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紅
摘要: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轉化為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在游戲中去拓展思維,在游戲活動中促進課堂師生交往,在游戲活動中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學好數學。
關鍵詞: 游戲數學學習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轉化為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品味學數學的樂趣。
一、讓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問題
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為讓學生能很好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我設計了一個游戲,讓學生邊玩邊學。
先預先準備好三個盒子,第1個盒子里全部放黑色的球,第2個盒子全部放黃色的球,第3個盒子放5個黑球和5個黃球。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先請3位學生幫忙拿好3個盒子,另外再請3位學生上講臺進行摸球比賽,看哪位學生摸的黑球最多,哪位學生就獲勝。我又強調了一下摸球的要求,并要求只摸6次。同學都積極地參與游戲當中,其中1號盒子的學生摸了6次黑球;2號盒子的學生摸了6次黃球,1次黑球都沒摸著;3號盒子的學生摸了1次黑球和5次黃球。我宣布了獲勝的學生。
這時,我問同學們:為什么1號盒子能全部摸出黑球?請同學們猜一猜里面會是什么顏色的球。生猜完后,我揭開答案,大部分的學生都猜對了,并說出了理由(因為盒里面放的都是黑色的球,所以一定能摸出黑色的球)。這時我引導總結:從都裝黑色的盒中任意取一個球,結果是什么?令人吃驚的是我的這一提問竟有一個學生回答會摸出黃色的球。但我沒有理睬這位學生,繼續進入我的下一環節。反思時,我認為應該抓住這一機會讓這一學生再摸一摸1號盒子,重新體驗一下會摸出怎樣的結果,這樣也許他的感觸更深刻。
同樣的,對于第3個盒子,由于只摸1次黑球,5次黃球,學生也不能更好地說出在3號盒子可能摸出黑球也有可能摸出黃球。或者在這一環節因為只要求摸6次可能還會出現兩種情況:第1種是全部摸出黑球,一個黃球都沒摸著;第2種是全部摸出黃球,一個黑球都沒摸著。這時我應隨機應變,再拿出3號盒子讓同學們摸一摸,讓他們在不斷實踐中,去加深理解。
通過多層次的操作活動,學生體驗到生活中有些事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產生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認識。
二、讓學生在游戲中去拓展思維
教學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多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識,并延伸思維。我給學生設計了貼紙游戲,每4人小組合作,每組都各分好一張白貼紙、紅貼紙、綠貼紙。要求貼玩以后,要從里面取出貼紙(有三種要求):一是取出一定是紅貼紙,二是取出的不可能是紅貼紙,三是取出的可能是紅貼紙。這就給學生創造了非常好的思維空間,通過合作、實踐活動更好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其中第二種要求出現了幾種情況:(1)全部貼綠貼紙;(2)全部貼白貼紙;(3)綠、白貼紙都貼。同樣的,第三種要求也出現了幾種情況:(1)綠、紅貼紙都貼;(2)白、紅貼紙都貼;(3)綠、紅、白貼紙全貼。通過這個實踐操作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的自我體驗,更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促進課堂師生交往
《綱要》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新課程標準》則反復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游戲活動中不僅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而且能使師生交往的關系融洽,在融洽的關系中比較輕松地獲取了新知。在“摸一摸、貼一貼”的活動中,教師可以以傾聽者、交談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中,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獲知他們的學習體驗,知道他們在學習過程遇到了什么困難,又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他們的學習中,與他們合作,共享經驗知識,實現自我超越和共同發展。所以在游戲活動中,營造師生平等參與學習數學的氛圍,有利于數學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四、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解決問題
知識來源于實踐活動。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催化劑”和“檢驗員”的作用,只有親身體驗過的知識,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獲得理解、更熟練去運用。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的游戲活動聯系起來,與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之中,使學生的思維由課堂進入社會的大空間,拓展認知面,讓學生用數學思維方法去審視、去分析、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基于這一點,我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在學生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后,設計了這樣幾個聯系生活實際的練習:1.根據老師給出的具體情況,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句話或搶答。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說生活里發生的事,并讓其他同學來判斷。通過這些練習,不但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而且增強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聽來的記不住,看到的記不牢,只有動手‘玩過的,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開展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品味學習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小學數學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
[3]陳清容.小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