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冀平
【摘要】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價值觀問題成為社會各方面普遍關心的熱點,關于價值觀問題的研究也成為“顯學”。價值觀是文化的內核,我們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特別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抓好價值觀教育至關重要。
【關鍵詞】價值觀文化國民教育
價值觀問題的重要性,既不因古今而不同,也不因中外而不同?,F代的暫且不論,中國古代講“文以載道”即已涉及價值觀,而東西方社會之間價值觀的不同,也經常為人們所討論。很多問題在其錯綜復雜的表象后面,都有深刻的價值觀基礎和涵義。價值觀問題的重要性,不僅在關于價值觀的討論中表現出來,而且也在關于價值觀的教育中表現出來。從一定意義上說,價值觀教育更為重要,它具有更為突出的現實性和實踐性,使得一切關于價值觀的討論都落到實處,也使得這些價值觀的意義真正體現出來。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在包括哲學討論、文化建設、國際政治交往等諸多領域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來。
價值觀問題日益引起廣泛關注
進入21世紀新階段以來,價值觀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興趣,受到較以往更多的關注。在社會生活中,價值觀一詞也得到廣泛使用,各種實際運用走向常態化。當下,在學術理論界乃至一般文化人當中,很少有人能回避這一問題,或者否認價值觀問題的重要性以及加強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審時度勢,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進行專題研究,作出全面部署。全會的召開帶動了全社會對文化問題的研究和關注。文化問題在政治層面突出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問題;在社會層面,更加聚焦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在學術層面,則被追溯到各種價值觀問題的研究。
在強調文化問題的氛圍中,價值觀問題成為社會各方面普遍關心的熱點,關于價值觀問題的研究也成為“顯學”。無論在理論思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價值觀問題都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價值觀的凸顯緣于文化大討論的深化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我國規模較大、相對較集中、持續時間較長的文化討論主要有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世紀八十年代,第二次發生在21世紀以來的頭十多年,兩次討論可以說是先后在新時期之始和新世紀之始,分別圍繞“要不要改革開放”和“要不要繼續改革開放”之合法性和價值觀的認知展開。正是在這兩次文化大討論中,討論了很多價值觀問題,在深化認識的基礎上也提出了大量新的問題,價值觀的意義得以突出和強調。
特別是21世紀初期發生、目前仍在繼續的這一次文化討論,作為長期以來文化建設明顯滯后的邏輯反撥,加上來自基層和民間社會蘊積已久的文化自覺,特別是由于黨和政府從理論建構到實際建設的大力推動,其在參與規模、深入程度、實際成效等方面,都堪稱空前。
具體而論,這輪文化大討論之所以能夠展開,文化和價值觀的作用能夠受到重視,主要緣于正反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從肯定性的意義上,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走歷史上某些西方國家那種野蠻崛起的老路,就既要大力發展軍事、經濟等硬實力,又要積極發展文化、科技等軟實力,努力加強文化建設,重視發揮價值觀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否定性的意義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物質生活和和精神生活齊富有,因此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較大成就的同時,還要努力制止和防范與此相伴生的道德滑坡和價值失范,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團結全體人民,形成堅實的道德基礎和價值觀共識。
文化的實質就是價值觀
現實社會中,文化形態各異,透過現象看本質,文化的實質就是價值觀。換言之,價值觀是文化的內核,每一種文化都有著特定的價值觀,都是特定價值觀的具體表現。一方面,一定的文化孕育了一定的價值觀,可以說文化是價值觀的前提和基礎所在;另一方面,一定的文化又凝聚著一定的價值觀,可以說價值觀還是文化的中心和內核所在。要認識文化,關鍵是要認識其價值觀。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任務由來已久,卻特別凸顯于提出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重大任務之后,而且還更加聚焦于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上,吸引了社會各界的極大興趣,集中了干部群眾的熱烈討論?;仡欉@一真實的歷史過程,可以有助于認識為什么價值觀問題凸顯于文化討論,也有助于正確理解在文化與價值觀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那么,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礎上,該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現實依據、重大意義、深遠影響?目前,圍繞這些問題的討論正在熱烈進行,并朝著新的深度和廣度拓展。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在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之實質的意義上,當前要真正深化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亟需深刻認識價值觀的特點。
價值觀既反映一定階級或階層的利益需求和意識形態,又反映一定社會存在和客觀規律,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一,是政治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因此,所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是一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但也包含超出此范圍的、大量的社會內容,具有適應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共同價值或公共倫理,可以說就是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因為,我們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就是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特別是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抓好文化建設,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
把價值觀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加以重視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我們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特別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然價值觀建設如此重要,那么抓好價值觀教育也至關重要。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
國民教育、價值觀教育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同時也具有突出的政治性、意識形態性的特點。通過教育形成的特定的國民性,體現了一個國家整體的對外形象、公民的特殊稟賦、民族的精神氣質,正是國民教育之功、價值觀教育之效。西方國家對于通過國民教育進行特定價值觀的灌輸,歷來毫無顧忌、從不掩飾。所謂非意識形態化,他們從來不用于自身,反而是他們攻擊別的國家的理論武器和道義法器。
當前,把價值觀教育納入國民教育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久之計。國民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是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計劃經濟年代,我們社會比較封閉,極左思潮盛行,經濟發展水平也比較低,導致了社會生活中的泛政治化傾向。隨著改革開放深入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人民民主建設穩步推進,社會開放程度日益提高,一些人不能正確看待這種變化,又從泛政治化走向非政治化,主張所謂非意識形態化,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是典型的形而上學。
價值觀本來就是公共性與政治性的統一、形式與內容的結合,關鍵是對此統一或結合,要有一個合理的度的把握。以價值觀教育為核心的國民教育,其目的就是形成共識,凝聚人心。當前,價值觀領域“理想沖突”、多元并存的復雜格局,既表征著現階段價值觀教育的基本形勢,也孕育著今后價值觀教育發展的契機和動力。重視價值觀教育,并將其納入國民教育,就是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人民,努力培育全社會的價值認同,構建社會價值或公共倫理,同心而思,同向而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而奮斗。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干部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