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學
摘要: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對推動經濟增長,帶動社會文明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主要結合江蘇農墾黃海農場人才現狀的實際,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黃海農場人才的使用作了分析,并提出具體策略。
關鍵詞:農場;人才現狀;調查;對策
中圖分類號:F2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8-0121-02
厚愛難相忘,回報無盡日。江蘇省鹽城市黃海農場實施人才戰略以來,把全場的人才使用提升到綱領性高度,認為人才就是農場的“魂”,是企業創造財富的支撐點。實踐證明,人才合理的培養使用,較好地體現了各盡所能的原則,調動了各級行管人員的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農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廣大有識“專家”對農場不離不棄,誠心相報,用感激之情,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出最大的熱能。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對推動農場經濟增長,帶動社會文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現就農場人才現狀及合理使用作一分析與探討。
一、現狀
目前,黃海農場共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54人。其中黨政管理人才123人,占79.9%;具有職業資格的31人,占總數20.1%。隨著社會關系、經濟結構的變化,近年來,農場的人才隊伍建設也有了重大變化,呈現出以下幾種現象。
1.從人才層次結構上看。全場有高級職務人才7人,中級職務人才52人,初級職務人才95人,各占人才總量的4.5%、33.8%、61.7%。而正高級職務的還沒有實現零的突破。整個專業技術人才學歷層次也參差不齊,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只有26人,而大專學歷的有63人,中專學歷的有33人,其他學歷的有32人。
2.從人才專業結構上看。農業專業67人,政工系列21人,會計專業31人,工程技術人員27人,經濟人員8人。
3.從人才年齡結構上來看。據最新的農場《公有經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基本情況》統計報表顯示,全場公有經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50歲以上的有18人,46~50歲的有48人,41~45歲的40人,36~40歲以下的40人,35歲以下的8人。全場40歲以上的人才有 106人,占總數的68.8%,40歲以下的48人,占31.2%,其中35歲以下的人才大部分又屬于從場外引進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
4.從人才學歷來源上看。農場組織培訓的比較多,自學成才的比較少。從近幾年來的統計報表可以看出,有70%左右的本科生屬于農場組織參加各級黨校學習而獲取文憑的,直接從大專院校引進的大專、本科生只有15人,依靠自身努力,參加自學考試或成人高考獲取本科文憑的,近兩三年來只有6人。
二、人才使用的標準
1.愛才。在企業發展中要重視人才的使用,首先是主要領導的觀念要轉變。對待人才要關心愛護、珍惜信任;要有誠心誠意的態度和禮賢下士、三顧茅廬的雅量,切忌用著時朝前,不用著時朝后的行為;要從思想上重視,從感情上貼近;要熱心發現人才、誠心使用人才、精心愛惜人才;要用心留住人才,以情感人,以愛心換誠心。近幾年,黃海農場規定,凡是新引進的人才,試用期一年,試用期滿后本科生、研究生分別享受正股、副科級的年薪待遇,薪酬標準遠遠高于地方周邊企業。另外,農場又制定了學科帶頭人評選制度,對在各行各業上起到帶頭作用而沒有職務的人才,凡被評為學科帶頭人的,除了享受相應的正、副科級待遇外,每年還增發給一定數額的崗位津貼。精心“筑金巢”,引來“鳳凰棲”。
2.覓才。黃海農場根據個人的特點,把每一個職員都安排到最能發揮他有最大潛能的位置上,實現人才資源的最佳配置。用全面的眼光識別人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才,不把眼睛盯在短處和問題上,善于用其長,避其短,不求全責備。在大是大非面前看他的志向;在山窮水盡時看他的變通;在各種辦法前看他的抉擇;在禍難臨頭時看他的勇敢;在物欲誘惑下看他的清廉;打破用人框框,建立起適合本行業發展的人才庫。三年來,從人才庫提拔到管理崗位的人才達40多人。
3.擇才。擇優錄用是黃海農場選拔人才的又一項基本原則。讓優秀人才走到前臺來,擔任重要角色。(1)不“近看”。不憑著“第一印象”取人,不因某人善阿諛奉承就盲目肯定,對敢直言進諫不輕易將其否定。(2)不“仰看”。對領導的親戚、朋友等,不“任人唯親”,也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用辯證的、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人用人。(3)不“低看”。不因突然犯了一個錯誤就將一貫表現好的人打入另冊,在使用時重表現,不用另一種態度看待。
