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珺
摘要: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對除了股東之外其他利益相關者所具有的社會責任。國有企業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力量必須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界定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及中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特征,從國有企業性質地位、可持續發展要求、國際經濟交流合作需要等三方面分析新時期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同時,提出增強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意識、建立并逐漸完善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體制機制、加強中國國有企業間交流與國際合作、建立健全中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
關鍵詞: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8-0032-03
國有企業對于中國經濟社會有著重大意義。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由自身性質所決定的責任要求,更是整個經濟社會對國有企業提出的使命要求。
2012年2月2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① 根據初步測算,201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471 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1%(見圖1)。
圖12011年三大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第二產業,即工業,一直被稱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其中中國國有企業對于工業產業的貢獻功不可沒(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到,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在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經濟表現積極。此外,還可以通過對中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的細化,發現在世界經濟發展勢頭減緩、中國整體經濟穩步發展(2011年初步測算GDP增速為9.2%)的同時,中國國有企業仍呈現出活躍的發展局面(見下頁表2)。
通過以上圖表的分析,進一步佐證了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國有企業應該肩負的使命和責任。那么,究竟何謂“企業社會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及中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特征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作為一個“舶來品”,它的提出與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息息相關。此后,針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存在必要性、內涵深化以及研究范式等各個領域都引起了政府、學者、企業的廣泛討論和研究。但直到現在,尚未有一個絕對完整或確定的定義。事實上,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是與時俱進的,它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不斷被豐富,隨著人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不斷被充實。目前,較為被廣泛接受的一個定義是: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對除了股東之外其他利益相關者所具有的社會責任。
根據這一定義,中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特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社會責任的對象。這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中并不強調股東,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對股東負責是其最基本的責任。一個企業得以形成,必然存在對其投資的股東,如果企業連對其股東的責任都無法保障時,企業很難存續,此時更談不上對其他對象的負責了。因此在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討論中,將此基本責任不列入強調與討論之列。(2)利益相關者的范圍。一般認為,利益相關者表現為在股東以外,受企業決策與行為現實的和潛在的、直接的和間接的影響的一切群體。具體可以包括企業的員工、企業產品的消費者、企業的債權人、企業利用的資源和環境、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的受益者、政府等各類群體。企業對這些群體的責任就是它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3)責任的層次。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是與時俱進的,但其核心內容,綜合起來說,包含了三個層次的責任: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和倫理道德責任。經濟責任可以表現為對員工收入及合法權益的保障、對合同方承諾的守約、對政府稅收的貢獻等。法律責任主要是指在國際國內法律法規中關于企業社會責任涉及的所有內容,對于企業具有強制力,是必須遵守、嚴格履行的義務。倫理道德責任則更多地指向那些由企業自愿履行且以國家強制力之外的手段為保障的義務。值得一提的是,認清企業社會責任層次的同時,必須明確這三個層次的責任并非有著明顯的界限,而是互相包含、互為補充的,企業在履行其責任時可能同時滿足經濟、法律、倫理道德三個層次的要求。
二、新時期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個年頭,國民經濟生產總水平也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作為中國重要經濟力量的國有企業在全球化競爭和現代化進程中也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在企業轉型階段充分認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對于中國國有企業在未來的生存和發展中有著重要意義。
1.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質和地位決定了其履行社會責任的必然性。中國是一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居于特殊地位,并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此決定了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必然性。(1)國有企業負有維護國民經濟穩定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責任。大多數國有企業所處的行業都占據著國家經濟命脈,在這些行業里履行社會責任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2)國有企業享有一般企業無法享受的資源優勢和政策優惠。權利義務的均等從客觀上要求國有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更多地將其因優勢資源和優惠政策而得到的利益惠及于社會公眾。(3)國有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國有企業的發展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始終承擔著實現國家政治戰略目標、經濟戰略目標的使命。當代的國有企業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期在新時期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中仍然完成其使命。(4)國有企業的行動措施對其他一般企業具有示范作用。國有企業占據著國家經濟命脈,穩定著國家的經濟根基。而其他一般企業在國有企業的帶領下也必將銳意進取,活躍起國家經濟。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于其他一般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2.國有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其履行社會責任。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之后,中國國有企業也開始了向現代化企業轉變的體制改革。現代企業的特點體現在企業具備較為長遠的發展戰略、完善的生產經營制度和良好的企業文化等方面,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也有利于企業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同時也有助于企業活力的激發和企業形象的提升。這可以從根本上推動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國際經濟交流合作的頻繁也促使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企業社會責任概念一經提出,就引起了社會廣泛的討論,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討論也發展至今。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推動下,國際社會越來越多地關注到企業社會責任,甚至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質量納入到對企業的評價中去。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僅對內起到了對其他一般企業的示范作用,在對外經濟交流合作的過程中也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負責任形象的生動體現。
