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婷
【摘要】海南旅游業在發展進程中面臨各種挑戰,產業經濟基礎薄弱、無序開發、觀光路線單一、行業管理不完善、宣傳推介力度不夠等因素阻礙著海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這些問題,在觀念上,要加強地方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在具體開發利用過程中,要注重培養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加強旅游景區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
【關鍵詞】海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發展對策
海南省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在海南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是海南省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加強海南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對促進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乃至全國旅游業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要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問題,而且與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即發展是三者的共同發展、協調發展和平衡發展。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是在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旅游資源,達到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又不破壞現有資源,在開發利用資源的同時對資源加以保護。
旅游業是整個經濟社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對其他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又為旅游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與其他行業相比,旅游業的投入和消耗的資源較少,環境代價也小。所以,可以說,旅游業是天然具有可持續發展優勢的產業。
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游組織等通過的《可持續發展憲章》所說:“旅游是一種世界現象,也是許多國家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最高和最深層次的愿望。但旅游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須改善環境質量。”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追求旅游開發的長期價值,以旅游開發的組合效應評價為出發點,強調旅游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以及社會承受力的有機統一。
海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以保護生態、美化環境為目標,合理開發、利用海南旅游資源。環境保護日益受到重視,社會各個領域的開發建設也都以保護環境為基調,旅游業更是如此,因為其擔負著美化人類生存環境的重任。海南的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也存在無序開發的問題,因此必須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利用。為此,政府和旅游業主管部門一方面需要科學、有計劃地開發現有旅游資源,使海南省旅游資源得到充分應用;另一方面需要以美化環境為準繩,深度利用旅游資源,使有效的資源發揮無限的作用。
樹立旅游資源憂患意識,深層次開發利用有限的旅游資源。一方面,要合理開發旅游空間和規模,確定旅游容量,有計劃地控制旅游發展的規模,保持旅游容量的動態平衡;另一方面,要以精品景區、特色旅游為目標,推出高品位的旅游產品,實施高水平的經營管理,實現旅游經濟的高效益和旅游生態效益相協調。
阻礙海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海南旅游產業經濟基礎薄弱。從目前海南的旅游業發展情況看,海南雖是旅游資源大省但還不是旅游經濟強省,各景區接待游客量,以及景區門票收入雖然連年呈上升趨勢,但景區收入總量并不大。縱觀海南旅游產業,其仍然屬于數量型而非效益型,旅游經營是粗放型而非質量型。同時,海南各地區之間的發展也不平衡,旅游企業和旅游景點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海口、三亞等地,中部地區旅游開發相對比較滯后。而且,海南的旅游企業規模小,經濟基礎薄弱,開發啟動資金不足,抗風險能力較差。這些都使海南旅游業一直處于“弱、小、散”狀態,不能形成合力,難以發揮規模效應。
海南旅游產業存在無序開發的現象。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效應強而門檻較低的產業。豐厚的利潤和低門檻的準入,使得許多投資商瞄準這一產業,進行旅游產業無序開發,造成旅游資源的嚴重浪費和市場的惡性競爭,這種無序開發的現狀嚴重制約了海南旅游產品的豐富和完善。
觀光路線比較單一。由于海南旅游產業缺乏科學的規劃和開發,開發商各自為戰,各地區不能協調發展旅游產品,造成了海南省的旅游線路比較單一。在無序的競爭中,一些投資商開發的新項目、新景區不能擠進原有的旅游線路之中,投資得不到回報,從而影響了他們進一步投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線路比較單一,游客在單一的旅游線路上,不能完全領略海南的自然風光和真正魅力,使海南旅游的吸引力不足,回頭客也就越來越少,從而造成旅游業效益下降。
海南旅游行業管理不夠完善。近年來,在中國擴大內需政策的影響下,各地區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再加上“黃金周”的實行,旅游產業迅速發展。但是旅游經濟被普遍重視的同時,也存在一哄而起的現象。在急速發展的旅游產業中,人才成了最緊俏的需求。由于旅游人才不足,管理不科學,導致旅游經營中時常會出現一些不規范的行為,損害旅客利益。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海南的旅游形象和旅游業發展。
海南旅游宣傳推介力度不夠。海南是一個新興的、遠離客源市場的海島型度假旅游勝地。特殊的地域條件,需要海南旅游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海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其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然而,從海南旅游宣傳的具體情況看,其存在宣傳投入經費不足的現象,在互聯網、電視、電臺、報紙和雜志等媒體上的宣傳力度也不夠,從而難以形成較為系統、長久和較大規模的推介行動。
實現海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考
培養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旅游業是資源和環境密集型產業,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的決策人員、規劃人才和管理人員。為此,在海南旅游業可持續性發展中,一方面要加大對現有從業人員的培訓,使其達到旅游從業人員的標準。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需要發揮好培養人才的作用,設立旅游專業,為旅游業培養和輸送更多的實用人才。同時,需要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待遇,以優厚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從事旅游開發和管理工作。
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海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針對海南旅游業的特殊情況,政府需要健全和完善旅游資源開發的規劃和相應的管理法規,從而指導和協調旅游資源開發,約束旅游資源開發中的不良行為。同時,政府還需要積極組織培養環境資源市場,更多地采取排污收費制度、環境稅、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經濟手段,通過財政和金融措施對那些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活動提供支持,包括各種優惠貸款、贈款、補貼以及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游環境問題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得到解決。
加強旅游景區生態環境質量的綜合治理。針對海南旅游業目前的發展現狀,需要對各大景區的環境質量進行綜合治理。一方面,采取減少和切斷污染源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氣污染。景區車輛必須安裝凈化氣裝置,或者采用電動車運輸景區旅客,從而減少由景區機動車輛尾氣所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在人們午休時間和夜間,禁止一切建筑施工及其他噪音較大的工作。同時,對于景區產生的垃圾,可以采取宣傳和強制的管理措施,要求游客垃圾歸箱或自行攜帶出景區,并積極應用廢棄物物流管理理念和方法。
廣泛開展生態文明觀教育,加強地方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意識。首先,在觀念上,需要使地方旅游管理部門和當地政府從思想上意識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旅游環境與旅游效益的相互促進作用;在實踐上,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使對旅游環境的保護轉化為旅游條件的改善,進而通過優越的旅游條件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費,再利用旅游消費所獲取的利潤反哺旅游環境,從而使旅游環境和旅游效益獲得良性循環發展。其次,在政府官員考核中改進舊的“唯GDP至上”的政績考核觀,引入“綠色GDP”的概念,從政策層面引導政府官員對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給與足夠的重視。
提高旅游者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旅游業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旅游業的發展在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破壞、生態不平衡等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在制訂旅游規劃、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應堅持生態文明觀的指導,在社會上大力普及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理念,致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用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公平的生態文明來調節經濟發展與旅游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通過宣傳教育在旅游者中樹立環境公德意識,不為滿足個人私利,不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損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讓人類貼近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樣,未來海南的旅游業一定能夠走上經濟效益良好、生態文明顯著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結論
綜上所述,海南旅游業的發展既有很強的優勢,也有不利的因素。為此,海南省要根據本地實際,在具體工作中,充分借鑒和運用其他地區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在保護好環境的基礎上,深層次開發利用旅游資源,走資源保護、生態保護的開發之路,最大限度地降低旅游業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旅游經濟的影響力,推動海南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