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文
當前,春耕備耕生產進入關鍵期,江西省興國縣總體形勢看好,但由于氣候(前段時間久雨低溫)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等原因,仍喜中有憂。
一喜:大力推廣良種良方法。今年該縣農業部門引進水稻新品種46個,早稻主導品種有欣榮優2045、五豐優623、五優157、金優458等,已落實早稻新品種展示面積50畝,同時還落實工廠化育秧點1個,育秧面積5畝;集中育秧點145個點,集中育秧面積756畝(可供2.2萬畝大田栽插)。工廠化育秧、集中育秧具有科技含量高、生產規模大、育秧成本低、秧苗質量好、節種省工等優點,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言傳身教,深得農民朋友的贊同和認可,明年可望大規模大范圍推廣。
二喜:科技信息進農家。一是興國縣農糧局以“12316”短信平臺為載體,針對當前春耕備耕關鍵時期,就品種選購與搭配,種子處理技術、秧田管理技術、科學育秧、大棚調溫技術以及氣候變化等等,發短信給種養大戶(尤其是水稻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鄉村農技人員及村組干部,使他們及時掌握和了解相關技術。二是縣土肥站已完成土壤檢測300個1800項次,免費發放早稻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1.25萬份,讓農民及時了解自家的田土缺什么元素補什么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三是積極開展農業送科技下鄉活動。從2月中旬到3月底,該縣農糧局緊緊圍繞“科技進村入戶,助力增產增收”主題,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組織全縣農業科技人員下鄉、進村、到場、入戶、蹲點、包片。開展“政策宣講、品種推介、技術指導”多項服務,通過專家講座、結對訪談、傳授種養技術、發放連心卡(即專家聯系卡,方便群眾遇上種養問題,可隨時隨地撥打專家電話,尋求解決途徑)、惠民政策及技術明白卡等形式,宣講國家糧食補貼、水稻生豬保險等惠農政策,并現場解答農民提出的疑難問題,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
此次活動發放各種技術資料(明白紙)4.3萬份,舉辦培訓班65(期)次,參加學習人員1930人次,免費贈送葉面肥(萬代紅)1500包、噴施寶1500包、撲虱靈2000包,高效消毒液400包、薄膜、種子等農資,贈送農資價值2.96萬元,接受群眾咨詢1.33萬人次,解決各種技術難題900余例,有力地提升了春耕生產的科技含量。
三喜:農資供給快捷方便。今年興國縣共儲備雜交水稻種子90萬公斤以上,各農資部門共庫存和調進化肥總量為4.1萬噸。儲備農藥200噸,農膜120噸左右。農資儲備量能保障供給和滿足農民的春耕生產需求。據統計,全縣農資經營店有330余家,真可謂是“遍地開花”,村村寨寨都有,有的甚至村組都有5-6家,如此之多的經營網點,競爭激烈但十分有序,靠質量生存、靠誠信取勝、靠服務態度獲得農民信任。現如今,農民購買農資真的很方便、很輕松,只要一個電話預約,經銷商就會按時、按量送到家門口。
一憂:農資價格漲幅較大。受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化肥、柴油等生產資料價格普遍走高,今年尿素每百斤(零售價)115元,上年同期100元;45%復合肥每百斤(零售價)152元,上年同期135元,柴油每公升7.91元,上年同期7.05元,分別上漲了15%、12.59%、12.19%。據初步測算,按去年等量投入,今年每畝增加生產成本在28元以上。
二憂:勞動工資提高。男勞力工資在100元/日左右,女勞力工資70元/日左右(前年和去年:男勞力80元左右,女勞力50元左右),犁耙田工資120-130元/畝(前年和去年:90-100元/畝),勞動工資提高,意味著生產成本也會提高。現農村勞動力缺乏,要么相互換工,要么出錢請零工。請零工不合算,規模小、效益低。
三憂: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較薄弱。雖然這幾年有些鄉村爭資立項修復了水利基礎設施,但“僧多粥少”,很難滿足農民的生產需求,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薄弱,還有待于進一步根治和改善。
(作者單位:江西興國縣農業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