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燕 張玉堂 郭亨貞
〔關鍵詞〕 幼兒教師;專業化;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6—0016—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其中明確指出“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這實際上為我國推進幼兒教師專業化提出了總體要求。目前,我國幼兒教師專業化還存在許多問題,面臨許多困難。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有助于學前教育的發展。
一、我國幼兒教師專業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1.幼兒教師資格制度有待完善。根據我國《教師法》規定:“取得幼兒教師資格應具有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對于不滿足這個條件的,1995年的《教師資格條例》規定,“非師范院校畢業或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公民申請認定幼兒教師的,應該進行面試和試講,考察其教學能力,根據實際表現決定認定與否”。這一系列法律的頒布與實行,對于推進幼兒園教師專業化建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然而,由于我國教師資格制度整體起步較晚,與之相配套的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如幼兒教師教育機構認證制度及定期評估制度、幼兒教師教育課程鑒定制度等。同時,將幼兒教師資格認證交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導致缺乏統一的認證標準。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幼兒教師資格認證中,對教師學歷要求偏低,缺乏對實際能力的考核,一些非幼兒教育專業者只需通過教育專業考試即可,沒有教育實習的嚴格規定。這些都妨礙了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和整體水平的提高。
2.幼兒教師教育停滯不前。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以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教育機構共同參與的多渠道、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的幼兒教師教育體系。幼兒教師主要由幼兒師范學校、普通師范學校附設的幼師班、職業高中附設的幼師班來培養。這一培養體系曾為我國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做出了貢獻。
隨著社會的變遷,尤其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幼兒師范學校的生源(也包括普通師范學校)質量嚴重下滑,一些幼兒師范學校難以生存。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缺乏幼兒教師教育的專業認定機構,大批職業高中開始招收幼兒教育專業學生,雖然數量很大,但事實上培養質量卻遠遠不如以前。加之一些高等師范院校的幼兒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偏差,實際上使幼兒教師教育不但沒有發展,反而在倒退。目前,相當一部分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幼兒教育教師成為許多幼兒園的主要師資來源。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是通過大學來培養幼兒教師。學歷直接體現了教師接受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的程度。我國關于幼兒教師的從教標準偏低,修業年限短,對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不高,而且幼兒教師資格容易獲取,造成了社會對幼兒教師職業的專業認可度不高。
3.幼兒教師待遇過低。據教育部統計,2008年我國幼兒園專任教師有89.86萬。但是,其中有事業單位編制的幼兒教師比例相當小,農村幼兒教師、城市民辦幼兒園教師、公辦幼兒園中的非編制教師占了幼兒教師隊伍的絕大多數。這些沒有編制的幼兒教師,收入非常低。據了解,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他們的起薪大概只有800-900元/月,工作年限較長的一般也不會超過1500元/月,這種工資水平比這些城市的保姆、月嫂等家政服務人員還要低。公辦幼兒園無編制教師和有編制教師的收入差距可達2-3倍。在民辦幼兒園,由于教師收入普遍偏低,造成幼兒教師的流動性非常大,這對于幼兒教育發展非常不利。
二、進一步推進我國幼兒教師專業化的策略
1.提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標準。教師如果沒有社會地位,教師的職業不被社會尊重,那么這個社會的教育大廈就會倒塌,這個社會也不會進步。這實際上說的是專業化對教師專業地位、社會地位的影響。顯然,專業化是靠專業標準或從業標準衡量和體現的。
