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裔
摘 要:聲樂課是中職幼師專業中重要的技能課程,也是幼師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還要掌握幼兒教師必備的聲樂理論知識和具備課堂唱歌、欣賞、彈唱等內容的教學能力。因此,幼師的聲樂教學必須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幼師專業聲樂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b)-0187-01
聲樂課作為學前教育幼師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培養目標是構建音樂知識技能與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相結合的符合幼兒教育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讓學生開口唱、能演唱、能彈唱。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聲樂基本理論知識、正確的發聲方法,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演唱技能和技巧。
聲樂是音樂藝術中最易學為學生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藝術形式,是貫徹音樂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歌曲中的音樂形象建立在詞、曲統一完整而又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只有充分發揮歌曲音樂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藝術性,使學生有感情地歌唱,并受到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和教育。
聲樂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獲得基本的唱歌知識和呼吸、發聲、咬字、吐字等基本技能技巧,自然、圓潤地發聲和富有感情地齊唱或合唱、還能鞏固和提高他們的視唱、聽音等基本技能。唱歌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理、心理條件,注意保護學生變聲期嗓音的發育與成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本人在吸取他人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對幼師專業的聲樂教學模式及內容應進行相應改革。總結了有以下幾種切實可用的教學方法,供同行參考。
1 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在聲樂課教學中應該因材施教。由于每一個人的聲音條件都不一樣,教師要認真鑒定學生的聲部和聲音類型,仔細研究學生的聲音特點,制定教學計劃與授課方案,并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點,決定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2)聲樂教學中的因材施教,還表現在教師對學生耐心的啟發誘導上,學生的個別差異,決定了教師在聲樂教學中,必須注意將抽象的聲樂理論與聲音概念,用簡單形象的比喻啟發學生。
由此可見,在聲樂教學中,把嚴格要求與循循善誘結合起來,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便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強烈的歌唱欲望。
2 歌唱得科學訓練
王蘇芬老師說過,“歌唱得科學訓練”。的確,歌唱要有:
(1)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良好歌唱發聲的前提,是學習歌唱的第一步。在聲樂教學中。要培養和訓練學生建立正確、良好的歌唱姿勢。正確、良好的唱歌姿勢不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態的表現,而且還關系到氣息的運用。共鳴的調節以及歌唱的效果。
(2)正確的呼吸方法,中職學生沒有專業基礎,呼吸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筑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聲音應建立在平穩而堅定的呼吸支持之上,可以自如地獲得音色和音量的變化。
(3)科學的發聲方法,每一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時喉頭不打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4)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更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于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3 注重聲樂課的課堂教學
根據幼師學生聲樂學習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師的教學和學校聲樂教學設施等現狀,我們必須充分地利用聲樂集體課,發揮聲樂集體課的優勢和潛力。聲樂集體課就是把兩三節聲樂課連排,讓每個學生增加三倍四倍的演唱時間,多個人一起上課,一個人唱,其他人聽,老師指點大家進行評議對比,能讓學生很快地區別好與差的聲音形象,區分聲音的優劣,能夠幫助正確歌唱狀態的形成。
在集體課的聲樂教學中,有唱的也有聽的,教師在糾正一個學生的毛病時,另外的學生也會從中受益。有時也可以一個人在教室里唱,其他人在外面聽,讓學生區別在室內室外的不同效果和聲音穿透的能力。老師在糾正一個學生發音位置過低時,其他學生也就會思考從中獲得高位置共鳴。糾正發音吐字上的問題時,他們彼此評估,也有所收獲。這也是幼教專業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要想培養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就必須培養她們標準的視聽能力,這樣她們才能勝任今后的教學任務。
4 分層教學,激發學生的潛能
所謂的聲樂分層次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自身素質以及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分別制定教學目標,以此來完成聲樂教學計劃的教學方法。
學生在聲樂學科的能力發展水平不平衡現象極為嚴重。尤其是中職學生的聲樂基礎更不均勻,每個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水平差參不齊,個體發展的差異十分明顯。針對這種情況,合理的利用分層教學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并且聲樂課利用分層教學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夠加強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聲樂是一門看不見,摸不著的,比較抽象,很難理解的一門學科,如果只靠老師耐心的教和學生刻苦努力的學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老師具有吸引人、感染人、生動形象化的語言來啟發學生,進行聯想,再加上老師準確的示范才能使學生準確地把握歌曲的藝術形象,掌握其技能技巧。又由于聲音是時間性的藝術,也是零的藝術,它是多變的,今天唱得好,明天不一定唱得好。通過采用啟發式教學法,使學生學會自己去分析、去掌握,便于他們課后的自習、練習。聲樂教學是一門技術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學科。聲樂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各異,對象不同,方法靈活多變,解決問題的手段和途徑各不相同。啟發式教學法應用于聲樂教學中,如同一把金鑰匙,幫助同學們打開聲樂殿堂的大門。
實踐證明,實用的教學方法對于中職幼師專業聲樂課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因為聲樂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特別是對于中職幼師的學生來說上更需要具備恒心與毅力,對于聲樂教師來說,則需要耐心,不懈努力,需要自覺地掌握和運用授課藝術,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本人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能為中職幼師專業聲樂課多作一些新的有益的嘗試,為職教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