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鵬 王承武 劉志有
摘要:三農問題一直是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影響瑪納斯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為了研究當前新疆的土地流轉狀況,特選取土地流轉較好的瑪納斯縣作為調研樣本,通過實地調研,總結出當前瑪納斯縣在土地流轉中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2)土地流轉缺乏公共協調服務組織;(3)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結合瑪納斯縣的實際情況作者提出了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瑪納斯縣;土地流轉;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8-0063-02
三農問題一直是事關中國發展大局的關鍵問題。農村的穩定直接關系到全國的穩定,農村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全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土地問題歷來就是研究三農的重中之重。對農民來說,土地又是其最大的社會保障。農村生產力的提高離不開適當的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流轉就成了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關鍵因素。本文以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為例,探討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結合瑪納斯縣的實際情況提出促進土地流轉的具體對策。在全疆范圍內,瑪納斯縣的土地流轉工作較具有代表性,本文選擇昌吉州瑪納斯縣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五個鄉鎮作為調研樣本對農戶進行隨機調研。這五個鄉鎮是:樂土驛鎮、包家店鎮、北五岔鄉、蘭州灣鄉和涼州戶鄉。本次調研采取一對一問答形式,實際采訪378個農戶,得到369份有效問卷。
一、調查問卷分析
1.樣本家庭基本情況。在回收到369份有效農戶調研問卷中,農戶的家庭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瑪納斯縣有效調查樣本家庭基本情況匯總表
續表
資料來源:調研問卷。
2.農戶參與流轉的比例。統計數據顯示,369份樣本農戶問卷中,有272戶參與土地流轉,占調研農戶比例的74%,未流轉的農戶僅有26%。這說明近年來瑪納斯縣土地流轉市場發育程度比較高,土地流轉已得到大多數農戶的認可(見表2)。
表2 瑪納斯縣樣本農戶農用地流轉比例匯總表
資料來源:調研問卷。
3.農戶土地流轉情況。從轉出情況來看,只有7%左右的農戶轉出土地面積在5畝以下;從轉入情況來看,超過63%的農戶轉入土地面積在30畝以上。數據表明瑪納斯縣農村農用地流轉市場是比較活躍的(見表3)。
表3 瑪納斯縣樣本農戶農用地流轉情況匯總表
資料來源:調研問卷。
二、當前瑪納斯縣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土地流轉價格機制的形成,不僅需要土地流轉市場的完善,需要土地產權制度進行改革,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以及一系列土地價格評估體系。在調研中發現,瑪納斯縣土地流轉過程中,有關的土地估價、土地測量、土地信用以及土地流轉合同制度不健全。從瑪納斯縣近幾年土地流轉中可以發現,其價格基本是農戶交易雙方隨意定價。這種隨意定價存在種種弊端:一方面,這類的價格不是真正土地市場價值的反應,當然也就無法完全體現土地流轉的真正價格;另一方面,參與流轉土地的價值與價格的不匹配,使土地資源在流轉中很難得到合理配置,難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也就不能有效調動參與流轉農戶的積極性,對土地流轉的長期性以及地力保護不利。不完善的土地流轉價格機制成為制約瑪納斯縣農地流轉的重要因素。
2.土地流轉缺乏公共協調服務組織。近幾年,瑪納斯縣土地流轉的規模越來越大。與土地流轉規模不斷上升相比,公共協調服務組合還不完善,公共服務水平還有待提高。根據國家相關土地法律規定,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其土地流轉行為由農業行政部門負責管理。但是在實地調研中發現,農戶之間所簽訂的土地流轉協議大多沒有向當地農經部門登記備案,口頭協議大量存在。這使得農村土地流轉關系處在不穩定狀態,給農村土地關系帶來隱患。
3.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作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市場行為主體,農戶獨立承擔著生產中的各種風險。這些風險包括市場風險、自然災害以及各種意外事故等等。農戶靠自己的力量抵擋這些風險,當風險超出農戶自身化解極限時,他們將面臨很大的生活壓力,甚至因風險而重返貧困。此時,土地作為農民最重要的社會保障的功能就顯現出來。因為土地具有社會保障的功能,因此農戶一般將其視為守護生存的底線,即使其他的工作能夠帶來豐厚的收入,然而養老保險等各種社會保障沒有完全落到實處時,農民不會輕易把土地流轉出去。因此,社會保障程度完善與否也成為影響土地流轉的重要因素。
在瑪納斯縣調研中發現,農民對各類社會保險的參與度都很高,調查對象中有96%的農戶都參加了新農保,有部分農戶參加了農村養老保險,但是對養老保險的支付額度,普遍認為不高。相信隨著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農民對土地養老的功能會越來越淡化,到那時農戶土地流轉的規模和效率會有新的突破。
三、加快農村土地合理流轉的對策
1.加強土地流轉宣傳工作,引導農戶參與土地流轉。農業部門要通過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民宣傳好,讓農戶了解到土地流轉的好處,要讓農民群眾知道,土地流轉有利于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家庭收入。鼓勵農戶以多種方式參與土地流轉。同時政府要引導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積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動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
2.做好土地流轉法律法規建設,確保土地流轉有法可依。全面推行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完善流轉合同管理審查備案機制,促進建立長久、穩定、規范的土地流轉關系。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糾紛調解仲裁機制,實現矛盾處理法制化、規范化。
3.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土地流轉平臺建設,切實做好流轉服務工作,完善土地流轉咨詢政策,規范土地糾紛處理程序,建立和規范土地審批與管理制度。
4.多方面保障農村土地穩定流轉。要把農村勞動力專業工作制度化,常抓不懈;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繼續加大農民技術素質和就業培訓,繼續加大力度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多渠道增加農民就業。做好農村社會保障工作,逐步降低農民對土地的生存依賴,保障農村土地穩定流轉。
參考文獻:
[1]蒲春玲,張樂杰,等.新疆農村承包土地使用、流轉模式及農戶耕地利用與保護研究[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9:45-58.
[2]車裕斌.中國農地流轉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192-195.
[3]孫佑海.土地流轉制度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0:6.
[4]張照新,張海陽.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綜述[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2).
[5]新疆瑪納斯縣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牧民增收[EB/OL].中國農經信息網,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
xReadNews&NewsID=76832.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