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自友
摘要: 美國是一個崇尚個人主義,尤其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國度。文章闡述了個人英雄主義的含義,分析了其在美國電影中的體現,并說明了個人英雄主義形成的原因。
關鍵詞: 個人英雄主義美國電影含義形成原因
一、什么是個人英雄主義
什么是個人英雄主義?據字典解釋,當某一偉大的全民族事業和為實現這一事業而積極克服當時發生的矛盾和障礙所必需的巨大努力而成為個別人的性格品質,他們在整個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頑強和自我犧牲精神,并且體現在個別人的行為中,而使行為具有偉大意義時就出現了英雄主義精神。在好萊塢電影里,個人英雄主義得到了很好的詮釋。個人英雄強調兩部分的含義:個人和英雄。電影里的主角不管是平民還是總統,都是單槍匹馬,獨來獨往;不管主角在片中何種身份,必定是智慧過人,有膽識,能擔當,身負多種技能,無論什么情況都能化解危機,獲得成功。
二、個人英雄主義在美國電影中的體現
極力制造英雄神話是美國好萊塢電影長盛不衰的重要秘訣,也是好萊塢大片蘊藏各種極端文化價值觀的根源。好萊塢總在極力打造各式孤膽英雄形象,編織各種神奇的英雄神話。從20世紀30年代的《大篷車》、《鐵騎》、《壯志千秋》開始,好萊塢就開始了制造英雄神話的旅程。1939年的《關山飛渡》是好萊塢電影中牛仔英雄片的標志性作品,影片塑造了靈果這一英雄形象,他一個人拖住了一群阿巴虛人,使得驛車里的人都得救,充分體現出個人英雄主義精神。比如,由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007》系列影片,塑造了詹姆士·邦德這個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形象。在《黃金眼》(1995年)里,詹姆士·邦德必須尋找在蘇聯被劫持的黃金眼,那是一種發射電磁波的武器,而且被一位叛變的蘇聯將軍所偷。在這項任務背后,最復雜的是邦德發現這次陰謀的策劃者是他的一位舊識及同僚,英國籍的探員006,他計劃使用這項武器引起全球金融的瓦解,借此增加財富。在《明日帝國》(1997年)中,007探員面對的是強大的媒體巨子卡佛,他擁有《明日報》,為了在中國大陸壟斷并獨霸媒體,不惜策劃陰謀,挑起英國與中國的戰爭,秘密協助邦德調查的中國籍探員是林慧,邦德為了挫敗卡佛的陰謀,從倫敦、漢堡一路奔波到西貢。在《黑日危機》和《擇日而亡》中邦德毫無懸念地扮演了一個英俊瀟灑,熟悉各種搏擊器械、運動娛樂,精通多國語言,并一次又一次孤身犯險卻又能力排眾難、拯救世界的英雄形象。又如阿諾德·施瓦辛格主演的系列電影幾乎都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典型代表。在《終結者》系列(1984、1991、2003年)里,終結者始終都是以弱勝強,最后挽救人類。時至今日,好萊塢更是有增無減地大量打造極端個人英雄主義形象。可見,極力打造個人英雄主義形象永遠是好萊塢電影人的興奮點,也是好萊塢大片始終吸引觀眾的看點與賣點。
總體來看,像《偷天換日》這樣極力渲染神偷絕技而沒有多少積極價值的“犯罪英雄”,在好萊塢打造的英雄形象中只是少數,多數英雄形象具有正面價值取向。這些英雄或關心民族大義、國家利益,如《空軍一號》、《國家寶藏》等;或保護地球、拯救人類,如《第五元素》、《終結者》系列等;或捍衛法律、正義與和平,如《蜘蛛俠》系列、《鋼鐵俠》系列等。好萊塢人總是給他們創造的現代英雄神話披上一層傳統的、簡單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讓世界所有不同文化層次、文化身份的觀眾都能感受到這些影片所承載的神圣思想和崇高精神。所以,觀眾們不僅難以看出這些影片在文化價值觀上存在什么問題,而且相反,還會認為這些英雄神話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導觀者追求真善美,向往正義、尊嚴、和平、自由、人權等美好理想。如果我們剝去這層普遍性的崇高主題,就會發現,好萊塢編織的英雄神話,普遍是由個人英雄主義者充當主角。好萊塢打造的個人英雄主義形象有著共同特征,就是將個人英雄無限神化,從而表現出極端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取向,其典型癥候表現為:其一,英雄們普遍擁有絕對強壯的身體素質,如健壯的肌肉,鋼鐵般的身體,無與倫比的體能,英俊或美麗的外表,等等。一般都是身經百戰而不敗,傷痕累累而不死。《刀鋒戰士》等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這種個人力敵群雄、百戰不敗的代表。演員史泰龍、施瓦辛格、布拉德·皮特等就是眾所周知的好萊塢英雄形象的象征,他們都是完美男性的代表,也是完美人性的典范。其二,普遍擁有優越的智力才能,如知識豐富、能力全面、身懷絕技、隨機應變等。《007》里面的邦德就是這一類典型代表,射擊、飛刀、滑雪、搏擊、紙牌(賭博)、游泳、潛水、駕駛(賽車、飛機、船只)、社交都是他的特長。其三,普遍擁有超常的意志力,如超極限的忍耐力、頑強的戰斗力、必勝的信念等。其四,普遍擁有完美男性或女性的幾乎所有優點。其五,都是憑借個人力量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最終轉危為安,獲得勝利。其六,多數英雄往往還是敢于反抗美國政府的個體斗士。政府在搞陰謀,個人英雄們敢于揭露政府的陰謀,與強大的政府對抗,并最終讓政府出丑,捍衛了正義、自由、民主、人權等。
三、個人英雄主義形成的原因
