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洪輝
【摘 要】 “新醫改”背景下將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目標劃分為短期現實目標、中期規劃目標和長期戰略目標三個維度充分體現了醫院財務管理的層次性和循序漸進性,為公立醫院在穩健生存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有效保障。為實現既定的財務管理目標,公立醫院應做到:實施動態財務管理;完善網絡化管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嚴格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和計劃管理;完善公立醫院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完善醫保資金管理。
【關鍵詞】 新醫改; 公立醫院; 財務管理目標; 實現途徑
一、引言
公立醫院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具有特殊性的實體,既不同于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企業,也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事業單位。公立醫院同時兼具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部分特征,一方面,我國公立醫院承擔著一定政府福利職能,擔負著為社會公眾提供醫療服務、增進人民健康和提高國民體質的使命;另一方面,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醫院的市場化程度日益加深,公立醫院正常運轉所需各種經濟資源的稀缺性使得財政補助和上級撥款已不能完全滿足公立醫院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注重經濟效益已成為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和基礎。2009年,我國開始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簡稱“新醫改”),旨在改革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健全公共醫療服務體系,減輕公民個人醫療負擔。按照系統論的要求,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是醫院管理系統的一個不可分割的子系統,它服從和服務于醫院整體目標;與此同時,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又具有極強的獨立性,它要嚴格遵循現行的《醫院財務制度》。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作為公立醫院經濟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已逐漸滲透到管理和運營的各個層面。財務管理目標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指導和依據,合理認知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其實現途徑,不僅僅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理論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也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實踐環節的必然要求。
二、文獻綜述
目前已有很多學者對醫院財務管理領域進行了研究。林芳認為,在我國,非營利性醫院主要由政府衛生部門主辦的醫院組成,其資產屬于國有資產,因此,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目標是:謀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以最少的成本為更多的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張慧英,李增笑,劉千認為,在承擔社會責任、構建和諧社會的環境下,基于社會責任觀視角的醫院理財目標當屬相關者利益最大化。楊金榮,馬兵認為,合并醫院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有: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獲得管理協同效益;獲得國家政策效益;承擔社會責任。郭燕芳認為,非營利性醫院財務管理的根本目標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實現醫院業務收支結余最大化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高效、低耗”的醫療服務。縱觀學術界研究現狀可以發現,研究者試圖一步到位為公立醫院找到一個科學、準確、全面的財務管理目標,忽略了公立醫院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身的二重性所帶來的財務管理目標的層次性和循序漸進性。“新醫改”背景下,將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目標劃分為短期現實目標、中期規劃目標和長期戰略目標三個維度,有利于公立醫院在保證穩健生存的基礎上,實現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源源不斷地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履行其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三、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目標
(一)短期現實目標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短期現實目標是:實現資本結構優化,控制財務風險,追求合理利潤。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短期現實目標是公立醫院得以存在的基礎和前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立醫院作為醫療市場的競爭實體,單純依靠政府財政補貼已無法滿足其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工資中的財政補助所占比例已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80%下降到20%甚至更低的水平,注重經濟效益已成為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和前提。公立醫院應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使資產負債率維持在合理水平,在保證醫院正常運轉所需資金的前提下,尋求籌資風險和籌資成本的最優組合點,以較少的資本成本和較低的籌資風險籌集所需資金。同時,應注重降低財務風險,依據行業特點確定合理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保證公立醫院資金的流動性和支付能力。為實現合理盈利,公立醫院應強化成本核算,合理確認和準確計量醫療服務的各項成本和費用,分析各項成本的組成,針對醫療成本和費用構成中存在的問題,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基礎上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醫療成本,實現合理盈利,從而奠定醫院穩健生存的基礎。
