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亮
摘要: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德、智、體等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指導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做好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面臨著新的考驗與挑戰。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農村小學班主任是農村小學教育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指導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做好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面臨著新的考驗與挑戰。
一、農村小學班級工作現狀
目前,農村小學的班級中大部分學生為留守學生。留守學生主要由爺爺、奶奶、外公或外婆進行撫養教育。這種隔代教育,由于主客體之間存在一種特殊的血緣、親緣關系,爺爺輩的溺愛大于教育,感情大于理智,加之農村老人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無法運用正確的方法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進行教育引導。因此,班主任就肩負著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重任。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從實際情況出發,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素質的健康發展。
二、素質教育對農村小學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
1.關愛學生,引導健康成長。
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給予學生真摯的關愛,這樣能使我們及時、準確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優缺點及困難,從而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教育他們,發掘他們自身的最大潛能,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轉變思想,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不僅能影響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成績,而且能影響到學生的價值取向與個性發展。在應試教育年代,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忽視了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認為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完全的“被教育者”。在教育學生時居高臨下,往往導致學生產生逆反、抵制的心態,難以產生好的效果。然而,在要求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培育的今天,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轉變思想,尊重和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協作的關系。
3.終身學習,不斷提高。
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千差萬別的成長背景,必然存在個性差別及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班主任要想教育好每個學生,贏得學生的敬佩,就要不斷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基本理論,用以指導教育實踐;不斷學習文化知識,以便解答學生的疑問。
三、如何做好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
1.以德育人,德育為先。
以德育人、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所在。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相對較薄弱,導致部分學生不懂得相互尊重、不懂得感恩、學習目的不明確,班主任應該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德育人的“德”,指良好的道德、高尚的思想品質等。以德育人,是指班主任以身作則,用自己的美德、高尚的品質、良好的思想素質熏陶學生、感化學生,進而達到言傳身教,教育學生的目的;德育為先,指教育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德育為先,是班主任通過引導學生對楷模的學習,使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生、樂觀向上、心胸開闊、沉著冷靜應對成長中的順逆境、懂得互相尊重等,達到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的目的。
2.平等、公平對待每位學生。
農村小學的學生,大部分為留守學生,非留守學生的家長又忙于農活,學生的功課得不到輔導,學習過程得不到監督,這就使學生在學習上差異較大。這種差異體現在,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和同一名學生不同科目間的成績差異。因此,班主任在平時教育引導過程中,要放下自己的身份,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平等、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偏袒優秀一些的學生,更不能拋棄差一些的學生。讓學生在鼓勵中提高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健康成長。
3.制定規范的班級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管理組織機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效的班級管理必須以規范的制度做保障。小學生依賴性強、自覺意識差,其行為的規范常需外力監督。與學生一起制定規范的班級管理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使其明白在班級里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不能做的做了后會有什么后果。實踐證明,有了規范的班級管理制度,有助于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有助于學生班級意識的形成。
管理方面,首先應該建立合理的管理組織機構。將班主任、班委、同學以金字塔形式從上至下劃分為4個管理層次,依次為班主任→班長、團支書→其他班委→其余同學。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作為宏觀調控者,主要管理和監督班長和團支書,當然班主任對其他學生一定要心中有數,必要的時候直接教育;班長和團支書主要管理和監督其他班委,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余班委具體負責管理和監督其他同學(包括班長和團支書)和班級事務,是班級管理與班級事務的具體執行者。實踐證明,這種層層放權的管理組織機構,達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目的,發揮每個同學參與班級事務與管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
4.保持與家長的良好溝通。
由于大多數農村小學學生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根據孩子的成長特性進行科學引導教育,往往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長期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創造力等都會受到影響。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應與家長多溝通,多向家長介紹一些科學的教育理念,幫助他們學會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教師和家長多溝通還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以便及時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幫助其健康成長。
素質教育賦予了農村小學班主任新的任務,農村小學班主任面臨新的考驗與挑戰。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素質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裴芹.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J].學周刊,2011,(3).
[2]王萍.淺談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J].現代閱讀,2011,(11).
[3]董善燕.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經驗[J].中國校外教育,2011,(8).
[4]劉永濤.淺議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工作.現代農村科技,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