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珍
摘要為了準確了解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更好地把握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脈搏,以利于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者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的具體情況編制問卷,從政治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就業態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幾個維度對職業院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根據調研結果制訂、調整德育工作措施與方法。
關鍵詞職業院校德育現狀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
1 展開調查
調查問卷共設計了20個題目,分別從政治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就業態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維度,從學生中隨機抽取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調查范圍涉及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情況。共發出問卷712份,收回問卷712份,有效問卷712份,問卷有效率100%。為使學生反應真實情況,設計問卷時采用匿名的形式。
2 調查結果
2.1 政治觀
調查結果表明,職業院校學生的政治態度非常積極樂觀。62.5%的學生以共產主義為自己的政治信仰;鑒于學生的入黨名額限制,許多學生尚未入黨,但48.1%的同學一直在努力爭取;29.8%的學生日常比較關注國家政治經濟信息。
2.2 人生觀與價值觀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總體上呈積極向上的趨勢。85.6%的同學表示如果自己家境貧寒,自己會坦誠承認。在價值取向中, 28.5%的學生看重人格是否高尚;14.4%的學生看重是否有自己的事業。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調查顯示,70.3%的學生考試從沒作弊;73.9% 的學生從沒抄襲他人的作業;91.3%的學生從不在墻上、課桌上亂寫亂畫;94.4%的學生能夠做到不在校園內吸煙喝酒;44.2%的學生不說臟話;88.4%的學生不逃課曠宿;課余時間22.8%的學生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專業課學習。對于誠信問題,37.8%的學生認為多數人還是講究誠信的;34.6%的學生認為別人誠信與否我不管,但我要講誠信;76%的學生表示如果別人對自己不誠信時,自己會據理力爭,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83.3%的學生表示愿意與他人合作,分享成果。
2.3 就業態度
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態度現實樂觀,就業心態比較平和,世俗的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情況不是職業院校學生的主流。21.5%的學生希望畢業后去國有企事業單位,21.2%的同學愿意去各類企業,更可喜的是,高達32.1%的同學情愿自主創業,這表明職業院校學生不乏創造性思維與刻苦努力精神;對于大學畢業生600元底薪求職現象,41.7%的同學表示贊成,認為就業壓力大,應該放下大學生架子求職。
2.4 思想政治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喜歡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肯定和歡迎。44.2%的學生喜歡以演講、辯論、看電教片的形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29.8%的學生傾向于以社會實踐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37.8%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合實際,效果很好,62.8%的學生認為在校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自己有很大影響或較有影響。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有26.6%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太切合實際,效果一般,23.7%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自己基本沒有影響。
2.5 心理健康
調查結果統計顯示,雖然58%的同學認為自己有點壓力,但通過自我調節可以保持良好狀態,但同時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承認有壓力,不知如何處理;78.5%的同學人際關系良好,同時仍有21.5%的少數同學人際關系不良。由此可見,職業院校學生主流人群心理健康,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學生需要心理方面的輔導與幫助。
3 總結與探討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職業院校學生思想現狀總體積極向上。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學生的德育現狀仍然存在著許多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地方,面對發現的一系列問題,我們采取了這樣幾項措施:
3.1 加強校園網絡管理服務工作,為學生身心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調查中發現,高達47.4%的學生平時信息主要來源于網絡,14.7%的學生課余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上網。我們應該認識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大量的知識與信息,同時,許多學生難以把握上網的時間與內容,從而導致網絡成癮的現象,嚴重的甚至影響到正常的學習與生活。這一調查結果引起了學生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學生處與各系通力合作,齊抓共管,通過學生自管會檢查、專家講座、團體活動等各種形式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
3.2 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
雖然多數學生對我們的政治思想課程持肯定態度,但也有26.6%的學生認為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不太切合實際,效果一般,23.7%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自己基本沒有影響。這一現象說明我院的思想政治課程仍然有待進一步改善和提高。面對這一調查結果,教務處等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深入班級和課堂,現場調研,組織有關專家商討論證,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等周邊學科相結合、課堂教學以目標為載體、學生為主體、能力本位的全新的教育模式,政治課堂鮮活生動起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同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和人生有個清晰明確、志向高遠的規劃,使畢業生更新就業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3.3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咨詢輔導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針對部分學生提出的校園生活不夠豐富多彩的問題,學生處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據學生的需要,在全院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危機干預四級預警機制,在各系設立心理健康協會,及時發現問題,盡早解決問題;在全院開展以“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為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積極向全院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意識,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德育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長期性的工作,德育調研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學生的德育狀況,更有針對性地有效開展學生工作。
參考文獻
[1]呂遂峰.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5(7).
[2]盧艷蘭.論加強當代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理論界,2004(2).
[3]楊作新.高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