個人主義可以說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部分,他們崇尚個人的存在和發展及自由空間。而英雄主義其實是來源于我們對于自身的生存環境、人文理念的憂慮和恐懼。這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對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機的感應,所以期待那些擁有絕對好的品質、過人的能力,總能在最危險的關頭給予最有力的支持和保護的英雄。只是個人理想與英雄品質完美結合的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就需要虛構一個完美的形象給予自己心靈上的慰藉。而美國人正是把這種模式根深蒂固地反映在了締造的好萊塢電影上。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其基本特征是侵略和擴張。二戰后,帝國主義已經不僅僅滿足經濟和政治的統治,開始向文化方向滲透。文化帝國主義其實就是文化擴張,這個概念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才為人們廣泛使用,是后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產物,其典型是當今的美國,它企圖把全球資本主義時代的經濟和文化都歸于“美國領導”(America leadership)之下。美國借助其新聞媒介、文化交流、好萊塢電影、跨國公司等,積極擴張美國的政治文化和大眾文化,目的在于在全球實現美國文化霸權。美國的文化是構成美國全球性力量的一部分,好萊塢電影同樣承擔著傳播美國民主精神的職責。電影中隨處飄蕩的星條旗和美國的標志性建筑——自由女神像更是常常出現在鏡頭里,而且都以快速旋轉全景展現,令人印象深刻,這本身就充滿了文化帝國主義的色彩。在這些電影中,好萊塢喜歡把美國價值觀等同于其他國家的價值觀。《星球大戰》是一部具有開拓性意義的科幻影片,開創了嶄新的電影天地。科技因素與精神力量并重,追尋自由和民主的勝利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它不僅是一部電影,而且是美國文化的象征。美國人的政治、經濟意圖和所謂的美國精神是這部電影立身的基礎與靈魂。其中充斥著對太空秩序的描繪,對崇尚武力解決爭端的崇拜,對美國英雄式的太空武士維護“太空正義”的極度渲染——這一“正義”是典型的美國式的正義。《超人》系列中,超人在聯大發言時說:“不要凌駕于其他國家之上,要愛全人類。”接著他說:“我們只有一個世界。”美國站出來是因為“想象他們(惡勢力)對世界做了什么”。電影中有著一種普世主義。獨立宣言即提出普世主義,后來漸漸演變成救世主義——美國必須拯救全世界。這一想法來源于兩個基本理念,即“上帝選民論”和“天定命運論”。美國先民們以上帝的選民自居,響應上帝號召到新世界傳播福音。他們認為,作為上帝的子民,美國人毫無疑問地應該成為普遍救贖的執行者和代言人。“天定命運論”來自這樣一種信念,那就是美國是受到神的眷顧的,美國的命運、領土擴張的無限性是由神主宰的,美國擁有整個美洲,生活在他們認為適合的地方,這是上帝的旨意,是神諭。作為上帝的選民,美國既要注重自身的發展,又要把能促進自身發展的優越文化傳播到全世界,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拯救那些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上帝的子民們。美國國民深信自己是獨特的,他們不僅獨特,而且肩負神圣的使命。“我們是被上帝選中的民族,我們要把自由傳遞到世界各地”,他們認為自己是“人類趨于完善的監督者”。美國文化深深地根植于美國宗教中,神圣的使命感使得他們干預社會,拯救人類。好萊塢電影不僅為美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是美國文化輸出的主要載體。隨著好萊塢電影的大規模宣傳,一個個電影英雄在世界范圍被模仿崇拜。好萊塢電影不僅吞噬著其他國家的本土電影產業,而且影響著這些國家的民族想象和民族認同,本土電影無人問津,民族想象變得蒼白。這種文化上的侵蝕使世界各民族文化出現“同質化”趨勢。電影屬于大眾文化,而大眾文化不可避免地帶有意識形態傾向。它不僅是娛樂工具,而且是宣傳統治階級意志的宣傳工具,電影可以通過形式和內容宣傳價值和意識形態。在電影中,意識形態通過常規的社會活動為人熟悉并正常化。因為好萊塢在輸出美國電影英雄的同時,在用美國的價值觀、文化觀評判其他族群的民族文化,甚至是價值取向。難怪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布熱津斯基驕傲地宣稱,如果說羅馬帝國奉獻給世界的是法律,大英帝國奉獻給世界的是議會民主的話,那么美國奉獻給世界的就是科學技術和大眾文化。
美國是一個熱烈崇拜個人英雄主義的國家。美國社會倡導獨立和自由的精神,肯定人的價值并且充分體現了人作為社會主體的重要性,一切以人為本。鼓勵個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創造自由美好的生活并且造福社會,惠及人類。美國人從小推崇的就是個人奮斗,在激烈無情的社會競爭中取勝,取得安全感和成就感,成為本行業的先鋒和領袖。同歐洲和日本相比,美國的自由放任經濟思想更加強調個人和企業的自力更生,而不是依賴政府和社會保障,強調讓人們按照自己的自然天性自由競爭。美國學校鼓勵個人有與眾不同的表現,培養領導才能。今天美國外交上單邊主義,軍事上追求絕對優勢的理念,就是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靈魂深處所固有的特征在國際舞臺上的自然表現。
四、結語
個人英雄主義其實也是美國夢的一部分。通過奮斗與堅持,每個人都能憑借自己的智慧、能力與品質獲得理想的生活。成功取決于自己的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雖然英雄也會有煩惱與遺憾,也會被誤解,但是最重要的是堅持信念。
參考文獻
[1]杜鋼,張會蘭.美國文化傳統淺探.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1).
[2]王娟.美國個人英雄主義.學術探討,2005.
[3]劉建成.什么是個人英雄主義.電影文化,2006.6.
[4]尹鴻.全球化、好萊塢與民族電影.金元浦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