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口語交際策略和說話技巧一方面是話語者口語能力的綜合體現,另一方面縮短了思考時間,提高了口語產出效率,有助于更好地進行交流。本文首先較為全面地分析了目前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較差的原因及使用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的必要性。然后介紹了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的含義。最后從三個方面提出如何培養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切實為學生們在實際開展英語對話時提供了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策略;話語技巧
一、大學生英語口語存在的問題
(一)掌握的詞匯量較少
不同于閱讀和寫作,英語口語所需要的是一些高頻的、日常脫口而出的情境化詞匯。CET4要求的詞匯量在4500左右,據調查顯示,英語口語中使用的詞匯僅為個人所掌握詞匯的15%,也就是說一個通過大學四級的考生的口語詞匯量不足700個。可見詞匯量不足是大學生口語能力弱的根源之一。
(二)應試教育不注重大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
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說,一般四六級不考口語,所以學校沒有系統的教材和針對性的口語課,導致學生和教師忽視了英語口語的重要性。
(三)缺乏真實的語言交流環境
交際教學法主要是指采用語義大綱的語言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重視學生在語言習得中的作用,強調外語教學應針對學生具體的語言需要來培養其言語交際能力。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交際。而在課堂上,學生的口語操練一般都是機械化的非情境化的模仿,缺少創造性,不利于語言的交流。
(四)學生的畏懼心理
由于平時練習口語的機會較少,多數學生都有畏懼開口說英語的情緒,心理作用也會影響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正常發揮。
二、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的含義
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是話語者在對英語詞匯和語法掌握有限的基礎上,為達到較好的交際目的,而采用的一系列策略和技巧。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是相輔相成的;交際策略是話語技巧的前提,前者是后者的理論支撐,而話語技巧的使用有助于更好地實現交際策略。交際策略是指交際者根據實際情況,也就是在交際條件不充足的情況下而采取的應變措施。對外語學習者來說在一定場合要用外語交際, 有時又無法用適當的詞語進行表達, 為此而有意識地使用某種語言或非語言的手段去解決交際中出現的障礙。這種手段稱為交際策略, 它分為目的語策略( 迂回說法、創造新詞、用近似詞) 、知識策略( 指學習者聯系自己的常識和經驗進行交際) 、重復策略、求助策略、手勢策略和回避策略。語言的運用是學習語言的最終歸宿,也是學習語言成功的保證。受文化差異和語言學習水平的影響,當代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較低。使用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為更加順暢地進行交流提供了保證。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對大學生在用英語交際時具有顯著作用:通過手勢、回避、重復、迂回等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詞匯量貧乏、文化差異等所導致的冷場,使他們信心倍增,更好地進行交流。
三、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策略與話語技巧的培養
(一)樹立良好的意識觀
任何話語都要以交際目的為前提,也就是為了更好地溝通而說漂亮話。一個會說話的成功者,知道在什么時候該以怎樣的方式說話。說話的關鍵是要選準方式。詞真意切的“真”話,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旁敲側擊的“隱”話,留給人醒悟的余地;以柔克剛的“軟”話用忍讓的方式贏得人心;幽默詼諧的“俏”話,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以變應變的“活”話,盡顯語言的機智靈活。而話的好壞,取決于話語者的策略和技巧的運用。大學生開口說英語往往是能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忽略了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所以越是能夠靈活運用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越是能夠和他人更好地溝通。所以為了更好地交流,首先要培養學生的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的意識。
1.加強教師的策略指導意識。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導者,要想讓學生更好地運用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首先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和幫助,引起學生的重視,讓學生學會在交際困難時需要何種策略和技巧幫其渡過難關。在單純的機械口語練習中,學生是無法掌握要領的。如“求助”策略,教師可以用以下方法來幫助學生進行強化。
A:How do you feel like your campus life?
B: Pardon me.
這時教師可以引用B的回答,來講述下這個句子的用法。它可以用在對方說話沒有聽清,或是不相信對方說的話,以及抱歉的意思。這樣在無意中就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回避策略”是交際策略中常見的一種。它主要是為了避開所談話題而言其它的一種策略。這常與文化習慣相聯系。當談及一些敏感話題時,經常采用“回避策略”。
A:What's your salary?
B: Well, it'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but I don't care about it.
Let's talk about my working atmosphere.
對話中B巧妙地回避了關于薪資的話題,并轉移到了工作環境的問題上。當日常碰到類似不能直接回答的問題時,我們都可以采用這種策略。所以教師要在對話中給學生以示范,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會這種策略和技巧。例如在談到年齡時,如果不方便或是不喜歡告知自己的年齡,可以用非正面的方式告訴對方,或是直接婉轉地拒絕對方的問題,將話題引開。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展示,慢慢地學生就會在練習中得以模仿和進一步創新。
2.加強學生的策略運用意識。在教師的反復舉例和指導下,學生學會了某種或某幾種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并且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策略運用意識,他們就會在話語中展示這種策略和技巧。以“拖延策略” 為例:
A:Why creativity is th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your position?
B: ...Uh, let me see.
當被問及到一個比較復雜或是從未準備過的問題時,回答者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又為避免尷尬,爭取時間調整思路、理清邏輯時,可以用拖延這一策略。如:as far as I am concerned...well, it's hard to see...這樣既會使語流順暢,又給人真誠對待問題慎重回答的感覺。
(二)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所謂跨文化交際指的是在不同語言背景下的人際交往。由于交往習俗、社會心理、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不同,中國學生在進行英文口語對話時會碰到一些文化差異帶來的問題。例如,“狗”一字在中文中多是貶義詞,如“狗嘴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等;而在西方“狗”是忠誠和勇敢地象征,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因此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交際策略和話語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擴充書本關于外國的文化和習俗的知識。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大學英語教材增加了許多與我國文化相差異的外國文化和習俗等,這有益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涵蓋豐富的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教材是學生習得英語文化、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的重要來源之一。教材不但要注重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知識,也要涵蓋關于一些較為通俗的日常英語。如中國人在碰到熟人后通常用“吃了嗎?”來作為寒暄用語,如果放在英語國家就會鬧出笑話。教材可以列舉出一些比較地道的英美問候用語,如Hey,guy. What's up?這樣就會使學生有章可循,繼而用更加地道的英語進行交流。
其次,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習得更多的跨文化背景知識,深切領悟交際策略和話語技巧,從而達到優化的效果。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與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多交流,感受他們的思維方式、語言技巧和文化習俗。在練習英語口語時,教師應設置較為真實的場景,如在餐館就餐時,學生需要扮演不同角色挑選餐館、點菜、評價食物、付款。或者還可以采用人物訪談、看圖說話、英語戲劇、英語影評、英語即興演講、英語辯論等形式來實踐。這樣可以避免機械的、無意識練習,有助于學生融入情境中更好地展開交流。
(作者簡介:沈曉婷(1987.1-),女,山東青島人,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