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長菊
摘 要:隨著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實踐與理論的不斷發展,形成了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一些新的職業教育理念。本文就如何通過會計專業考試模式的改革來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進行了初步的思考。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考試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b)-0168-01
現在多數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對口升學和就業兩個方向,即一方面培養能夠升入高職院校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面對這樣的雙向培養目標,我們會計教師如何來通過考試的指揮棒調控會計專業的教學,如何改進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考試模式,如何進一步完善會計專業考試評價體系,進一步推進中職學校職業教育改革、課程改革,在新的課程改革基礎上起到真正意義上的指導作用,是相關會計專業教學人員應共同思考的問題。下面,根據自己多年的會計專業教學實踐,來談談對會計專業考試模式的幾點粗淺看法。
1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考試模式現狀分析
1.1 考試目的單一,功利性強
通過對多數職業學校的調查發現,凡是有對口升學的財會專業,大部分會計教師認為其培養目標多為追求較高的升學率,所以考試的模式也是圍繞著高考而進行的,“為考試而考試”。同時,學校也往往把考試的分數和升學率作為評價學生和教師教學水平的依據,甚至有的學校還和教師的各種獎勵掛鉤,導致了教師的功利化傾向,從而忽略了那部分提前就業同學的培養目標,也沒有體現出學生真實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談不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的考試模式,最終結果是致使這些學生沒有熟練地掌握會計專業技能,只會完成考試的答卷,有的同學連一套完整的賬務處理都不能完成,理論與實踐脫節,即使畢業了,由于實踐能力缺乏,也很難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從而也就不能實現職業教育所確定的培養目標。
1.2 考試的內容和形式陳舊
因為很多中職學校過分地重視升學,所以其日常的教學和考試的內容僅僅依據高考大綱來進行,而且均采用閉卷考試,題型緊扣高考,多為單項、多項選擇題、判斷、會計分錄及綜合計算,重視理論知識,在日常的每次考試中基本不涉及會計技能方面的測試和實踐、實習考核,只有到高考前才突擊進行技能訓練來應付對口高考的技能加試。這種考試模式只注重了理論學習的考核,忽略了實踐能力的測試,只注重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會背概念、會背公式,有的同學甚至連會計分錄都要背,所以這種考試形式對于學生的考察是不全面的,考試也無法測出學生真實素質的發展狀況,這樣做的結果更不利于教師根據會計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來組織教學,不利于教師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施展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更談不上熟練專業技能的運用與拓展。
1.3 校內考試與社會職業認證考試脫節
職業學校現行的校內會計考試模式大多是檢查、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而不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與企業的需求是否協調,其基本痕跡仍停留于普教模式,缺乏與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及等級職業證書考核相結合。現在的中職畢業生往往是已經拿到畢業證書,卻拿不到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導致不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還要浪費時間再考取職業資格。同時,導致中職學校本來就緊張的生源更加緊張,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缺乏高含金量,難以贏得社會的認可。
2 改革會計專業考試模式的幾點舉措
2.1 轉變傳統的考試觀念,加強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
根據《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中等職業教育應重視以學生必需的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遵循教育規律,突出職業教育特色,使中等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需要,構建有利于素質培養的評價體系。這就要求財會專業的學生要學會記賬、算賬、報賬等環節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考試應考學生能否順利地、獨立地完成一套從憑證到賬簿再到報表各環節業務的操作技能,就能充分說明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會計專業教學中所要求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同時也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考核。
2.2 樹立素質教育的考試觀念,加強會計實踐、實習教學的考核
為了研究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學生就業的情況,我曾經搞了一個調查。從調查結果可知,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學習的最有實用意義的實踐技能是會計操作技能、計算機技能和會計電算化技能,應該大量地進行會計憑證的編制、會計賬簿的登記和報表編制等會計技能的實習訓練,以提高熟練程度。為此,學校在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中,應更加突出這種考試觀念,重視學生素質發展水平的檢測,通過會計實踐、實習教學的命題多樣化,測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考試方式不僅有閉卷方式,還應更側重于開卷、小組合作,共同動手操作等形式的綜合考試模式,來完成對學生的全面考核。
2.3 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相結合的模式
筆者認為必須努力提高中職學校學生適應社會和職業崗位的能力,通過特色辦學、“雙證”制增加中職財會畢業生的“含金量”。會計教師結合考證,把應知應會的內容融入在課堂教育中,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和學業負擔。如:《財經法規、會計職業道德》、《基礎會計》可結合目前財政局會計上崗證的考核,《會計電算化》教學結合《會計電算化》證考核。這樣能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避免純理論知識的考試形式,還能起到衡量學生專業能力及從業能力的主要標志作用,做到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大綱與技能證書相接軌。
3 結語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考試模式改革應當以學生的職業發展為中心,以職業崗位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的需求為標準,重點提高實踐能力,全面實施新一輪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方案,把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實到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的各個環節。
參考文獻
[1] 楊世鑒,李紫玥.淺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考試改革與實踐[J].會計之友,2010(28):123.
[2] 關振宇.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課程考試改革探索[J].商業會計,2010(11):40.
[3] 牛榮華,李蔭.高職專業課程考試改革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7):140-142.
[4] 蘇付保.以能力為核心深化考試改革[J].職業圈,20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