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飛越
摘要:中國話劇的100年,是伴隨著中國藝術進行現代性轉換的100年。作為藝術的一種具體門類,話劇藝術也在隨著時代的變革產生含義上的變化,但是它作為人類表達自身情感,對世界進行思考的方式,在不斷地折射出時代的變遷。這一點,是不變的。中國話劇在短短的100年時間內,完成了本土化進程,又經歷了幾個不同時期的獨特轉變,直至今天,話劇在中國已經深深地扎下了根,并將作為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起讓中國藝術實現真正的現代性、國際化的重任。
關鍵詞:話劇;本土化;轉變;時代責任;傳統;創新;時下語境
一、中國話劇轉變的特征
1.中國話劇在這一百年的轉變中,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從屬于中國歷史的變革。這是中國話劇百年轉變的最大特征。
中國話劇在社會歷史變遷中有著明確的指向性。往往是有感而發,現實性非常強。甚至在其中的起著呼喚和引導的作用。
對比相同時期的西方,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話劇在二十世紀,在完成本土化進程,以及完成中國化以后的很長時期內,都是注重現實意義,而很少涉及超現實的領域的。
這就證明了,中國話劇確實是亦步亦趨地緊緊追隨著中國社會變革的步伐而發展的。這也符合中國傳統中歷來的“文以載道”的精神。
2.中國話劇轉變的第二大特征是民族化特征。中國話劇雖然是一種外來的藝術樣式,但在各個歷史時期都進行了探索民族化的創造,它塑造了民族的性格,傳遞了民族的精神、民族的魂魄。焦菊隱等具有深厚傳統文學、戲曲修養的藝術家,實踐著戲曲傳統美學與話劇固有美學的嫁接,用于表現近代生活。不過,話劇的民族化并非話劇的戲曲化。話劇需要學習戲曲,不是照搬其形式和手法,而應該是將它的美學原則、美學思想、美學精神以及藝術方法,融會貫通在自身的藝術創造之中。如戲曲的“寫意”美學(表現性美學)、它的“情”“理”觀,它在戲曲程式中透出的美學精神和藝術方法,它對精湛技藝的錘煉,它對形式美的追求等,這方面的繼承會給我們帶來廣闊的天地。
3.第三大特征:詩意的戲劇精神。中國是一個詩歌比較發達的國家。劇與詩的結合,或者說話劇詩化的美好傾向,是中國話劇在藝術上的突出特色。浪漫派的戲劇創作,如田漢、郭沫若等是代表。他們都是浪漫主義的詩人,這自然使他們很容易把詩切入戲劇。郭沫若借主人公的大段心理獨白烘托情境,田漢則常將音樂、詩歌直接融入作品之中,以增強其抒情性。這種詩化傾向,自然同接受西方浪漫主義的影響有關,但不可忽視接受民族的藝術精神、民族戲曲的質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中國放劇的詩化傾向。
詩化現實主義,在真實觀上即滲透著中國人的特色。中國話劇的詩化和現實主義,注重情真,在“真實”中注入情感的真誠和真實,把表真提高到一個超越一切的境界,同時也把理想的情愫鑄入真實性之中,可以稱之為“詩意的真實”。
二、當代的中國話劇及未來的方向
當代的中國話劇在走向多元化以后,也不可避免地被拉進了大眾化的洪流。“大眾藝術把現實歷史化,把歷史戲劇化,把戲劇游戲化。”
不可否認,大眾藝術的潮流帶來的藝術通俗化,能夠讓大眾更加貼近藝術,更加認可藝術。反向地將刺激到藝術的發展,刺激藝術作品的創作。但是也不可避免地產生負面效應。“會導致藝術生產從媚俗到創作主體的精神失落,造成藝術作品思想的貧乏,精神的空虛,趣味的低劣,個性的泯滅。”
在大眾藝術已經形成話語霸權的今天,真正獨立的,自由的聲音就更加重要。我們決不能放棄真正深刻的、高雅的藝術作品的創作。使話劇的多元化格局繼續保持,甚至形成更平衡的局面。
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不斷創新才是維持戲劇生命的關鍵。藝術并不僅僅是反映時下的人類世界的。一個足夠優秀的藝術作品具有跨越時代的能力的。這種作品往往具備連個特征:(1)抓住了人性的本質。抓住了人性本質的藝術作品是雋永的。比如《俄狄浦斯王》,比如《哈姆雷特》……這些作品牢牢地把握住了人性的本質,所以它們歷經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2)驚人的前瞻性。優秀的藝術作品往往具備驚人的前瞻性這是因為它敏銳地觀察到了人類社會變遷的趨勢,甚至是這些趨勢還沒展現出來之前的那一點點氣息就足以讓一個具有敏銳洞察力的藝術家在藝術作品中表現出這個變革來。這也是藝術這種高級意識形態在功能之一。藝術和哲學并列,是人類對世界的現象的思考,對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思考。
正是因為這樣的特征,創新在話劇創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原本出于繼承和創新之間的關系,創新就是作為目的而被置于重要地位的。而在上述的特點中,創新能夠讓我們在挖掘人性的本質,在洞察人類社會的變化氣息時會更加敏銳,更加有效,更加合理。
另外,我覺得話劇的發展,或者說整個藝術的發展,將不再單純是反映人性,尋找精神歸宿一個主題,我覺得還有一個主題就是——就是喚醒人類的思考,讓人們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真正獨立的的思想。讓人們都能夠有這樣一種態度:所看所聽的都是自己進行思考的素材,而并不篤信某一種觀點,某一個信息。如果藝術能夠讓人獲得這樣的思考能力,那么藝術作為人類社會的產物,可以說是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了。
參考文獻:
[1]黃宗賢著.從原理到形態——普通藝術學原理[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