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躍松
藏龍臥虎,這是我在完成麥莊村拍攝后最深刻的感受。清華、北大三學子在這里種植純有機蔬菜,民間雜技藝術團在這里辦校招生。高知分子、民間絕活,這些本應走在社會高端、世界舞臺上的人卻甘于“蝸居”在一個小小的村莊中,樂不思蜀地開展著自己的事業,謀劃著未來的藍圖。我不知道他們如何尋找到這片土地,將人生的種子播撒萌芽,但當我看到他們已然壯大成熟的風姿時,我理解了這片土地的肥沃與美麗。
“我的理念就是通過種植純有機蔬菜,讓這片土地恢復本來面貌?!边@是在采訪北大學子時震撼我的一句話。純有機就是指在未被農藥、化肥污染過的原生態土壤上進行的有機種植,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生長,并且在生長過程中絕不使用人工合成化合物、化肥及轉基因技術,在加工生產過程中也沒任何人工合成化學成分。說白了,他們就是想在這里搞生態農業,做自己規劃的食物鏈。面對這偉大的事業、宏偉的藍圖,麥莊村村委會給予了大力支持。適合純有機種植的土地可不好找,遠離任何工業化學污染的區域估計是麥莊村的 “風水寶地”了。麥莊村村委會二話不說,把百畝種植土地和兩個蔬菜大棚無償給他們作為實驗基地,對他們的要求全力配合。當下,在各村正大力發展工業產業,搞開發旅游的熱潮下,麥莊村能夠以超前意識,不計較眼前利益,為有識之士提供平臺,這一點讓我欽佩。俗話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相信有了麥莊村這個伯樂,千里馬將馳騁萬里。
肥沃的土地除了吸引智者,也為村民謀了福利。所謂“一村一品”,就是一個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設家鄉,發展農村經濟的活動。所以來到麥莊村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品”草莓。走進草莓大棚,看見村民郭曉婷一家三口正在棚里忙活著,為剛開花的草莓施肥澆水,等待著結果豐收。這個時節,家家戶戶都是如此。
麥莊村的主導產業就是草莓,始于2002年,發展之初由村集體出資建設草莓溫室40棟,以優惠價承包給各戶進行種植示范。通過幾年的發展,帶動個人出資建設草莓溫室150棟,全村草莓溫室大棚總量已達到200棟。2006年,村里投資130萬元,建設完成占地面積300畝的麥莊村草莓觀光采摘園。2007年—2008年新發展草莓種苗繁育基地100畝,引入草莓新品種4個,栽植母苗8萬株,繁育生產種苗100萬株。
吃著鮮甜味美的草莓,在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走上一圈,我都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不是也該停下來,進行一次有機排序。純天然、無公害的是有機蔬菜,也是這片水土養育的村民。民間雜技藝術團是他們對藝術的渴望,純有機蔬菜種植是他們對生活的需求。他們是現代的農民,也是懂得未雨綢繆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