通過辯論的環節,學生不僅掌握了學科知識,更鍛煉了口才和反應能力。對于一些學科前沿問題,可以設計成團隊PowerPoint制作展示及解說環節,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對某一感興趣的學科前沿研究進行介紹,培養學生跟蹤學科前沿,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凝練,制作成PowerPoint的能力,在解說環節中,學生的口才,自我表達表現能力得到充分鍛煉與展示。在辯論,PPT制作展示及解說環節,由于課時限制,都是采取分組,最后由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的形式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同學不僅鍛煉了自己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也培養了團隊精神。除了這些課堂教學環節外,綜述的寫作也是研討式教學中經常會設置的一個環節,由教師設置一個主題,學生根據主題自己查找資料,撰寫綜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于綜述的主題設計非常重要,是決定綜述寫作環節成敗的關鍵。應該設計一些理論聯系實際,參考文獻資料非常充足的課題,這些主題可切入點多,留給學生分析、判斷、思考的問題也非常多,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來發揮,使綜述論文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3.4 悉心總結每次研討任務
在研討式教學中,教師對每次主題任務完成后的點評和總結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決定下一個環節能否順利有效進行的關鍵。每次點評既要對專業知識進行深入的剖析,將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問題是什么;同時,更應該對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對學生的熱情和付出表示贊許。在點評時,應更多的使用鼓勵、向導性語言,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努力,每一個進步都能引起教師關注,在獲得自信和滿足感的同時,對下一個探討課題更加充滿熱情和責任心。對于教師來說,點評工作是對自身的一種檢驗。在點評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具有過硬的學科專業知識基礎,對學科前沿的把握能力外,還要對大學的教育規律及學生心理特點有所了解,使點評工作不是僅僅給個分數和評語,而是對學生專題工作完成后的一種肯定和從教師角度上給學生一些建設性意見供其參考。因此,在點評前,教師需要認真準備,包括檢查學生對研討的主題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及學習能力中存在的短板;此外,對學生疏忽的知識點或研討中對知識點的理解出現偏差的問題,應進行二次備課,在點評中及時指出及給出正確觀點答案,這也是教師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中主導地位的重要體現。
4 結束語
幾年的實踐證明,病毒學課程教學采用研討式教學后,學生不僅掌握專業知識內容,更培養了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通過對主題的設計,教學手段的靈活運用,師生的交流互動,課程的學習變得立體,生動;同時,研討式教學這種方式要求學生在課后要進行資料查找,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等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大學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課堂上的內容,更需要向課后進行延伸,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這對于學生日后在生物技術領域中進行知識的獲取和更新非常重要。我們認為,在病毒學課程中采用研討式教學模式,不僅是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新,更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使該課程的課堂質量,教學效果得到較大的提高。
L鼙韭畚氖芤韻孿钅孔手?.江漢大學課堂方法教學改革項目《病毒學研討式教學改革探索》;2.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生物技術專業產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陳潭.seminar 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其教學模型構建.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4).
[2]沈文捷.“seminar 教學法:研究生教學的新模式.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2).
[3]朱國琴.嘗試探究教學提高課堂實效.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
[4]宿慧麗.探索教學方法 優化生物課堂.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l1.6(7下).
[5]張秋鳳.化學探究教學.現代教育教學探索雜志,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