從學術標準來衡量,包括幼兒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都應被視為一種專門職業。但事實上,在我國,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學術聲譽遠不如醫生、律師等職業,幼兒教師尤其突出。原因在于,長期以來我國幼兒教師沒有明確、嚴格的從業標準,使幼兒教師隊伍魚龍混雜;近年來,幼教體制改革又導致大量合格和優秀師資流失,相應地大量低素質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大大降低了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弱化了幼兒教師的專業特性,使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受到嚴重影響。幼兒教師被社會上一些人稱為“高級保姆”,反映了人們對幼兒教師職業的不可替代性表示懷疑。因此,從政策法規層面制定嚴格的幼兒教師從業標準,強化幼兒教師的專業特性,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策略。我國應在逐步推行幼兒教師注冊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層次分明、逐級上升的專業化標準,一方面,改變社會上“什么人都可以當幼兒教師”的陳舊觀念,提高幼兒教師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面,也使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目的、自覺地從較低水平向較高水平發展。
2.完善幼兒教師資格認定制度。我國幼兒教師并非沒有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和資格認定的規范制度,只是長期以來,因種種原因,這套規范和制度很不健全,從而使幼兒教師的職業特性較其他教師群體相對較弱。
首先,從專業技術職務評定來看,我國幼兒園教師沒有單獨的職稱評定體系,而是與中小學混在一起,使用的是中小學的職稱等級和標準。時至今日,仍有大量的幼兒教師未能參加職稱評定。這就難怪有人不把幼兒教師當教師看了,甚至連幼兒教師自己都開始懷疑這份職業的專業性。
其次,從資格認定來看,目前幼兒教師的資格認定遠不如其他教師嚴格和規范,一些私立幼兒園教師甚至沒有任何資格證書,不可避免地使大量低素質人員甚至非專業人員進入幼兒教師隊伍。
眾所周知,幼兒教育有其獨特的規律和法則,幼兒教師職業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我們理應從政策層面健全和完善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和資格認定制度。目前至少應該在制定幼兒教師從業標準的基礎上,將幼兒教師在編制、職稱等方面的制度和規范單列,以強化幼兒教師的職業特性。
3.構建一體化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體系。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是終身的、可持續的專業發展,這意味著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同等重要,二者應該是一體化的有機整體,而不應該是各自為政的兩套體系。以前人們更多地關注幼兒教師的職前培養,對職后培訓重視不夠;現在雖然也開始重視職后培訓,但與職前培養常常是脫節甚至是斷裂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必須從政策、制度層面構建一體化的幼兒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體系,促成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有效對接。
從本質上說,構建一體化的幼兒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體系,實際上就是構建一體化的幼兒教師教育體系。一體化的幼兒教師教育應該包含三層意思:一是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職后提高的一體化,即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一體化。實現這種一體化,意味著各種幼兒教師教育機構必須進行整合歸并,最終過渡到由大學統一來完成幼兒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二是幼兒教師教育與中小學教師教育一體化。實現這種一體化,有助于幼兒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在同一平臺上獲得專業發展,改變長期以來人們把幼兒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在專業發展上區別對待的錯誤觀念,縮小由此形成的二者在專業發展上的差距。三是幼兒教育理論研究與幼兒教育實踐的一體化。實現這種一體化,意味著幼兒教師教育機構與托幼機構的關系應該是伙伴關系,二者的溝通、合作與交流,將極大地提高幼兒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整體質量與效益。
4.逐步提高幼兒教師工資及福利待遇。首先,制定統一的幼兒教師資格標準、職稱系統。當前幼兒教師的職稱系統是采用中小學教師的職稱系統,但是幼兒教師的教育技能和中小學教師是有區別的,套用中小學教師職稱系統不能很好地反映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幼兒教師應制定統一的教師資格標準和職稱系統,這也將為制定相應的職級工資奠定基礎。
其次,打破體制和編制的藩籬,實行以職稱為基礎的職級工資。在制定統一的幼兒園教師資格標準、職稱系統以后,規定和要求不同類型的幼兒園,依法按照幼兒教師的職稱給幼兒教師發相應的職級工資,并將其列入教育行政部門和勞動人事部門的監管內容,這樣將使不同體制的幼兒教師的權益都能夠得到保障。
最后,把教師職級工資納入幼兒園辦園成本核算。當前,相當多的幼兒園(包括公辦幼兒園)實際上是靠壓低無編制教師的工資來降低幼兒園的辦園成本,這其實是對這些教師的“剝削”。靠這種辦法降低幼兒園辦園成本無法持久,也不利于幼兒教師隊伍素質和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
編輯:馬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