4.識才。黃海農場堅持德才兼備而不求全責備,善于發現人才,準確地識別人才,對特別優秀的人大膽提拔,委以重任。主要領導轉變工作作風,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在實踐中發現人才,并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擴大民主,發動廣大干部群眾舉賢薦能。近三年來,農場向社會公開招聘的20名適合性人才被選派到農業分場擔任生產隊長。
三、人才策略分析
1.感情留人。撼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留人才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如一地尊重人才,不能“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要從感情上多溝通,多聯絡,多交心,視人才如己出,如手足,滿懷體貼,經常關心,從思想上包容人才,從感情上愛護人才。要充分信任人才,切實關心人才,真心服務人才,盡力解決各種人才的后顧之憂,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讓人才有歸屬感。
2.位置留人。人才有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之分,不管是哪種人才,都必須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賦予他們充分的權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知人善任。在用人問題上,首先打破學歷、知歷、職稱、身份禁錮,用身邊現有的人才,吸引外來人才。其次要有愛才之心、容才之量、護才之膽,以位選人,把優秀人才放在關鍵崗位上,做到責、權、利三者相統一。再次突破“年底調整框框”的限制,對于對口人才,人事部門應根據位置所需適時調整,不能等到“年底”。
3.薪酬留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上,要求人才只講奉獻,不講薪酬很不現實,農場應給予他們相應的報酬,從自身的條件和實力出發,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切實可行的薪酬制度。同時,在薪酬的發放上,要切實避免干多的人與干少的人一個樣;任務出色完成的與未完成的人一個樣,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和人才層次采取不同的計量標準和評價方式,靈活、適當的薪酬待遇更能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
4.前途留人。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既要搭建好人才成長的“階梯”,制定一套合理的競爭機制,又要“筑渠蓄水”,建立健康的人才梯隊,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讓人才時時感到有機遇,有壓力,不斷增強人才的創造力,又要選拔在農業戰線上培養出來的“土生土長”人才,做到“土”、“洋”結合,優勢互補,使之成為農場發展的生力軍。
四、注重人才配置的主體格局
今年,黃海農場的經濟目標是:實現國有營業收入4.84億元,利潤總額4 320萬元,職均收入26 800元。為了順利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除了其他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如何使用和配置人才,這在完成任務的一系列活動中,需要根據本場的實際,從機械化、組織化程度的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生產成本管控、優良品種配套、管理技術培訓、土地產出率提升、林業花卉產業的發展、水產畜禽產業的整合以及延長產業鏈條等方面著手,扎扎實實把各個行業人才使用和配置好,推動農業生產再上新臺階。
1.配足配齊農科人員。有了足夠的農業科技人員,就能確保負責對全場各生產區農業生產的技術指導和檢查落實,指導農業結構調整、品種布局與規劃;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及三麥、水稻高產創建工作;努力實現大小麥單產900斤,水稻單產1 300斤,畝效益超500元的指標。
2.增加增強農機科技人員。農機科技人員雖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他是強化高標準良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以此來提高糧食高產穩產的保障能力。農機科技人員面對未來發展,要有學識高和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才組成工作團隊,研究和拓展農水領域,把農田地下水位埋深控制在田面1.2M以下,減輕澇、漬、鹽的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地肥力水平。
3.聚集特色人才。現在特色產業劇增,拓寬增收渠道,需廣集人才,邀請或聯合外有人才的引進與指導,同時把特色產業的人才用路對口,讓他們積極謀劃,發揮所長,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和途徑,使全場的存續資源不斷被盤活,效益實現最大化。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