(二)中期規劃目標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中期規劃目標是:提高公立醫院的持續盈利能力,積蓄發展潛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立醫院的生存和發展要遵循市場競爭機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引起物價水平持續上漲,醫院正常運營所需要的藥品、醫療器械和能源等物資的價格上漲,醫務人員、勤雜人員的工資等人力資源成本也隨之增加。同時,知識經濟時代醫療技術日新月異,醫療設備更新周期大大縮短,各種醫療難題的出現對公立醫院提出了新的挑戰。財政撥款已無法滿足公立醫院引進尖端醫療人才和先進醫療設備的需求,長此以往,會導致醫院輻射范圍內的社會服務需求下降,前來就醫的患者會不斷減少,進而會導致醫院財務收不抵支,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制約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公立醫院的社會服務職能和提供社會福利的職能將無法實現,履行社會責任便無從談起。
(三)長期戰略目標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長期戰略目標是: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以低成本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履行增進人民健康、提高國民體質的社會責任,彰顯人文主義關懷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福祉是國家設立公立醫院的根本目的所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活動要緊緊圍繞其長期戰略目標展開,通過合理的財務規劃與資金管理,降低運營成本和患者就醫成本,不斷研發、引進先進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切實履行公立醫院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四、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目標實現途徑
(一)實施動態財務管理
動態財務管理是相對于計劃經濟體制下靜態財務管理模式而言的,包括資產管理、負債管理和盈余管理。公立醫院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是醫院正常運轉和提供各種醫療服務的物質基礎,也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對象。“新醫改”背景下,為保障公立醫院資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應依據資產的具體形態和特點,完善資產監督管理機制,對公立醫院資產采取體系化、制度化、標準化和全程化管理。第一,根據實際需要采購醫療設備,減少設備閑置,這是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降低醫療成本的治本之策。第二,建立公開招標采購制度,嚴格規范招標過程,做到信息公開透明,確保公立醫院以最低的成本購置所需的資產。第三,實施資產定期盤點,定期進行賬目核對,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杜絕國有資產流失。第四,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無形資產管理體系,完善無形資產評估管理、融資管理、質押管理和投入產出績效考核制度。“新醫改”背景下,財政款項無法完全滿足公立醫院發展需求,公立醫院可推行企業化管理模式,實行負債經營。不同類型的借款,其資本成本、借款條件、可使用期限和借款風險等均不相同。因此,醫院財務管理部門籌資工作的重點應是:以較少的籌資成本和較低的資本成本獲取醫院生存發展所需資金。盈余管理是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決定因素。公立醫院盈余與醫院收支狀況密切相關,主要包括醫療收支和藥品收支。醫療收支和藥品收支作為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核算的主體,占公立醫院總收入的90%以上。公立醫院在不增加患者負擔的前提下,為保證合理盈余,加強醫療服務成本、制劑配制加工成本、藥品采購和銷售成本的控制和核算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同時,公立醫院在核算過程中應堅持分級核算與項目成本核算并重的原則,注重院級成本核算可有效反映醫院整體層面上的成本效益情況,做好部門、科室成本核算則便于評價公立醫院內部各部門、科室的收支狀況;以各個獨立項目為單位實施成本核算可為各項目成本計量和服務定價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依據。
(二)完善網絡化管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網絡化為形勢所需。計算機網絡化管理是對傳統管理模式的突破,是實現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標準化、流程化的新舉措,會極大提高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效率。依托網絡化財務管理平臺,醫療服務價格與藥品價格由計算機自動劃價、統一結算、準確及時入賬;采用基數定額方法,計算機會根據病床數、病床使用率和各病床位收費標準自動統計醫療收入;實時統計藥品的進、銷、存狀況,合理安排藥品購銷,依據藥品進價與進銷差價率,統計藥品銷售收入;運用財務核算軟件,采用因素分析法和連環替代法,分析各科室及全院月、季、年成本及收入情況,對預決算執行情況進行比較,并以此作為公立醫院各科室績效考核指標。同時,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公立醫院財務人員可通過財務分析軟件分析相關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結合區域醫療資源分布和患者經濟承受能力,為醫療設備更新論證和重大投資決策提供支持。為此,公立醫院應做到:第一,依據醫院自身實際情況引進、升級、完善財務管理專業軟件,培養、引進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第二,定期檢查財務核算軟件的漏洞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強化網絡安全,保證財務核算信息準確、及時、全面。第三,建立網絡應急管理中心,制定應急預案,最大限度減少因計算機軟硬件故障給醫院和患者帶來的損失。
