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爵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為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基礎課程,本課程能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并系統地掌握辦公軟件的應用,使學生將來就業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技能。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進行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1結合教學實際,實施分層教學法
普高生和三校生(職高、中專、技校)是高職院校的主要生源,由于生源以及城市、農村計算機普及程度的差異導致了學生之間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這已成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組織中的一個難題。“營養不良”與“消化困難”并存的現象已成為傳統的教學模式突顯的矛盾。 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實施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開學初始,采用自主選擇和計算機基本能力測試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水平劃分不同的班級,實行分層教學。教師根據不同的班級采用難易不同的課程教學,初級學習要求掌握辦公軟件、操作系統等一些基本的常規操作;高一層級的學習可以涉及編程語言、數據庫、網絡等常用的專業軟件,這樣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切實提高學習的效果。
2 教學互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持久的學習動力。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內容多、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更新快,而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采用開放式教學,加強互動教學,注重實踐,不僅能夠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自我思考的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學時有限、講授知識點有限的問題。所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1)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打破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固定安排模式,強化實踐課在教學中的作用,增加實踐時間。任課教師要精心設計每次課堂內容,將理論與上機實踐內容安排在機房同時進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做好預習與課前準備,完成課前布置的學生實踐報告,保障課堂能夠實現邊講邊練、少講多練,同時可以輔助個別指導等方式,強化實踐的主體作用。
(2)培養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邊看教材邊操作是學習計算機操作的一個常用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學生學會看指導書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講授Excel、Word、PowerPoint等基礎內容的時候,可以只講解基本概況,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解決問題。在了解基本內容后,給學生提供Excel、PowerPoint的教學案例,讓學生 “有路可循”依照案例作參照進行制作和設計。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除此之外,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每一類軟件的“幫助”文檔,也是培養、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
(3)開展各種比賽活動,強化學生實操技能。舉行計算機技能競賽、作品設計比賽、創意設計比賽等各種比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創造性,進而強化學生的計算機技能訓練。比如,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熟悉鍵盤操作,強化文字錄入基本技能,可以舉行打字比賽;為了是學生熟悉Excel、Word綜合排版技術,可以舉辦“表格設計比賽”“電子板報設計比賽”“賀卡制作”等與實際應用聯系密切,反映校園、班級、宿舍文化的各類比賽。總之,通過舉行豐富多彩、各式各樣、聯系實際的比賽活動和有創意的實驗實操活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實操技能。
3 創新方法,加強實驗教學網站建設
充分利用學院現有的校園網絡資源,建設課程實驗教學網站,同時制作《上機實驗指導書》放在網站上,便于學生參考學習。教學網站可以設計以下幾個模塊:第一,建立在線練習、在線測試系統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試題庫,方便學生自己測試計算機水平。第二,鼓勵學生參與網站建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學生的優秀作品公布在網站上,便于所有學生觀摩、欣賞;第三,在網站上建立討論區,學生可以在這一模塊自由交流學習方法和心得,也可以與教師進行互動式交流。教學網站的建立,不僅創新了教學方法,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內容。
4 注重實效,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依靠試卷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一門應用技術學科,實踐性較強,知識點繁多,因此僅僅依靠試卷很難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應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實行考核體系由筆試成績、上機成績和平時成績組成,三者可采用3:4:3的權重比例。
改變以往的筆試成績占主導地位的模式,注重對平時上課問題回答、解決問題、項目制作、設計作業等方面的考核,加大上機考試的比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筆試+上機”的考核方式。同時,上機考試要建立一個標準化、規范化、常態化的試題庫,由此來規范命題、組織考試、成績統計等一整套標準化的考試規范,從而保證組織的嚴密性、命題的科學性、統計結果的有效性和成績的可比性,進而能夠更加科學、準確地檢驗教學效果,更好地指導我們改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5 結束語
計算機是一門快速更新的課程,特別是高職院校教學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轉變教學觀念,逐步過渡到“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上,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本文的幾點分析來源于實際教學過程中的總結和思考,尚處于一種探索階段,還需要這一領域同行們的交流指導和更多的實踐檢驗。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帶領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幫助學生建立主動意識和自我學習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和工作中能夠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從而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優勢,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曉燕,王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經濟市場,2010(11):132.
[2]尹星云.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質量的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10.35:211.
[3]郭曉姝.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電腦學習,2010(1).
[4]肖英.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問題及改革[J].辦公自動化,2010(4).
[5]趙巍,王振玉,薄靜儀,陳一凡,韓佳.高職高專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幾點設想[J].福建電腦,2010(1).
[6]藺多鑫.計算機應用基礎分層教學改革初探[J].陜西教育(高教),2010(3).
[7]周曉飛.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J].教育改革,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