三、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從最初計劃經濟體制下,到如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國有企業始終不斷地在履行著它們的社會責任。但是縱觀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來看,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1.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逐漸引入社會責任思想,但仍有待加強。20世紀90年代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進入中國伊始,它并沒有一下子得到廣泛關注,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追求經濟利潤的目標相違背。但經過了長期的實踐經驗表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并不與企業逐利的目標相左,相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更好地促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此后,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開始逐漸被引入了經營管理理念中,國有企業也紛紛開始對這一理念的實踐。但客觀地講,雖然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中逐漸引入了社會責任思想,但仍有待加強。
2.中國國有企業逐漸履行社會責任,但形式欠豐富。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中國國有企業也逐漸開始履行社會責任,包括在地震、冰雪災害等時候的慈善捐助等,但是總體說來,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形式比較單一,有待豐富。現在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再是“企業辦社會”的形式,不再大包大攬地充當教育、醫療等方方面面的功能角色了,此時就需要思考國有企業可以采取哪些形式來履行社會責任。近年來中國國有企業大多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但很多也僅僅停留在公益慈善事業。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形式可以也應該更加多樣,比如建立社會基金,與社區、學校聯動,同社會團體合作等等。
3.中國國有企業開始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但評價體系不完善。自2006年國家電網首家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來,六年來有更多的國有企業相繼發布了自身履行社會責任的相關報告。但是對比發達國家,可以發現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還有待豐富。除了對企業社會責任認識上的參差,大多數報告在說明履行社會責任具體情況時仍然較為宏觀,而沒有相應具體的評價指標和體系來加以佐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實際質量。事實上,為了滿足社會和更多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制定尚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建議。
四、加強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對策建議
中國國有企業的發展對于國民和國民經濟的影響重大,要加強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履行,需要借鑒國外經驗,但不能全盤照抄,而必須因地制宜,結合中國國情制定出相應對策。
1.增強履行社會責任意識。從作為國有企業領導層的國資委、國有企業管理層的各級職工,到為國有企業服務的所有員工,甚至是經濟社會的每一個人,從思想層面上加以重視,都樹立起社會責任意識,把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重要的議事內容,經常研究討論社會責任事宜,加強社會責任培訓和意識建設,形成良好履行社會責任的氛圍。
2.建立并逐漸完善履行社會責任的體制機制,加強企業間交流與國際合作。社會責任的體制機制內容至少應該包括計劃層面、實施層面和評價層面等,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真正納入到國有企業治理和長期發展戰略中去,制定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考核評價制度,保證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對履行社會責任加以關注和重視。此外,還可以通過增進與對履行社會責任有更先進經驗的國內外企業的交流,尋找可借鑒之處,取長補短。同時也可以積極參與社會責任國際標準的制定等工作。
3.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可以通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來向社會及其利益相關者進行公布。通過觀察、分析現有公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可以發現其中的大多數均來自于國有企業。包括政府、學者、企業在內的各方也開始重視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運用,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而各家國有企業也可以通過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除了共性之外的特性部分中,展現自身的企業形象,坦誠接受來自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監督和建議。
中國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仍將是一條長遠之路。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伊始、在中國“十二五”計劃開端之際,順應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國有企業應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助力中國經濟社會的進步,同時也為中國經濟和諧順利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洪濤,沈藝峰.公司社會責任的思想起源與演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盧代富.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學與法學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李洪彥.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4]殷格非,代奕波.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政策必要性探討[J].WTO經濟導刊,2008,(6):20-21.
[5]彭建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原因、內容與動力——“三因三色三力”理論[J].宏觀經濟研究,2010,(1):3-9.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ulfill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New Period
FAN Jun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Shanghai University,Baoshan 200444,China)
Abstrac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o show the responsibility for stakeholders rather than shareholders. As our important economic power,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should actively fulfil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then analyzes the necessity for ou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fulfil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new period,including the statu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mselves,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hould enhance awareness of CSR,establish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system mechanism for fulfilling CSR,strengthen inter-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and build and perfect the CSR information releasing system.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report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