(三)嚴格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和計劃管理
公立醫院財務預算管理指的是通過編制預算,對醫院內醫療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統籌、分配、控制、調整、考核,確保各項醫療、科研任務順利實施,完成既定目標的綜合管理活動。“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為實現其財務管理目標應嚴格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和計劃管理的原因如下:第一,在“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成為全國醫療市場的競爭實體,強化預算管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體制的內在要求。第二,財政補助和上級撥款增加額遠不及醫院資金需求增長力度,強化預算管理有助于增強公立醫院資金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彌補資金需求總量的缺口。第三,“新醫改”背景下,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公立醫院資金持有量和流動性增加,經濟活動形式更加復雜多樣,嚴格執行全面預算與計劃管理,有利于促進醫院近期工作目標和遠期發展規劃的實現。
嚴格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和計劃管理,公立醫院應做到:合理選擇基期數據,剔除偶然影響因素,在科學、全面預測本期影響各項醫療收支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制醫院年度財務預算,兼顧常規醫療和科研任務的同時,突出重大投資項目或專項資金計劃,做到統籌兼顧,重點突出。公立醫院年度財務預算與年度計劃編制完成之后,應嚴格執行,尤其是大型醫療設備的更新和購置及大型基建修繕計劃,必須經過嚴格審查,未列入預算的支出財務部門應拒絕付款,超出預算額部分應根據實際醫療需求進行調整,論證通過后財務部門方可付款。醫療設備重置后,公立醫院財務部門應及時對設備經濟效益進行記錄、審核和評價。
(四)完善公立醫院內部財務控制制度
公立醫院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是為保證醫院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收益性,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而形成的一種自我監督和自我控制的制衡機制。制度是事物有序運行的準則,“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可有效彌補業務程序中的漏洞,保障財務會計資料真實、準確反映公立醫院經營狀況,降低財務風險,使公立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均得到有效實現。
完善公立醫院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公立醫院應做到:第一,加強公立醫院制度建設。完善、科學、精細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加強公立醫院內部財務控制的基礎和前提。依據“新醫改”精神,公立醫院應結合自身實際,參照醫藥行業先進管理經驗,細致查找內部控制制度的“真空地帶”,從細節層面上完善包括固定資產控制制度、貨幣資金控制制度、票據審核控制制度、醫藥收入與成本費用控制制度、重大投資項目審核與控制制度在內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第二,建立有效的制衡監督機制。公立醫院應合理劃分財務部門各崗位職權,明確各崗位職責,確保資金及票據進出得到及時有效的監督及制約,確保財務安全。第三,綜合運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同時輔以社會輿論監督和政府主管部門的外部監管,保證財務決策機制科學、合理、高效。
(五)完善醫保資金管理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覆蓋面迅速擴大。“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醫保患者所占份額逐年擴大,醫保資金成為公立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公立醫保定點醫院既要面對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又要面對新增加定點醫院和藥店分攤有限的醫保基金的壓力,完善醫保資金管理成為公立醫院實現財務目標的重要舉措。
完善醫保資金管理,公立醫院應做到:第一,醫院財務部門應在遵循醫保法規政策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醫保資金管理制度,規范醫保資金管理流程。第二,為加快醫保資金回款速度,減少資金周轉壓力,公立醫院財務部門應在各科室設立醫保專員,專項管理醫保回款事項,積極配合醫保中心工作,及時與醫保中心就醫保資金回款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進行溝通,最大限度減少因公立醫院自身問題引起的醫保資金滯留。第三,加強醫院內部對醫保資金的監管與核對,保障專款專用。公立醫院財務部門應強化醫保資金總賬與輔助賬的核對,嚴格執行每月、每季、年終對各科室醫保資金的對賬核查,杜絕資金挪用現象,確保醫保資金專款專用,提高醫保資金利用效率,加快資金周轉速度,保障資金安全,降低財務風險。
五、結束語
“新醫改”背景下,面對醫療市場日趨白熱化的競爭態勢,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及其實現程度已經成為公立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能否有效實現的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目標及其實現途徑也必將與時俱進,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林芳.我國非營利性醫院財務管理目標探討[J].當代經濟,2010(8):41-42.
[2] 張慧英,李增笑,劉千. 基于社會責任的現代醫院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J].改革之窗,2010(6):5-7.
[3] 楊金榮,馬兵.淺論合并醫院財務目標的實現[J].財會通訊,2007(12):83-85.
[4] 郭燕芳.談現代非盈利性醫院財務管理目標[J].中國病案,2006,7(8):35-36.
[5] 王永其,王建宏.對醫保定點醫院的幾點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6(180):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