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隆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德育與班主任大會暨全國中小學主題班會展評活動頒獎典禮”上,我從教育專家陶西平手中接過了沉甸甸的證書。第一次和專家這么近距離,第一次站在這么大的頒獎臺上,第一次感受這么高的榮耀!手中拿過金光閃閃的獲獎證書,看著自己的名字和作品名字,無限感慨涌上心頭。這一殊榮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凝聚了多少學校領導、同事給予的支持與幫助。
忐忑與希望交織
思緒回到了2011年3月3日上午,匆匆上完語文課的我被王玉紅校長叫到她辦公室,她交給我江陰市教育局開展的主題班會評比活動的任務。活動要求每個學校出代表進行市級比賽并展示。對我這個年輕教師來說,任務不輕。剛接任務的一剎那,我慌了,心里很忐忑,雖然爽快地接受了任務,可心里直打鼓,一點底都沒有。怎么辦?我不停查找資料,上網搜索,翻閱聽課記錄,借來一些活動錄像和光盤……忙得焦頭爛額。一天,兩天,毫無頭緒,參考資料堆了一桌,可每次總是苦于沒有好的框架和思路而一直下不了筆。
做操時,王校長看到了我,關切地詢問起活動組織情況。我苦著臉把我的擔心、壓力和困惑一一傾吐。校長聽完后,說:“凡事只要盡到力就好。這是我們花園小學大家共同的比賽。不重結果,重在過程,重在提升。只要通過這一平臺,學生有所得,教師有所進,學校有所獲,那我們就成功了。小瞿,放下包袱,盡力就行。我們各條線都會鼎立協助!”有了校長的關心和鼓勵,我如釋重負,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覺身后有一股力量支撐著我。
痛快與痛苦共生
然而,從無到有的過程是痛苦而美好的。好的結構和思路特別重要。痛苦,糾結,怎么定大框架呢?腦海里一次次涌現了德育處的領導、智慧共享室的老師和我一起進行“圓桌會議”的情景。加班加點,一遍遍改教案,一遍遍磨細節,毫無怨言。為了想出一個富有創意的點子,大家苦苦思索。
“活動要體現出層次和梯度,知情意行,這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育規律……”熱情智慧的五(2)班班主任劉敏老師這樣啟發我。
“其實班會活動課和我們的語文課是一樣的,切入點要小、巧、實……”
“干脆,我們以串串腳印穿出線索,以《路之歌》來展開吧。”包靜娟校長也有了好的提議。
一石激起千層浪,“對,對!活動要象一個圓球的球心一樣,把表演、情感、師與生都糅合在這個球體內,在這個情境之中,使活動渾然一體,水到渠成。”朱育妹教導也進行了補充。
“要不……”
“是否可以……”
“或者也能這樣……”
雖然已是下班時間,雖然不是自己的活動,但每次“圓桌會議”,沒有一個老師規避,也沒有一個老師搪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擺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金點子多多,碰撞多多。我刷刷地記錄,不時也拋出我的想法和困惑,大家在德育處這個不算寬敞的辦公室,痛苦而又痛快地進行著頭腦風暴,時而鴉雀無聲,時而哄堂大笑,時而眉頭緊蹙,時而激動不已。研究,碰撞,修改、推敲……這里是我們學習的陣地,更是心靈的共融。
一遍遍的打磨改進是很辛苦的,但同時也是富有成就感的。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方案的每一次修改,意味著思路的又一次拓展。更讓我感動的是我的活動比賽得到了全校各方面老師的支持與協助:校長幾次親切關懷,親臨指導,耐心啟發;一次次的圓桌會議,集思廣益,大家智慧碰撞;為了活動競賽的加油道具,美術老師加班加點,在空間狹小的辦公室為學生量身定做;為了活動背景主題突出,后勤老師幫助搭臺布景,整改課件;同組老師協調課務,出謀劃策;音樂老師現場帶隊,精化細化活動內容,增進生動性和流暢性……
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有了這么好的金點子智囊團和這么熱情的后援團,我有了信心,有了動力。
引領與歡悅同行
為了讓活動更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在原有初賽時活動效果的基礎上,學校充分發揮校外輔導員的優勢。那個胸前戴著紅領巾的高大身影和手持快板、紅練當空舞的身姿總不時浮現眼前。他們兩位加起來有100歲了,是我們學校的校外輔導員,至今還熱心參與我校的一些活動。當時,主題班會活動經過初賽,已經進入了緊張激烈的決賽,棋逢對手,自然不能甘拜下風。于是,“知心叔叔”李昌林來了,文化館館長黃啟元來了,他們的到來使我們的活動錦上添花。
為了讓快板表演更有激情,更能唱出學生的心聲和沸騰的熱情,黃館長現場演繹; “知心叔叔”李昌林參加,用團體心理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自覺得到心理感悟。他的角色是來給同學們做游戲,因此特別受歡迎,他的出現讓學生們欣喜若狂,參與性和主動性,從歡呼聲和掌聲可見。通過知心叔叔團體輔導的心理游戲,學生們明白了奇跡是這樣發生的,團結的奇跡是這樣創造的,相互信任、擁有堅韌的意志可以創造這樣的成功。其實,學生們的心聲正是我的心聲啊!這次主題班會的成功,是我們齊心協力創造的我們共同的成績。
樂趣與提升并存
這次活動,對我而言,雖多了一分忙碌,但收獲的卻是難得的實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一路走來,我并不孤單,有一個強大的團隊和我一起,擰成一股繩,聚成一股力,一起向前走著。觀摩過我們活動的專家們和同行們都表示,我們這次主題班會活動體現了“新”“細”“精”。這其中,融合了大家多少的智慧和精力!這哪里僅僅是一位老師、一個班級學生的一場活動,而是我們學校大家庭盡心聚力打造的一個作品。
有句話這樣說,“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一次次經歷和一回回體驗中獲得閱歷,不斷積累智慧的。在不斷的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眾里尋她千百度”過程中,智慧碰撞﹑情感交融﹑價值共享。我不斷頓悟,特別是和協作者對話、思維碰撞的時候,更是體驗到了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和愉悅感,教育素養也在不斷提升。
一個教師的成長,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花園實驗小學為我營造了濃郁的學習研究氛圍,正因有了一些好領導、好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才迎來成功的笑,收獲的甜。是這樣一個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學習型和諧團隊,成就了我的發展和成長。
“物質的陽光照在人身上,只能暖和他們肌膚的一時,只有精神的太陽才能照臨他們心靈的隱私之處,才能明透他們的一生一世。”彷徨時的鼓勵,無措時的智慧共生,幕后準備的張羅協助……這縷縷“陽光”溫暖了我的心,這份溫暖的力量定會伴我成長前行!
充實而又難忘的北京之行很快結束,但這次頒獎慶典留給我的,絕不僅僅只是獲獎瞬間的激動,領獎剎那的榮耀,聆聽報告時的無限感慨,更多的應該是來自于幸福的多元體驗,來自于工作熱情的再激發,來自于個人職業追求的再度提升。在江陰花園小學這塊肥沃的土壤上,我將繼續不斷學習教育理念的精髓,改變思想的深度;不斷創新改變工作的力度,永不停歇對教育藝術的追求;用熱忱改變事業的厚度,踏地而行,讓生命與使命同行,追求并享受職業的幸福。
(瞿冬瑜,江陰市花園實驗小學,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